我們常說:有一種成功叫忍耐,有一種成功叫等待。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巖壁上的青松,堅毅而剛強;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大雪壓彎的枝頭,厚重而沉穩;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冬雪初化的河流,目標總在遠方。
忍耐是人的一種素養,同時,忍耐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生能否有所成就,拼的就是忍耐力。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做不到忍耐和堅持,他們總是在意一時的舒心,為此不惜肆意地揮霍人生,或者憑借一時的沖動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最后只得到無助和后悔。
本書從忍耐的意義和如何修煉忍耐力出發,講道理舉例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生動地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有面對夜晚孤寂的忍耐力,才有迎來明日曙光的幸福;有面對嚴冬寒冷的忍耐力,才能迎來春暖花開的盛景;有面對人際關系和事業上不如意的忍耐力,才能讓人生獲得大成功。一句話:學會忍耐,你會遇見更好的未來。
我們常說:有一種成功叫忍耐,有一種成功叫等待。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巖壁上的青松,堅毅而剛強;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大雪壓彎的枝頭,厚重而沉穩;有忍耐力的人,就像冬雪初化的河流,目標總在遠方。
忍耐是人的一種素養,同時,忍耐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生能否有所成就,拼的就是忍耐力。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做不到忍耐和堅持,他們總是在意一時的舒心,為此不惜肆意地揮霍人生,或者憑借一時的沖動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最后只得到無助和后悔。
假如我們不具備一定的忍耐力,很多目標會變得遙不可及。要知道,看起來無比美妙的成功之路,它絕非是一個唾手可得的過程,而是一段潛藏著許多艱難險阻的旅程。如果你耐不住挫折,耐不住失敗,耐不住孤獨,耐不住冷遇……那么,最終迎接你的將是不斷降臨的失敗。
因此,我們要告訴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一次不如意的遭遇,不是命運和我們開的玩笑,而是命運對我們的考驗。
有一句諺語說:“為了玫瑰,也要給刺澆水。”可見,要想讓自己的人生開出絢爛的花朵,我們就不得不忍耐那些扎人的芒刺,將其化作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如此,方能為自己博得幸福,為自己的人生書寫成功。
本書從忍耐的意義和如何修煉忍耐力出發,講道理舉例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生動地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有面對夜晚孤寂的忍耐力,才有迎來明日曙光的幸福;有面對嚴冬寒冷的忍耐力,才能迎來春暖花開的盛景;有面對人際關系和事業上不如意的忍耐力,才能讓人生獲得大成功。一句話:學會忍耐,你會遇見更好的未來。
黃仁杰,青年作家。敏于思、成于行,常年筆耕不輟,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文化積蘊,在圖書策劃和寫作方面常常匠心獨運、別出機杼。
第一章 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盡管寂寞,有些事情你卻不能做003
不做墻頭草,要有自己的主見005
果斷放手,重新起航007
成功是“十年磨一劍”011
孤獨是一種難得的考驗014
生命最終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016
第二章 你不必討好所有人
自嘲也是一門藝術023
低頭并不代表著喪失尊嚴025
不用盡己所能去討好所有人029
面對嘲笑,淡然應對032
用“柔術”迎接對方的強硬035
化干戈為玉帛,遠勝過冤冤相報038
第三章 耐不住誘惑的人生是危險的
面對誘惑,不可迷失本心043
專注是面對誘惑最有效的方法046
自我反省的人內心更強大049
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名譽051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056
第四章 以微笑面對來自世界的冷遇
被他人輕視,并不代表你能力差061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062
面對冷遇,切不可虛度年華066
沒有足夠的忍耐力,蒼蠅也可以打敗你070
坦然面對輕視與嘲笑074
面對磨難,心存感恩077
第五章 不可能所有人都說你好
讓壞牌變成好牌083
忌妒傷害的最終是你自己087
面對流言,敬而遠之089
不可能所有人都說你好092
有時“金子”被當成“磚頭”也是難免的事094
第六章 最好的武器是愛與寬容
抱怨只是在否定你自己101
要有容人之量105
原諒他人,釋放自己108
最好的武器是愛與寬容112
將敵人轉化為朋友115
生氣的根源在于自己118
不必執著于陳年往事120
第七章 耐得住挫折才能走向強大
這山看著那山高,只會空忙一場127
危機的隔壁就是轉機130
挫折是人生送給你一劑強心針133
苦難是上帝送給你的一頓早餐137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140
輸了,沒什么大不了144
第八章 越是黑暗,越容易看到曙光
苦難也是超越自我的契機151
換個角度看痛苦156
黑暗中也會有光亮160
痛苦相對于浩瀚宇宙,不值一提163
心態樂觀,就不會對痛苦大驚小怪167
堅持一下,跨過苦難便是快樂170
在絕望中找到曙光174
第九章 寂寞讓人生如此美麗
隨遇而安也是一種生活方式181
每個人都要有一顆平常心185
淡泊是一種人生修行187
讓內心保持平淡與從容190
靜下來,你可以聽到花開的聲音194
成大事者,必須耐得住寂寞197
第十章 高速人生的低速活法
將人生當成一場旅行203
越是心急,往往離成功越遠208
煩惱是自己送給自己的憂愁210
為生活做減法,幸福才會如約而至213
人生需要一個指引方向的目標217
立足長遠,即使“閑”點又何妨219
放空自己,重新上路222
不為小事而糾結,才能收獲真快樂224
第一章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盡管寂寞,有些事情你卻不能做
對于寂寞,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說寂寞就像是陰冷的小蟲爬滿全身,令人痛苦不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作為群居的社會性動物,正常情況下,是不能夠長期處于孤獨寂寞的情緒里的,否則,我們的內心就會感到空虛無依,缺乏安全感。
盡管如此,可生活還是時常讓我們品嘗寂寞的滋味。這種感覺讓我們的內心飽嘗煎熬,讓我們的痛苦浮于腦際。也許有一天,當我們實在耐不住寂寞時,便會尋求打破它的方法,而因為此時的不理智,很可能尋找到的是錯誤的方法。
五年前,苗倩考上了位于某一線城市的重點大學。剛入學的那一年,苗倩依然保持著高中時的學習狀態,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和苗倩同住一室的幾個室友,每天談論最多的不是學習,而是今天和男朋友到哪里消費了,明天男朋友要送什么禮物給自己……
聽得多了,苗倩開始感到失落,甚至悲哀。她想:怎么忽然發現,自己是唯一一只沒人喜歡的丑小鴨呢!此刻的她真的感受到了寂寞,或者說郁悶。苗倩試圖擺脫這種感受,于是,她開始“尋覓”……
在學校組織的一個參觀旅游活動中,她一眼就看到了張軍那張帥氣的臉和那雙動人的眼睛。在和他對視幾秒鐘后,苗倩感到“自己的魂都沒有了”……毫無疑問,苗倩愛上了他。
回到學校,苗倩顧不得女孩子的羞澀,開始給張軍寫情書、發短信,瘋狂地追求張軍。最終張軍同意做苗倩的男朋友。
三年之后,他們畢業了。張軍找到了一份導游的工作,他們租了房子住。苗倩卻因為荒廢太多的時光,工作一直沒有著落,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錢,房租、生活費暫時由張軍支付。隨著出差機會的增多,張軍對苗倩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女人的直覺告訴苗倩,張軍有了別的女人。
苗倩猜得沒錯,那個女人給她打電話,羞辱了她。苗倩當時都有了自殺的念頭。但是,她還是愛著張軍,希望他回心轉意。然而,苗倩的哀求還是沒有留住張軍的心。
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反思后,苗倩終于明白,因為寂寞而去尋找的愛,就像多年的瓷器碰上堅硬的現實,只剩下一地的支離破碎。
誠然,尋找一段愛不那么容易,而忘記一段愛更難,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所幸的是,苗倩現在已經走出來了。苗倩暗中告訴自己:如果再有機會,說什么也不會因為寂寞而去傻傻地愛了。
仔細想想,其實孤單寂寞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當我們懂得了生活,便會感受到孤單寂寞其實也可以為自己的內心帶來平靜。孤單寂寞也不可悲,因為能讓我們沉淀出很多思考。為此,我們應該努力試著去習慣孤單,享受寂寞,只有這樣,才能享受生活的寂靜,才不會因為孤獨寂寞而痛苦憂愁,做出不該做的舉動。
不做墻頭草,要有自己的主見
每個人都受過兩種教育:一種是受教于他人,另一種則更為重要,即受教于自己。身為社會性動物,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之中。既然如此,那么周圍人的意見和看法無疑會對我們自己形成一定的作用和影響。雖然一些時候,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對我們有著啟發和幫助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聽從自己的心聲。
有一個“抬頭看天”的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一個人由于流鼻血了,就在馬路邊停下,將頭抬起,看著頭頂上的天空。有人從此經過,見此情景,以為天上有什么有趣的東西,就跟著抬頭看天。接著,一個又一個的人學起他們的樣子來。不一會兒,居然有一群人在抬頭看天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可能覺得滑稽可笑。它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缺乏主見、喜歡盲從的個性特征。這樣的人不懂得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是以墻頭草的姿態隨風搖擺。這些人要么是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要么是害怕自己的意見與別人相左而受到孤立。這種耐不住“孤立”的人,正是一些缺乏獨立見解且自卑的人。與他們相反,那些不怕被孤立、不怕與眾不同的人,遇到事情會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也只有這些人才能向著既定目標一往無前,最終實現人生理想。
陽光燦爛的午后,有幾只螞蟻在高塔下面曬太陽,其中一只螞蟻提議:“我們爬到塔尖上去看看吧。”螞蟻們都很贊同,于是它們便聚集在一起相伴著往塔上爬。
可是,爬著爬著,有一只螞蟻覺得不對,它說:“我們這是干嗎呢?這又干渴又勞累的,我們費勁爬它干嗎?”其他螞蟻聽了,都覺得它說得不錯。于是,螞蟻們都停下來了,只剩下一只最小的螞蟻還在緩慢地堅持著往上爬。
這只最小的螞蟻不管眾螞蟻怎樣在下面鼓鼓噪噪地嘲笑它傻,它就是堅持不停地爬。過了很長時間,它終于爬到了塔尖。這時,眾螞蟻不再嘲笑它了,而是在內心里佩服它。等到它下來以后,都圍上去問它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你爬上去的?”
原來,這只小螞蟻聽力不好,它當時只看到了所有螞蟻都開始行動,但當大家議論的時候它沒聽見,所以它以為大家都在爬,就自己在那兒不懈地爬,最后就成了一個奇跡,它爬上去了。
回想一下,是不是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對別人的評價完全漠視,總會受到他人的態度和行為的影響,以至于在別人的目光注視下不斷改變著自己的人生坐標?
可是,如果總是這樣的話,我們很可能會發現,自己原本的目標、理想一直都未能實現,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我們總是讓別人的看法來左右自己的行動。所以,可以不客氣地說,如果一個人總是跟隨在別人身后,那么他將一事無成。也就是說,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有自己的主意,無論事情發展到什么地步,自己的主意要始終起著引領作用。
歸根結底,做人不可缺乏主見,只有勤于獨立思考,才會有思想,有思想才會有思路,有思路才能有發展,有發展才會有成就。相反,如果害怕被孤立而做墻頭草,那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果斷放手,重新起航
多數時候,我們總是在爭取中前進,一旦說到放棄,就容易將其和失敗、退縮等畫上等號。其實有些時候,果斷放棄,是一種魄力,更是一種敢于為生命擔當的勇氣。因為這時候的放棄不是怯懦無能,更非悲觀絕望,而是為了尋求一個新的開始,將不該握著的東西放下,讓自己的精力集中于那些需要傾注心血的東西上面。這樣才是生命境界更完整的展現。因為我們放棄的是那些不切實際的空想和無法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我們為成就理想所做出的巨大的努力;我們放棄的是那些沒有價值的追求和毫無意義的索取,而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進取心和生命力。換句話說,這時候的放手,不是放棄,而是重新梳理,重新起航。
如今的米萊是一位頗有名氣的作家,她還是少女之時,就已經展現出了文學方面的天賦。而讓喜歡她的讀者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開始讓米萊嶄露頭角的,并不是文學,而是音樂。
那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米萊還是個10歲出頭的小丫頭。有一次,她在游玩的過程中,看到有人吹竹笛,覺得很是好奇,甚至認為吹奏者很“牛”,于是,她就為自己買了一支竹笛,打算勤學苦練這門技藝。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多艱苦的練習,米萊吹奏竹笛的水平已經比較高了。在一些活動中,觀眾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個吹奏竹笛的姑娘。漸漸地,米萊在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縣里的文藝團知道后,還特意給她送來邀請函,希望她能加入。
之后的幾年,米萊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經常參加文藝團的演出。由于勤奮加上本身的天賦,米萊的竹笛吹得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人,米萊卻在一次演出獲獎之后,毅然放棄了文藝之路,而改為追求文學上的發展。
米萊的轉型讓得知消息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除了父母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的選擇,其他親朋好友紛紛勸阻,覺得她不該就此放棄。而米萊心里很清楚,自己當初走上文藝道路實在是有些誤打誤撞,而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文學。于是,在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米萊選擇了急流勇退。
又經過多年的辛勞和磨礪,米萊迎來了文學藝術上的巨大成就,這也讓她嘗到了果斷放棄帶來的喜悅和收獲。
米萊用果斷放棄成就了自己的文學夢想,也讓她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以看出,放棄看似讓我們失去了某種東西,但同時也讓我們獲得了另外的東西。
可以說,很多時候成功在于我們做出怎樣的選擇、怎樣的取舍。有些人看上去似乎很聰明,但他們對于眼前的蠅頭小利太過看重,從而忽視了長遠的目標。我們所說的“放棄”不是盲目的放棄。當我們考慮到放棄時,首先要問問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所追尋的?到底哪一條路才更適合自己?當有了答案,再做決定,這時候的放棄才是有意義的放棄,才是能夠讓我們無怨無悔的放棄。
有一家公司在城市郊區買了一塊地皮。由于價格低廉,公司老板非常滿意。
老板買完地皮之后就開始投資建造一座豆奶加工廠,他認為這是一個低投入高回報的行業,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事與愿違,工廠從興建伊始就開始虧損,遠沒有當初計劃得那么好。但是公司老板不愿意放棄,繼續投入了幾十萬資金。他相信,過不了多久,形勢就會峰回路轉,實現預計的盈利目標,可沒想到幾十萬又打了水漂兒。
老板認為是工廠的設備不夠先進,影響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又投入了幾十萬元引進了德國的高端生產設備,但是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工廠仍然在虧損。
豆奶市場在當地已經很飽和了,而他的公司又是一家新興公司,根本沒有品牌競爭力。但是公司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元,管理者想要放棄,卻又不甘心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于是又投入了100萬元,希望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投資依然是泥牛入海,一點成效都沒有……
最后,老板為了豆奶加工廠而破產,令人扼腕嘆息。
有些時候,頑強的堅守確有必要,而有些時候,果斷的放棄同樣屬于明智選擇。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當誘惑攀升的時候,我們要冷靜下來,及時給自己降溫,這樣,我們才能頭腦清晰地去處理棘手的事情。
一位知名企業家在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他這樣說道:“第一要歸功于堅持,第二也是堅持,第三還是堅持,第四則是果斷放棄。”也許你會為這樣的說法感到好奇,為什么把放棄看作成功的秘訣呢?那么,請聽聽這位企業家是如何解釋的吧:“如果你堅持之后仍不成功,恐怕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出了問題,或者是你的才能與成功難以匹配,這個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難得,也是你最明智的選擇。你應當及時調整自己,尋找新方向。”
的確,正如這位企業家所說的,當我們付出了努力卻沒能成功,有可能是努力的方向出了問題。如果真的南轅北轍了,越努力越到達不了終點。這時候,如果還不果斷放棄,就純屬和自己過不去,和成功過不去了。從這一角度來看,放棄是一次過濾,也是一次難得的反省。
此時,我們選擇了放棄,就等于幫助成功跨越了障礙,也就更好地駕馭了我們的人生。因此,當我們發現與自己設定的目標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的時候,當我們心中還有更切實可行的計劃等待實現的時候,我們不妨咬咬牙,狠狠心,果斷放棄,然后尋找另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人生的擔當,對未來生命的饋贈呢?
成功是“十年磨一劍”
有人說,人生像一碗粥,需要微火慢熬;有人說,人生是一碗湯,需要小火慢熬;也有人說,人生如一碗苦藥,需要文火慢熬。無論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種經歷,需要用漫長的時間去度過,這就是“熬”。
“熬”字本身就是體現著困難和艱苦,也意味著“慢”和“忍耐”。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彷徨不已,焦躁不安,“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倒在黎明前”,一句話道破了“熬”的難度。
不過,人生本身就是一種修煉的過程,急火燒開慢火熬,武火煮開文火燉。“熬至滴水成珠,本身對人生來說,就是一個美妙景象,是一個美好的修煉過程”,這是作家池莉在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中的一句話。
的確,人生是熬出來的,無論人生如何艱難,我們都要像熬粥、熬湯、熬藥那樣,慢慢地“熬”,耐得住孤獨寂寞,努力地“熬”,堅強地“熬”。“熬”的過程可以增強我們的心智,練就忍耐、沉穩與堅韌,“熬”比堅持更讓人佩服,沒有一份超強的耐力做后盾是很難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