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我們還年輕,不夠好又有什么關系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總是太急了,好像自己還沒學會走,就想去跑,所以常常把自己弄得很累。因為自己的實際情況,總是跟自己期許的不一樣。這種感受,我也有。
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我就希望自己的書能賣三五萬冊;剛學日語沒半年,我就想自己能夠考下N1就好了;希望自己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一年讀上百本書,讓自己一下子變得優秀;希望剛畢業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資,吃喝不愁,衣食無憂;寫一篇文章,希望一夜之間可以刷爆朋友圈,紅得人盡皆知;做一本書,希望剛上市就暢銷十萬冊,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可是,后來這些期望大多事與愿違。當結局總是跟我期望的不一樣的時候,我才明白,在成長這條路上,在變得優秀這條路上,我太過心急了。
急于求成,急于被人認可,急于翻身改變命運,急于得到一切。所以,當這些愿望操之過急沒有實現的時候,我就同朋友一樣,百爪撓心,輾轉反側。我變得焦慮、不安,時常覺得自己無能。
王小波說過:“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蔽揖褪前殡S著這樣的心情,在最深地渴望里,努力著,學習著,糾結著,受折磨著。
我一邊給自己打氣,要不斷努力,成為更好的人;一邊又備受折磨,覺得自己為什么還是不夠好,為什么比他人還是差那么多。別人紅了、成名了,粉絲和年薪都幾十萬了,而我呢?我還是一個上班族,還在默默無聞地寫著書,還在為了被認可,小范圍地努力著。甚至,我無法說自己擁有什么,我一直在做的是擺脫,擺脫無能,擺脫自己一無是處、一無所有。
當一個人迫切地想要改變現狀而不能實現的時候,真是恨不得把自己撕碎。
坐在地鐵里,我經常累到想哭;夜里睡覺的時候,也常是徹夜難眠。我折磨自己,我的自尊心在折磨自己,我不能夠容忍自己不夠好,我不能夠接受自己還不夠優秀。
就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也遇到了困境。寫到五六萬字的時候,我寫不動了,我突然發覺自己很匱乏,感到沒什么可寫的。我當然拖稿了,拖了三個多月,其中一個多月我沒有寫過一篇文章。在我選擇逃避的時候,它變成了卡在喉嚨里的刺,時常在我想起它的時候,刺痛我。
我希望自己能夠寫出更好的文章,自己滿意的,讀者也滿意的。如果連自己這關都過不了,又怎么面對讀者或者其他人呢。我承認面對這個世界,我變得“畏懼”了,我開始思慮過多了。我無法像最初寫文章那樣,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是一種簡單的情緒的宣泄。我要求自己,文章寫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就不寫。
那段時間編輯一直在催我快點交稿,我心里很難受。我寫不出來,盡管我很想快點寫完它。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個辦法。我寫不出來是因為我的思維枯竭了,我的感覺有限,我的故事和題材有限,我應該多去聽聽別人的故事、別人的經歷,為自己的文章提供一些養料。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就從身邊的人開始著手。最開始的肯定是同事,有從房產中介變成總監的領導;有從吃國家飯在出版社穩定工作的編輯變成在圖書公司打拼成立自己工作室的主編;有從老家千萬里遠只身跑來北京追求自己目標的營銷;有做一份工作做了六七年的版權代理。我一個一個地約他們吃飯、聊天。在跟他們聊天的過程當中,我的初衷突然變得不那么明顯了。慢慢我發覺,他們帶給我自身的成長,比寫一篇文章更有用。
我羨慕他們、欽佩他們、心疼他們。
這種溝通和了解持續了一個多月,我見了不下二十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兩件事。第一件事,所有我們現在看起來成功優秀的人,在最初的時候大都跟現在的我們一樣,兩手空空,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和不甘心,一點點做到今天的位置上。第二件事,盡管很多人我們天天碰面,打招呼,一起工作,可是如果不坐下來好好聊天,互相了解,你根本看不到一個人內心的世界。
在跟別人的聊天期間,我一邊想主題,一邊寫稿子。后來稿子終于完成了,我很激動。這本書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故事,還有其他人的故事。這些人,他們比我更優秀、更努力、更具說服力,我想把從他們身上收獲的東西,也分享給你們。
記得一個同事跟我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善于原諒自己。當自己犯錯的時候,當自己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時候,當自己感到累的時候,他選擇不為難自己。也記得有一個同事跟我說,她終于肯接受自己無能這件事。是的,我也必須承認自己不夠好這件事了。我讀書不夠多,我的工資不夠高,我的粉絲不夠多,我的書不夠暢銷,我沒有幾百萬的房子,也沒有什么北京戶口,我沒做過上百萬的暢銷書,也沒有幾十萬的存款。
我日語學了一年,還是很差勁;我沒有保證自己每天都讀書;我上班會遲到,周末會想在家睡個賴覺。那些我想一下子成為暢銷書作者,一下子過上毫無壓力的生活,一下子功成名就的愿望,都是因為我對現狀太過艱難的畏懼和恐慌,在困難的境遇面前,我做得不夠徹底,我沒有全心全力地去面對。累的時候,我總想要逃,懷疑自己,懷疑生活,懷疑理想的意義。
可是,在我如此沮喪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還是無法停下來。即便我接受了大我五歲的郭敬明已經成為富豪作家、大我十歲的周杰倫已經成為巨星的事實,即便我接受了自己沒有天分、不夠優秀的事實,我還是不愿意放棄,不愿意停下來。也許我不能一下子成功,但是我不愿意一下子就放棄。
起碼我今天要比昨天好,我今年要比去年好,我明年要比現在好。我做不到一蹴而就,起碼應該做到讓自己越來越好。
事情為什么不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呢。以前我只是喜歡寫文章,只是喜歡讀書,從未奢望自己會出書,可是后來我也出書了,盡管賣得不盡如人意;以前我只是一個在北京五環外實習的雜志社的小編輯,現在我已經置身于行業里非常有實力的圖書公司做產品經理了;以前我一年讀三十本書,去年我讀了五十多本了;以前我一個粉絲沒有,現在我也有幾萬粉絲了;以前我一本五萬冊的書都沒策劃過,現在我也出了幾本十萬冊以上的書了;以前我連日語里面一句謝謝都不會說,現在起碼我多少可以說點口語了。
我不全是無能,我只是還不夠好,并且對于自己不夠好這件事,太過心急,不能坦然接受。
我不是告訴自己今年要讀一百本書嗎?我不是要求自己文章要寫得越來越好嗎?我不是在努力讓自己升職加薪工資翻倍嗎?我不是還打算去學學畫畫、練練書法嗎?我不是對自己、對未來,都比從前更有信心了嗎?
“我還那么年輕,不夠好又有什么關系”。我能夠越變越好,不就可以了嗎?
十年前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大多跟現在的我們一樣,一無所有?墒俏覀儞碛懈麄兺瑯拥男臍夂投分,十年后,我們也不會太差的啊。我們也許會成為他們,甚至比他們更好,不是嗎?
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說,沒有上過重點大學又怎樣?沒有一畢業進入國企、事業單位,有個金飯碗又怎樣?沒有進大公司獲得優渥的待遇又怎樣?沒有男朋友,沒有車沒有房沒有北京戶口又怎樣……
如果這些都是暫時的,還能足以擊垮我們,讓我們覺得人生失敗嗎?
身邊沒上過大學的朋友,后來摸爬滾打也年薪百萬了;最初在七八個人的小公司里暗無天日的碼字員,最后也憑借經驗和能力進入上市公司了;剛開始裸婚的小夫妻,努力幾年之后,也開始打算貸款買房了;以前沒錢要住沒窗的地下室的同事,現在也有能力住在三環獨居臥室了。
我們一直在努力變好,不是嗎?只是在我們還不夠好的時候,我們也要試著體諒自己。我們有的時候是需要時間去改變這些,我們不是無能。當我們累了的時候,我們就坐下來休息休息;當我們口渴的時候,我們就站起來去接杯水喝;當周末休息的時候,我們適當給自己放個小假。
比起成功,我更想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比起你飛得多高多遠,我更擔心你過得好不好,心累不累。只要你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就千萬別太著急,別太勉強為難自己。年輕的我們,還有大把時間,用來改變命運。只要我們想要改變命運,我們一定能夠改變它,我們只需明白,跟優秀之間,我們不過只差一個時間的距離。
希望努力著的每一個人,堅持并快樂。
2016年6月6日
七月于北京
七月,出版編輯、作者。一個敏感的獅子座,時而強大,時而脆弱。深信生活是一場痛苦的戰爭,而自己是戰勝它的好武器。微博、公眾號人氣作者,豆瓣紅人。微博@閆瑞月豆瓣@七月公眾號:七月J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