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詩論》是作者用前后二十余年時間方才結成的一部書。與詩歌寫作的主動性、計劃性相比,作者伊沙的詩論寫作似乎依賴于某種契機的降臨,比如報刊約稿,這使得構成《中國現代詩論》的全部文章都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并在發表當時就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有效地參與了近二十年來中國現代詩的發展進程。這是一位身處中國現代詩前言陣地的詩人,對于詩歌的發言。伊沙在過去的近三十年中,一直身在現場并拼殺在陣地前沿,親歷了戰火硝煙,也堪稱“風云人物”,這就確保了他的每一次發言的真實性、可靠性、生動性,確保了《中國現代詩論》將成為中國現代詩發展進程的“見證之眼”。
伊沙,詩人、作家、翻譯家。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于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任教。出版著、譯、編60余部作品。曾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中文詩歌獎金以及中國國內數十項詩歌獎項。曾應邀出席瑞典第16屆奈舍國際詩歌節、荷蘭第38屆鹿特丹國際詩歌節、英國第20屆奧爾德堡國際詩歌節、馬其頓第50屆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中國第二、三、四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第二屆澳門文學節等國際交流活動。
自序
第一卷 重論篇
郭沫若論
王家新論
伊沙論
第二卷 史實篇
現場直擊;2000年中國現代詩概論
一份可供閱讀的寫作提綱——中國現代詩1968—2002
中國詩人的現場原聲——2001網上論爭透視
第三卷 獨語篇
餓死詩人,開始寫作
為閱讀的實驗
史詩?2000?
自賞自析(1988—1992)
有話要說
獲獎感言
受獎詞:我追求空翻騰躍的詩歌
活成詩
《上菜語言》自釋
第四卷 潮流篇
為《一行》寫作
編年史
詩壇呼喚艾滋病
創建詩歌教
群架好打
我看今日之詩壇——在《詩歌報》“金秋詩會”上的發言
一個俗人談昌耀
抒情與反抒情
“新世代”的《詩參考》
我所理解的下半身和我
拒絕命名的焦慮
樸素抒情——韓東《你見過大!泛喺
中國當代詩歌:從“全球化”說開去
徐江《雜事詩》序
侯馬《他手記》閱讀手記
從寫作內部說《蝴蝶》——致沈浩波的一封信
永遠是詩人——吉狄馬加簡論
《藍燈》之光——2010:冬天的對話
嚴力印象記
秦巴子《紀念》序
我說“口語詩”
朱劍,別信命——《陀螺》序
他是長安及時雨——黃海詩集序
細讀長安詩人
少年詩歌說
口語詩論語
第五卷 論爭篇
世紀末:詩人為何要打仗
兩本年鑒的背后
究竟誰瘋了?
三段論
偽史記
北京的文學民工
擂臺邊上的戰書
中場評詩
什么是陰,什么是暗?
“人話”終于吐出
作為事件的“盤峰論爭”——在衡山詩會“90年代漢語詩研究論壇”
上的發言
“看誰更有饑餓感”——與姜飛同志商榷
決不“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