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是盧梭54歲時創作的一部作品,名為懺悔,實際上則是一部控訴作品。書中記載了他從出生到被迫離開圣皮埃爾島間五十年的生活經歷,追述自己兒時寄人籬下的悲慘遭遇,對生活中的不公正現象給予了痛斥,對普通的小人物給予了同情。在回顧往事時,生活里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一覽無遺。《懺悔錄》構思細膩巧妙,思想內容豐富,人物形象鮮明,文筆輕靈脫俗而富有音樂感。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注釋
我在從事一項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業。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只有我能這樣做。我洞悉自己,也了解他人。我一生下來就和我所見過的任何人不同,甚至于我確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就像我這樣的人。也許我不比別人好,但至少和他們相比我是不一樣的。大自然鑄造了我,隨后就把模子打碎了,大自然這樣做究竟好不好,大家只有讀過此書之后才可論斷。
末日審判的號角想吹就吹吧,我將手拿著此書,站在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我將大聲宣布:“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我所想過的,當時我就是那樣的人。”不論善與惡,我都同樣如此真真切切地寫了出來。既沒有隱瞞一件壞事,也沒有增添一件好事。
即使我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微小的修飾,那也只是為了彌補因為我記性不好而留下的瑕疵。可能其中一些真的東西被我當假的說了,但我絕對沒有把明知是假的事偏要說成真的。當時我是怎樣的人,我就把我寫成怎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如實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誠、道德高尚的,就如實寫我的善良忠誠和道德高尚。上帝啊,把我的無數同類召到我周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丑惡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卑鄙而羞愧。讓他們每一個人也以同樣的真誠把自己的內心呈獻在你的面前,然后,看有誰敢對你說:“我比那人要好!”我于1712年生于日內瓦,父親是公民伊薩克·盧梭,母親是公民蘇薩娜·貝納爾。祖上只留有一份微薄的家業,由十五個子女平分。因此父親分得的收入便少之又少,所以只能靠修鐘表的手藝謀生,但他是個精通技藝的人。我母親是貝納爾牧師的女兒。,家境比較殷實。她人既聰明又漂亮,我父親下了一番功夫,才把她娶到手。他們兩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八九歲時,每天晚上便一起在特萊依廣場嬉戲,十幾歲時,便已是形影不離了。
他們倆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由習慣培養成的感情便更加的牢固了。他倆生來都那么溫柔多情,彼此等待著時機在對方的心里找到同樣的感覺,而這一刻也恰好在等待著他們。只要一方稍稍有所表示,那么對方就會立即表露自己的心跡。
命運好像在捉弄他們,阻擋他們的激情,但這反而使他們之間的情意更加難以割舍,就這樣兩個人都心照不宣,誰也不肯先表露衷腸互相等待著。小情郎因為得不到自己的情人而愁腸百結,面容憔悴;她便勸他出趟遠門,好把她忘掉。他出了遠門,可是歸來時,非但未能忘掉她,反而愛得更加熾熱。他發覺自己的心上人仍舊溫柔忠貞。這樣一來,兩人便終身相許了。他倆山盟海誓,上蒼也為之祝福。
我舅舅嘉伯利·貝納爾愛上了我的一位姑姑。但姑姑提出,只有他姐姐嫁給她哥哥她才答應嫁給他。
后來,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同一天舉辦了婚禮。因此,我舅舅便成了我姑父,而他們的孩子也就和我成了雙重的表兄弟。一年后,兩家各添了個孩子,后來兩家便不得不分開了。舅舅貝納爾是一位工程師。去效忠帝國了,在匈牙利歐仁親王麾下效力。他在貝爾格萊德圍困期間的戰役中功勛卓著。而我的父親在我唯一的哥哥出生后,便應召去了君士坦丁堡,隨后成了王宮的一名鐘表匠。
父親不在家時,母親的美貌、聰穎、才華吸引來了一些仰慕者。法國公使拉克洛蘇爾先生是最殷勤的人之一。想必他對母親的感情是非常強烈的,因為30年后,他向我談起我母親時仍然充滿深情。我母親很看重貞節,沒有被誘惑,這更是因為她情真意切地愛著她的丈夫。母親催促他早日歸來,而他便拋下所有,返回家來。我便是父親這次歸來后結下的不幸之果!十個月后,我出世了,先天不足,病病歪歪的;母親因生我而死,所以我的出生是我所有不幸中的第一個不幸!我不知道父親是如何忍受失去我母親的痛楚的,但我知道他的悲痛始終沒有得到撫慰。在他從我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時,卻也始終無法忘記是我奪去了她的生命。當他親我的時候,我總是能夠感到在他的擁抱撫愛之中有著那么一絲絲的苦澀遺憾。正因如此,他的撫愛也就顯得更加的溫馨。當他對我說道:“讓‘雅克,我們來談談你母親吧。”我便回答說:“好啊!爸爸,我們又要大哭一場了。”我這么一說,他便老淚縱橫了。他唉聲嘆氣地道:“把她還給我吧,撫平我失去她的痛楚吧,填滿她在我心靈中留下的空缺吧!孩子!若不是因為你是你那死去的媽媽生下的孩子,我怎么會如此愛你呢?”母親去世四十年后,父親嘴里念叨著我母親的名字,心里深藏著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繼母懷中死去。
這就是我的生身父母。在上帝賦予他們的所有美德中,唯一留給我的就是一顆溫柔的心。這顆心是他們幸福的源泉,卻也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
我生下來的時候幾乎快要死了,大家對我能活下來已不抱希望。我隨身帶來了一種病根,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如今,這種病痛雖然有所緩解,但隨時又能夠增進我的疼痛難忍。我的父親的一個妹妹。,是一位可愛又聰明的姑娘,她對我關懷備至,是她挽救了我的生命。在我寫這件事的時候,她還活著,已是80歲高齡。但是她卻仍在照料那位比她小、因酗酒而身體很不好的姑父。我感謝您,親愛的姑姑,是您讓我活了下來!但我很難受,不能在您晚年時報答您所給予我的悉心照料。我的那位老奶媽雅克琳娜也依舊健在,身體硬朗,腰板也很結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