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病必有一主治之方,一方必有一主治之藥。醫者舍方書則無療病之本,則見癥而知病,識病而用藥,辨證而組方,全在于得效。作者王軍,號杏林一翁,臨證頗多心得,且樂善交流,發帖數百。本書即作者臨證經驗集,其遣方用藥簡、便、效、廉,質樸無華,卻切于實用,常出奇制勝;所錄醫案涉及內、外、婦、兒、五官諸科,涉獵廣泛,縱短小精煉,卻屢得奇效。故,題名《醫林求效》總之,助廣大讀者借此書管窺中醫之門。
醫者舍方書則無療病之本。凡一病必有一主治之方,一方必有一主治之藥。見癥而知病,識病而用藥,辨證而組方,全在于得效。
第一講,醫案。此篇是一翁先生臨證診治的真實記錄。重在療效,輕言理法,是其特點。讀者若能參考案后評按,于醫案無字處,得窺中醫思辨之一斑,或所得更在醫案、方藥之外。
第二講,簡便方案。此篇用方、用藥精簡,而效果依然可觀。與當今部分同道的大方重劑相比,更能體現出中醫藥“簡便效廉”之特點。
第三講,得效方。所謂秘方。究其根本,如何正確應用才是其秘中之秘。一翁先生廣泛搜集民間的這些驗方、秘方及家傳方,并加以驗證、整理,善莫大焉。
第四講,讀書醫抄。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而成《傷寒》。可見中醫要尋求發展,必須要有繼承做基礎。一翁好學,且以求實效為第一。故將讀書所得中為實踐驗證確實可行者輯錄成篇。
第五講,秘驗偏方。民間偏方、秘方和家傳方,都是前人經驗的積累,此篇所錄方雖確有奇效但未經廣泛驗證,為避免流失,暫輯錄于此,供同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