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輕喜劇的風格和手法著力記錄了一群懷揣追星夢想考入藝術(shù)學校的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經(jīng)歷。這中間既有追求理想時的艱辛與欣喜,也有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思索;既有對親情的不舍與思念,對友情的選擇和培養(yǎng),也有對戀情的天真嘗試,對愛情的真誠憧憬。
《第一支玫瑰》:
望著爸爸媽媽乘坐的汽車駛向落日的余暉里,我終于忍不住了,滿眼的淚水奪眶而出。
操場上站滿了人,很多學生年齡比我小,尤其是那些學器樂的,甚至還是小學生。我不想讓他們看見我難過的表情,便趕緊跑回了宿舍。
屋里面正好沒人,我一頭扎在行李上,扯過被子蒙住了頭,在黑暗中,終于哭出聲來。這時,我只覺得身邊空蕩蕩的,空得我心里發(fā)慌。這畢竟是第一次要長時間離開父母的身邊,在此之前,也曾無數(shù)次地做著這方面的心理準備,但畢竟那只是紙上談兵。今天這一切都變成現(xiàn)實的時候,心中這種感覺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我無法清晰地辨別出心中此時此刻的酸甜苦辣,只是覺得想哭,用眼淚來排除我心中的痛苦。
剛剛過完十六周歲的生日,那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因為要報考藝術(shù)學校,半年來父母輪著班在北京陪我。那天我們特意去了飯店,我歡天喜地地吃著生日蛋糕,聽著父母為我唱的生日歌,我鄭重其事地向他們宣布,我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再把我當孩子看了。如果說我是一只小鳥,現(xiàn)在我的翅膀已經(jīng)長成,就要向萬里藍天展翅高飛了。爸爸媽媽自然高興得不得了,當教師的爸爸微笑著對我說:我相信我女兒真的長大了,不過你在父母面前還是孩子,以后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有了什么困難,就想想我們。當然,那些困難都要靠你自己去解決。
媽媽掉了眼淚,想說什么,又沒有說出來,還連忙吃了一口蛋糕,想掩飾自己。我知道,和父母分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說真的,當時我還無法想象真正分離的時刻,該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在北京準備考試的這半年,父親特意向單位請了長假,在這里,足足陪了我兩個月。那時,學校的院子里還是厚厚的冰雪,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學生,等著老師對我們進行考前輔導,有時一等就是大半天時間。我們可以到琴房到教室里去練琴練聲,而家長們,全都是站在院子里,那么冷的天,居然沒有一個人早早離開。我曾經(jīng)勸過爸爸,說:我們住的地方離學校這么近,你用不著每一天都去陪我。父親笑著說:如果不去陪你,我在這里什么也干不下去,心里還挺急的,還不如站到學校的院子里覺得心里踏實。
在那些日子里,等在外面的這些家長,人人手里都拿著一瓶菊花茶,等著我們出來時讓我們喝。每次我喝著那茶水的時候,心里都是滾熱的,真正體會到了親人們對我們的這種無私的愛。
后來母親的單位效益不好,干脆也請了長假,到北京來同爸爸換班,那時校園的柳樹已經(jīng)開始泛綠。
經(jīng)過這幾個月的輔導,我們的進步都很快,家長們比我們還高興。每一天都是這樣,我們在里邊上課,他們就在外面等待著議論著,學校的院子里沒有可以坐的地方,父母們一站就是一天。有時我問媽媽,你們在那里站著不累嗎?她說,聽見你們在里面唱歌彈琴,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考試的日子里更是緊張得忘記了一切,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母親照料,只要是她能替我做的,她全為我做好,還像在家里一樣,連早晨刷牙的時候都把牙膏替我擠好。除了默默地做著這些,她什么也不說,因為怕說多了影響我的情緒。這是專業(yè)課老師同她說的,說我的心理素質(zhì)需要加強,尤其是在考試這段時間里,不要給我過多的干擾,以免使我發(fā)揮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