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真實的自己》從回憶人的兒時到成年的成長過程,盡而反思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驗的各種教育思想、價值觀和世界觀對自己當下生活的影響。鼓勵讀者從理智、情感、技能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中釋放出來,尋找到人性的美好與動力,并生活出自由、積極樂觀的自己。
第一章 我為什么成為了現在的我?
一、兒時的盼望
二、內心的需要
1.內心的表層需要與深層需要
2.滿足內心需要的錯誤方式
三、群體的壓力
1.家庭的壓力
2.同齡人的壓力
3.社會的壓力
第二章 真實的你是如此寶貴
一、放棄習慣性的安全感
二、真實的你是單純的、天真的
三、真實的你對世界的美好事物總是處于相信的狀態
四、真實的你擁有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自信的
五、你的價值就是你。什么都無法代替
六、超越中的自己遠比競爭中的自己更加真實
七、接納饒恕你的過去。因為那是真實存在的
第三章 真實的你需要被治愈
一、在坎坷的經驗中更加容易呈現出真實的性格
二、別讓兒時的記憶把你束縛在牢籠里
三、摘下心靈的面具,聽從內心的聲音
四、找尋治愈的良藥
1.被治愈的第一步:承認過去所受到的傷害
2.被治愈的第二步:匹配健康的治愈方法
第四章 真實的你沮望豐盛的牛盒
一、成長的渴望
二、勇于改變 1
三、坦白心中的嫉妒
1.提防嫉妒的心
2.看清楚嫉妒的背后隱藏了什么
四、承認心中的誘惑
1.放開手,讓他走
2.自我中心,自我愛好的誘惑
3.色情
五、成熟的思維模式
六、創造一個正能量的環境
第五章 我站在十字路口
一、積極等待
二、學習
三、與孤獨相處
四、自我警告機制
第六章 尋找和保守真實的自己
一、進入思維的領地,尋找真實的自己
1.“大男子主義”的思想在害你
2.“女強人”的思想在害你
3.接受變化,接受現實
二、在技能的領地中,保守真實的自己
1.自制力
2.處理矛盾的能力
3.道歉的能力
4.接納和承認人性的有限性
5.壓力與動力共存
6.活在當下,活出生活的質量
第七章 親密關系的秘密
一、他是“人”不是“神”
1.不要讓少年的渴望,成為你青春的羈絆
2.要讓內心的需要,成為你感情的良藥
二、她是“人”不是“機器”
1.讓她的感情慢慢釋放,她才可以重塑愛的能力
2.只需握緊那根線,讓她的心情可以像風箏一樣隨風飄動
三、親密關系的十大秘訣
四、幻想中的我,幻想中的生活
1.幻想中的我
2.幻想中的生活
第八章 家庭關系的塑造
一、尋找心靈的“禁區”
二、家庭關系中的寄生蟲
1.父子關系
2.父女關系
3.母子關系與婆媳關系
4.母女關系
5.長輩與晚輩的關系
6.兄弟姊妹之間的關系
7.妯娌之間的關系
三、家庭的習慣
1.“湊合”的念頭在慢慢地吞噬著我們的家庭
2.洞察家庭里所存在的“危險習慣”
3.創造出健康的家庭習慣來代替危險的家庭習慣
第九章 找圄真實的自己
一、這是真的成熟嗎?
二、我的安全感在哪里?
三、從找回真實的自己到修建真實的自己.
1.找回真實的自己
2.修建真實的自己
后記
《找回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你需要被治愈 從出生開始,每個人便多多少少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傷害。這些心靈上的創傷,有些是親人朋友所造成的,有些是我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所造成的,當然也有一些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當我們受到的這些傷害需要被治愈時,就需要去尋找它的病因。尋找這病因便是開始搜尋真實的自己。
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復雜和細碎,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表現則體現在基因遺傳因素、成長期發育因素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三個方面。談到性格,我們最常談論的便是,一個人是內向的性格還是外向的性格。在現在的社會關系中,也許有時外向型的性格會比較吃香。當然,這對于那些本身天生就不愛講話,或者遇到熟人除了一兩句單單的問候,多余的寒暄已經枯干散盡的朋友來講,心里常常會覺得有壓力。還有很多的朋友是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的。如果他們本身就是沉默寡言的話,那要求他們去做營銷或者把人際關系經營得如魚得水,恐怕比讓他們去干更多的體力活都辛苦。
性格的內向外向,可能在字典中或者在解釋性格這個詞語時,會給出一個官方的解釋?墒强此仆庀蛐愿竦娜藗,在心靈層面上卻不一定是完全吻合的。
有時性格外向的朋友,很容易與他人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也很容易與他人有很多的話題可聊?墒钱斏婕罢鎸嵉膬刃膶τ谝患虑榈目捶〞r,卻不一定會表達出來。甚至有時候,性格外向的朋友看起來交的朋友眾多,可是在眾多的朋友中,卻很難找到幾個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也很難與他人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么在心靈的層面上就很難再把自己歸為全部是外向的性格。
同樣,內向性格的朋友,如果你平常是沉默寡言的,擁有的朋友雖不多,可是足以在有心事時能有人和你一起分享。這樣的情況下,也不能斷定這個人一定是內向的人。沒有什么能比向他人開放自己的心靈更加外向的了。性格是一個很中性的評定,我們不可以在心靈的層面上還跟隨著外在的劃分而把自己分為哪個類別。不管你的性格是人們所認為的外向還是內向,如果每天講很多話讓自己舒服,那么就做最舒服的自己。如果喜歡平靜的、安靜的自己,那么就接受安靜的自己。
我認為我的性格是很多樣化的,如果在場合上面,很容易與他人交談,可只是開始的幾分鐘而已,在場面上時間久了就不太能想到很多的話題來交談。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我喜歡把心中的觀點寫下來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