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防震減災:回答公眾*關注的地震熱點問題》凝聚了作者長期的學習積累和工作體會,探索以問答方式一一解答人們所關注的一些地震熱點乃至尖銳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對一些地震知識和防災理念進行了科普宣傳,同時也較客觀和全面地介紹了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狀況。它是一本喚起社會大眾全面了解和積極參與防震減災事業,宣傳科學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科普知識的圖書,非常值得關心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讀者朋友們一讀。
問1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
問2
全球地震為何如此頻繁?
問3
什么是地震災害?
問4
我國地震災害損失為何如此慘重?
問5
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問6
1976年唐山大地震沒有預報,2008年汶川大地震仍無預報,我國地震預報有進步嗎?
問7
地震既然難以預報,可為何每次地震后地震局都出來說無更大地震,無震預報就不是地震預報嗎?
問8
每次大地震后,都有人說地震前 發現過動物異常,作為地震工作者,你認為“動物能預報地震嗎?”
問9
據報道,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龐大的地震監測網絡,僅僅用來預報地震,不是很可惜嗎?
問10
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部門對其震級不斷調整,從7.6到7.8再到8.0,引起猜測和質疑聲不斷;還有人表示,最早定的震級就是8.0級,只是有意向公眾隱瞞了事實。這是真的嗎?
問11
聽說云南景谷6.6級地震出現了一個提前60多秒的“地震預警系統”。很多人通過這個系統發出的預警短信,成功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能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地震預警嗎?
問12
每當社會上有地震傳言時,地震局總站出來說是謠傳,地震局是“辟謠局”嗎?
問13
近年來我國西南地區發生的大地震是三峽水庫誘發的嗎?
問14
我國有上萬公里的海岸線,為什么沒有海嘯呢?
問15
我國的火山會噴發嗎?
問16
2014年云南先后發生了魯甸6.5級地震和景谷6.6
級地震,魯甸地震傷亡人數達600多人,景谷地震
震級還高0.1級,傷亡人數則僅有1人,這是為
什么?
問17
汶川地震震中區烈度達到X0度,之前其抗震設防烈
度僅為V0度,這是否說明其抗震設防嚴重偏低?
問18
有什么好的技術能使房屋在地震時不倒嗎?
問19
“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是真的嗎?
問20
有避震“生命三角”之說嗎?
問21
地震后的自救互救應注意些什么?
問22
汶川地震發生后,先期應急救援為什么多關注
汶川,而不是災害最嚴重的北川?
問23
四川蘆山地震和云南魯甸地震都存在對應急響
應級別的調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24
為什么說地震后的72小時是救援的黃金時間?
問25
地震局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