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紅二十五軍的長征路線為基準展開撰寫,通過作者自駕,解決了怎么走,走多遠,到哪里,看什么(感受到什么)這些重走長征路中*實際的問題。
本書創新性地給出了詳盡的重走長征路的具體路線、路程(距離)、到達地點與所見長征遺跡遺址、舊址現址及紀念館、展覽館、陳列館等。按照行駛路線,即可一站一站、一個一個地點到達紅軍長征經過的眾多地點。通過這些一站一站、一個一個地點間的行駛,停下來尋訪、參觀,回顧歷史,不僅可以連起紅軍在長征期間的歷程,還可以感受昔日先輩們的艱難困苦和長征的輝煌。
本書重點記敘了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重要的戰斗地、宿營地、會議地、會師地以及渡口、雪山、草地等。
從書中可以品出長征路上的路線轉折及其歷史背景;可以回顧長征路上的戰役、戰果;可以看到長征路上的雪山在哪里,長征路上的草地在哪里……等等。
書中記載了許多鮮有人去的地點,如紅二十五軍斛山寨(扶山寨)戰斗大捷所在地河南光山縣斛山鄉,紅二十五軍血戰獨樹鎮所在地河南方城縣七里崗,紅二十五軍軍政委吳煥先犧牲地甘肅涇川縣掌曲村;紅二十五軍決定立即北上陜北的決策地金龍廟;紅二十五軍徐海東軍長單騎突圍地曹塬村,紅二十五軍與陜北黨組織接上頭的陜西志丹縣永寧山,等等。
本書結構合理,語言簡練,細節曲折生動,配圖豐富,在較好地匯集長征史實的同時,反映出今日長征路,有較強的可讀性。
這是一本相當完整記錄今日長征路并能指引讀者重走長征路的書。
這是**部以車轍印連起長征路的著作,書中給出了詳盡的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行駛路線,使重走長征路有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性;作者以自駕重走的親身經歷〔重走起點為河南光山縣斛山寨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前*后一戰戰場,重走終點是陜西延川縣永坪鎮會師地,其間經過了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陜西5個省/自治區,行程萬余里,寫下了開篇和尋訪長征地59站、近百余處長征遺跡/遺址/舊址所在地的詳實記載,再現了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歷程。書中列舉了不少*手資料,挖掘鮮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使本書更富史料價值。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不僅走過了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歷程,而且還先后走過了中央紅軍暨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長征歷程,即首次完成了重走四支紅軍隊伍長征路全程的創舉,并先后出版為《重走長征路》全套5本書,因此,本書成為此套書之一。
蘇北,中共黨員,退休公務員。現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紅巖兒女聯誼會干事。2014年開始自負使命,與老兵們結伴,自助自駕紅軍長征路。
田競,中共黨員,下鄉知青,退休軍隊高級工程師。父母親都是紅軍,姐弟重走長征路中的二弟。2014年至2016年和幾位隊友自駕重走了四支紅軍隊伍六萬五千里長征路全程,執筆寫下了《重走長征路》全套5本書,還開辦著重走長征路公共微信號,以大龍署名在公共微信號上和媒體上大量發表重走長征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