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長篇小說。該書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等國的經歷史。后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想象天馬行空絢麗斑斕
諷刺辛辣幽默一針見血
足以比肩《格列佛游記》的中國古典文學巨著
李汝珍(約1763-約1830)清小說家、學者。字松石,號北平子,大興(今北京)人。諸生。曾任河南縣丞。少時從凌廷堪學,涉獵經史百家,精音韻治學,不屑為八股文。晚年貧困潦倒,以多年精力寫成長篇小說《鏡花緣》,贊揚女子才能,對男尊女卑的觀念和封建社會的某些現象有所批判。另有《李氏音鑒》《受子譜》。
第 一 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第 二 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 三 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第 四 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 五 回 俏宮娥戲夸金盞草 武太后怒貶牡丹花
第 六 回 眾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 七 回 小才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第 八 回 棄囂塵結伴游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 九 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 十 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游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
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
第 十八 回 辟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 十九 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
第 二十 回 丹桂巖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二十五回 越危垣潛出淑士關 登曲岸閑游兩面國
第二十六回 遇強梁義女懷德 遭大厄靈魚報恩
第二十七回 觀奇形路過翼民郡 談異相道出豕喙鄉
第二十八回 老書生仗義舞龍泉 小美女銜恩脫虎穴
第二十九回 服妙藥幼子回春 傳奇方老翁濟世
第 三十 回 覓蠅頭林郎貨禽鳥 因恙體枝女作螟蛉
第三十一回 談字母妙語指謎團 看花燈戲言猜啞謎
第三十二回 訪籌算暢游智佳國 觀艷妝閑步女兒鄉
第三十三回 粉面郎纏足受困 長須女玩股垂情
第三十四回 觀麗人女主定吉期 訪良友老翁得兇信
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東床婿 壯士愁為舉案妻
第三十七回 新貴妃反本為男 舊儲子還原作女
第三十八回 步玉橋茂林觀鳳舞 穿金戶寶殿聽鸞歌
第三十九回 軒轅國諸王祝壽 蓬萊島二老游山
第 四十 回 入仙山撒手棄凡塵 走瀚海牽腸歸故土
第四十一回 觀奇圖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典
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后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
第四十三回 因游戲仙猿露意 念劬勞孝女傷懷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嶺上訪紅蕖 老道姑舟中獻瑞草
第四十五回 君子國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嶺下遇山精
第四十六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發慷慨儲君結伴
第四十七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鏡花嶺孝女尋親
第四十八回 睹碑記默喻仙機 觀圖章微明妙旨
第四十九回 泣紅亭書葉傳佳話 流翠浦搴裳覓舊蹤
第 五十 回 遇難成祥馬能伏虎 逢兇化吉婦可降夫
……
第 一百 回 建奇勛節度還朝 傳大寶中宗復位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昔曹大家《女誡》云:“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今開卷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蓋此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閑情,然如大家所謂四行者,歷歷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非素日恪遵《女誡》,敬守良箴,何能至此。豈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滅?故于燈前月夕,長夏余冬,濡毫戲墨,匯為一編:其賢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為女,婦有為婦;常有為常,變有為變。所敘雖近瑣細,而曲終之奏,要歸于正,淫詞穢語,概所不錄。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芳被謫,以發其端,試觀首卷,便知梗概。
且說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侖之外,海島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萊,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遠,其高異常。當日《史記》曾言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處,后來《拾遺記》同《博物志》極言其中珍寶之盛,景致之佳。最可愛的,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類,更難枚舉。
內中單講蓬萊山有個薄命巖,巖上有個紅顏洞,洞內有位仙姑,總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誕,正要前去祝壽,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來約同赴“蟠桃勝會”。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釀”,又約了百果、百谷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駕云頭,向西方昆侖而來。行至中途,四面祥云繚繞,紫霧繽紛,原來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會。忽見北斗宮中現出萬丈紅光,耀人眼目,內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裝束打扮,雖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卻是一位美女。左手執筆,右手執斗,四面紅光圍護,駕著彩云,也向昆侖去了。
百谷仙子道:“這位星君如此模樣,想來必是魁星夫人。原來魁星竟有渾家,卻也罕見!”百花仙子道:“魁星既為神道,豈無匹偶。且神道變幻不測,亦難詳其底細。或者此時下界別有垂兆,故此星以變相出現,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據小仙看來,今日是西王母圣誕,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壽;將來到了東王公圣誕,才是魁星親自拜壽哩。但這夫人四面紅光護體,紫霧盤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聞魁星專司下界人文,近來每見斗宮紅光四射,華彩騰霄。今以變相出現,又復紫氣毫光,徹于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輩道行淺薄,不知其兆應在何時何處。”百草仙子道:“小仙聞海外小蓬萊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發光芒,與魁星遙遙相映,大約兆應玉碑之內。”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載是何人文?我們可能一見?”百草仙子道:“此碑內寓仙機,現有仙吏把守,須俟數百年后,得遇有緣,方得出現。此時機緣尚早,我們何能驟見。”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與這玉碑可能有緣?可惜我們雖成正果,究系女身,將來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載,設或俱是儒生,無一閨秀,我輩豈不減色?”百草仙子道:“現在魁星既現女像,其為坤兆無疑。況聞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雙日,尤其煥彩,較平時迥不相同。以陰陽而論,午后屬陰,雙亦屬陰;文光主才,純陰主女。據這景象,豈但一二閨秀,只怕盡是巾幗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見固是,小仙看來,即使所載竟是巾幗,設或無緣,不能一見,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么?”百草仙子道:“這派景象,我們今日既得預睹,豈是無緣?大約日后總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時渺渺茫茫,談也無用,我們且去赴會,何必只管猜這啞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