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糖尿病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已高達9240萬。讓人更為擔憂的是,我國糖尿病的控制狀況并不樂觀,目前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率僅為1/3,而血糖、血脂、血壓同時達標的綜合達標率僅為5.6%。目前,糖尿病已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中國心臟調查研究發現,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發疾病。一方面,中國冠心病人群中糖代謝異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很高,約為80%,高于西方人;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受到高血糖的不利影響,極易促使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著名的心血管疾病專家胡大一教授多次強調“糖心病”的防治理念。除糖尿病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不足以及不合理膳食等。不容樂觀的是,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合并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一種或幾種,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加速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心病”的防治勢在必行。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心血管疾病進行詳細、全面、科普化的解析。全書共分認知篇、預防篇、治療篇3篇。認知篇,講解了糖尿病的基礎知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及危害等。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預防,在書中將如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作為本書的重點進行介紹。預防篇,介紹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如何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管理,手把手式地教會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的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已經患有某種心血管疾病。其實,得了心血管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掌握科學的治療方法。治療篇,對糖尿病相關的常見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讓每一位患者做到知己知彼,通過科學的治療方法,正確地治療心血管疾病,以避免更為嚴重的后果。另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盡管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但是只要管理好疾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地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存在這樣的糖尿病患者。此外,書中收載的成功案例為廣大讀者分享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成功勵志故事,這些故事讓大家相信,只要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糖尿病患者一樣可以遠離心血管并發癥疾病的困擾,享受快樂人生。
本書適用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家屬,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可作為從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層衛生保健人員的參考用書。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掌握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遠離心血管并發癥,回歸健康生活。
適讀人群 :2型糖尿病患者(俗稱糖友)
匯集成功抗糖的糖友經驗。
糖尿病患者已經高達九千多萬人,其中大多數并發心血管疾病。
如何控糖,如何減少糖友并發心血管疾病的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北京協和醫院向紅丁教授擔當名譽主編,是國內知名的內分泌及糖尿病專家、科普專家。
陳偉,男,北京協和醫院腸外營養科主任,負責臨床會診、基礎工作。1995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營養系,同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擔任營養醫師工作,2004年獲協和醫科大學內科碩士學位,2007年獲衛生部副主任醫師資格,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兼秘書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分會臨床營養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健康管理學組組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參加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課題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撰寫科普書籍近二十部,從事臨床疾病的營養治療、大眾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
《2型糖尿病患者預防心血管疾病實用指南》
目錄
第一部分 認知篇
第一章 了解糖尿病
成功案例一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我的17年“抗糖”心理歷程
第一節 什么是糖尿?
第二節 糖尿病的診斷與分型
第三節 糖尿病的常見癥狀
第四節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
第五節 糖尿病的流行趨勢嚴峻
第六節 糖尿病的危害不可輕視
第七節 糖尿病的綜合管理
第八節 常見問題答疑
第九節 誤區提醒
第二章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
成功案例二 科學抗糖,遠離并發癥—我的20年抗糖體會
第一節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現狀
第二節 糖尿病患者為什么容易發生心血管疾。
第三節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
第四節 常見問題答疑
第五節 誤區提醒
第三章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成功案例三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之成功經驗分享
第一節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概述
第二節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癥狀及危害
第三節 常見問題答疑
第四節 誤區提醒
第二部分 預防篇
第四章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篩查、隨診策略
成功案例四 抗糖十年,幸福晚年
第一節 哪些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一、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二、如何評估自己10年內發生心血管病的絕對風險?
三、常見問題答疑
四、誤區提醒
第二節 心血管疾病篩查策略
一、評估的時機及評估內容
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癥狀
三、篩查時常規檢查方法
四、常見問題答疑
五、誤區提醒
第三節 隨診策略
一、隨診的重要性
二、隨診策略
三、常見問題答疑
四、誤區提醒
第五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管理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成功案例五 我是如何做到“糖心”和諧的
第一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戒煙
二、戒酒/限酒
三、合理膳食
四、增加體力活動
五、控制體重
六、健康心理
七、常見問題答疑
八、誤區提醒
第二節 接受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內容
二、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徑
三、常見問題答疑
四、誤區提醒
第三節 降低高血糖
一、飲食治療
二、合理運動
三、規律監測血糖
四、科學選擇降糖藥物
五、常見問題答疑
六、誤區提醒
第四節 調節血脂
一、血脂異常的分類
二、血脂分層標準
三、調脂治療的控制目標
四、調脂治療
五、常見問題答疑
六、誤區提醒
第五節 控制高血壓
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篩查與診斷
二、降壓的益處
三、血壓控制目標
四、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藥物治療)
五、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六、常見問題答疑
七、誤區提醒
第六節 抗血小板治療
一、如何判斷是否血壓抗血小板治療?
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注意事項
三、抗血小板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
四、常見問題答疑
五、誤區提醒
第七節 降低尿酸
一、什么是高尿酸血癥?
二、高尿酸血癥可分哪幾類?
三、高尿酸血癥的控制目標和起始治療時間
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藥物治療)
五、高尿酸血癥的藥物治療
六、常見問題答疑
七、誤區提醒
第二部分 治療篇
第六章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成功案例六 駕馭五駕馬車--行駛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康莊大道上
第一節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概述
第二節 糖尿病相關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
第三節 常見問題答疑
第四節 誤區提醒
今年是我患2型糖尿病的第17個年頭,提起“17年”,這是個讓我傷楚與恐懼的數字。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在患糖尿病17年后因心力衰竭病逝的,那是1993年11月13日,母親年僅62歲。從此我對17年、62歲這兩個數字既傷楚又恐懼。
母親臨終前,醫生告訴我們姐妹:你們都會有遺傳糖尿病的基因,要定期檢查。從此我就定期檢查血糖、尿糖,生怕自己會患上可怕的糖尿病。但是糖尿病還是與我不期而遇,就在母親病逝的第4個年頭的1997年10月的一天,我到醫院監測血糖,血糖竟然也高了,經過進一步的檢查,我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當時我年僅42歲,比母親還早3年患上2型糖尿病。那時還沒有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缺乏有關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識,不知初期糖尿病可以通過飲食與運動幫助控糖,也不知可用胰島素進行強化治療,只是禁吃甜食了,而飲食沒有控制,工作、家務忙也沒時間進行運動。
經過一次次的檢查,血糖仍比較高,心中不禁產生了恐懼感。我時常想,我比媽媽還早3年患上糖尿病,現在控制得也不是很好,17年后我會不會與媽媽的命運一樣!為此我開始思考:媽媽之所以因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過早地離世,就是因為對防治糖尿病延緩并發癥的知識一無所知,媽媽的病逝是無知的悲。∥艺J識到要想控好血糖延緩并發癥,就要多了解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知識。從此,我開始對如何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知識很關注。終于有一天,在《北京晚報》上看到了同仁醫院舉行“糖尿病健康大課堂講座”的通知,我立刻前往參加。內分泌科的楊金奎醫生講授了許多有關防治糖尿病的知識,其中有兩句話我印象最深刻:第一句是胰島素可以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第二句是國外的糖尿病患者就聽醫生的治療指導,遵從醫囑讓吃藥就吃藥,讓打胰島素就打胰島素進行治療,不像我國有些患者那樣只聽虛假廣告或是道聽途說……
從此,我不聽信任何根治糖尿病的什么藥、什么茶的虛假宣傳,很快到醫院向醫生申請打胰島素,醫生很驚訝地說:“你才得幾年糖尿病就打胰島素”?我說:“為了延緩并發癥,我一定要打胰島素,不能像我媽一樣那么年輕就病逝了”。在我的堅持下醫生同意給我進行胰島素治療,那年是我患病的第4個年頭。
從那以后,我更加關注糖尿病的防治知識了,了解到糖尿病患者要定期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眼底、腎功能、頸動脈血管彩超等項檢查。從此,我堅持定期檢查,根據自己的病情,定期請醫生指導調藥。我對待糖尿病的態度是:既重視又藐視,要重視對血糖的控制與定期檢查,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情緒。藐視的是我從不拿自己當患者,在患糖尿病后還堅持工作了12年直到退休,在此期間從沒有因糖尿病請過一次病假,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整整39年。
但是隨著病程的延長,我仍對17年、62歲這兩個數字存有心結,總怕重蹈媽媽的覆轍。時間如流水,2010年3月我光榮地退休了,有些學校返聘我去工作,我都一一謝絕,因為我覺得我的“糖齡”已13年了,離媽媽病逝的17年只差4年,我的年齡離媽媽死去的62歲也只差7年,如果不重視治療,后果不堪設想!所以退休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住院,進行一次全身的檢查,看看是否有糖尿病并發癥。住院后經過全面的檢查,各項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沒有明顯的并發癥。我心中很是慶幸,這是我重視學習,積極進行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結果啊!
從此我更加關注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了。2010年11月14日我積極參加了“世界糖尿病日”活動,結識了許多糖友,經糖友介紹參加了糖尿病醫院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經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掌握預防糖尿病知識的健康人可以遠離糖尿病;掌握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知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遠離并發癥,并可以跟健康人一樣享有幸福長壽的人生!從此我樹立了“知識拯救糖尿病,自我管理改變命運”的信心!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把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投入到學習糖尿病知識與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中,并發揮自己做教師擅長講課的特長,根據防治糖尿病的“五駕馬車”理論,做出《延緩并發癥,駕好飲食療法這輛車》、《學好抗糖知識、學會自我管理、預防糖尿病并發癥》、《調節情緒我能行》等許多PPT課件,又走上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講臺,向更多的人宣傳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知識。我還編寫抗糖文藝作品教育激勵糖友抗糖,例如:小話劇《一個蘋果的遺憾》,被改編成兩個抗糖作品,經過錄制在《健康中國》欄目中播出;還編寫小品《糖尿病家族大聚會》,已在迎接2014年糖友新年聯歡會上演出;編寫的三句半《糖尿病飲食治療好》、三句半《暢想8760主旋律》、快板書《戰勝那糖尿病,一定要得勝利》等都在不同的糖尿病防治協會教育活動中演出。我不斷努力著為糖尿病教育多做貢獻。
今年是我患2型糖尿病的第17個年頭,我沒有重蹈母親的覆轍,并且幸?鞓返厣钪。我把自己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我認為要想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并發癥,首先是要積極進行防治知識的學習,提高對預防并發癥重要性的認識,用正確的防治知識指導行動。
第二,對糖尿病的態度與情緒,首先客觀地接受病情,立即治療,樹立起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認識到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只要正確、有效地治療達標了,就能明顯延緩或減少糖尿病的并發癥,從而終身獲益。要用樂觀主義精神與疾病作斗爭,即不要對糖尿病無所謂,也不要對疾病過分擔心、焦慮不安,更不要失去治療的信心。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把做任何事情都當“找樂”,為此我寫了一首順口溜《我的找樂人生》:我人生的座右銘就是“找樂”兩字,退休后我就踏上了找樂人生,每天晨練是找樂,買菜做飯是找樂,走親訪友是找樂,外出旅游是找樂,同學聚會是找樂,學習朗誦是找樂,上微信聊QQ是找樂,編寫文章是找樂、糖友聚會是找樂,就連看病也是找樂……事事處處都找樂,這就是我的找樂人生,讓我樂在其中!
第三,重視監測與治療。我按照糖尿病定期需要檢測的項目,堅持對血糖、血壓、血脂、尿蛋白、眼底、肝腎功能、血管彩超等定期檢測,適時使用胰島素治療,定期吃一些活血化瘀、調補肝腎、補中益氣的中草藥,身體發現一點并發癥的蛛絲馬跡我絕不放過,先查再用藥控制住。例如發現周圍神經病變,我就吃了一段時間的營養神經的藥,并配合中藥泡腳、針灸等輔助治療,把并發癥的征兆消滅在萌芽狀態。因為我認為這是“花在前省在后”,現在花少量的錢定期檢測,了解自己的病情,抓緊治療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就會省去更多治療并發癥的醫療費,這樣于國于己都有利。
第四,重視飲食與運動的調節。在這兩方面我不走極端,我的認識是: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所有的治療在飲食治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沒有有效的飲食控制,就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就達不到控糖的理想目標。糖尿病是終生疾病,無法根治,因此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及運動需要終生堅持。要提高自己飲食治療的能力,就要多聽、多學,選對、選好,會做、會吃,少食多餐、營養均衡,總量不超。運動方面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不過度運動,貴在堅持。以上就是我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的做法與心得,僅供大家參考。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整整60歲了;厥17年抗糖的心路歷程,我有過喪母的心痛、無知的悔悟、恐懼的心理、焦慮的情緒、病痛的折磨,也有抗糖初勝的喜悅,針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憂慮,產生過編寫抗糖劇的夢想……我還要繼續不屈不撓地在抗糖路上前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繼續實踐“知識拯救糖尿病,自我管理改變命運”的信念,用事實告訴糖友們:糖尿病并發癥是可以預防延緩的!在“五駕馬車”指導下自我管理,在8760同伴抗糖的支持下,我們會終生受益的!我們會跟健康人一樣享有幸?鞓烽L壽的人生!
最后用自編的抗糖歌曲當做本文的結束語:
糖尿病同伴抗糖之歌
親愛的糖友們,我們來相會,同伴教育好,互相來共勉,心情好、要樂觀,共同來抗糖,一定能夠延緩并發癥。
啊,親愛的糖友們,戰勝糖魔要靠誰,靠醫生、靠家人,更要靠我們自己管理好。
五駕大馬車,教育最重要,飲食控制好,運動要堅持,勤監測、常治療,身體健又美,一定能夠戰勝糖尿病。
啊,親愛的糖友們,8760管理好,早達標、早獲益,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專家點評:
鑒于目前的醫學水平,2型糖尿病仍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發病機制。幾乎所有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都會經歷否認/懷疑—抵抗/抗拒—接納/接受這樣一個心理階段的過渡?刂坪锰悄虿。h離并發癥,接受患病的事實永遠都是治療糖尿病的第一步。上述的患者很幸運,首先,她是一名人民教師,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能夠很順利地度過“接納期”。其母親是由于2型糖尿病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去世的,因此在這位患者的意識里就接納這樣一個信息,她本身就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因此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
在患病初期,由于對疾病了解很少,多數患者都會陷入對疾病的抵抗和恐懼狀態,不僅影響心情,之后進展為血糖控制不佳。然而,一蹶不振就能逃避問題嗎?還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位患者做得非常好,她在被確診患上糖尿病時是1997年,可以說那時候我國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工作尚在起步階段,但是那時候這位患者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學習治療糖尿病的知識。糖尿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對于血糖長期平穩控制至關重要。自我管理又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等。只有兼顧所有這些方面才能把血糖控制好,缺一不可。這位患者在上述幾個方面做得都非常好,通過參加糖尿病知識教育培訓獲取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識和技巧,不僅自己掌握了應對糖尿病的知識,掌握管理自己的血糖技巧,而且還幫助其他的患者,實在是難能可貴。
有些專家把心理因素視作糖尿病管理的第六駕馬車,我認為這一比喻并不為過。我們可以看到,從確診糖尿病到目前疾病控制良好,是什么一直貫穿于她的生活中,我認為就是患者積極樂觀的心態,這種健康樂觀的心態不僅讓患者去學習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知識,不因為得了糖尿病而沮喪,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找樂”,此外還去幫助更多的人。這種心態對于疾病的控制也非常有益。
2型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影響血糖變化。所以,對于患者而言,要想控制好糖尿病就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必須做到飲食平衡、適度運動、規律監測、科學用藥,這些都要以接受正規糖尿病教育為基礎。
此外還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控制好血糖。此外還要兼顧血壓和血脂達標,綜合控制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因素,這樣才能夠遠離心血管并發癥,2型糖尿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