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之一,不管是在物理上還是在制度上,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發展都面臨日益嚴格的碳約束,應對或突破碳約束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應對或突破碳約束的重要手段。歐、美、日等主要國家和一些新興大國都制定了新能源發展戰略,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三方面確立了新能源的戰略定位,并設計了符合本國實際的新能源發展路徑。中國也在這些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基礎上確定了自己的新能源發展戰略,并從產業支撐、基礎設施支撐、制度支撐等幾方面推進新能源發展這一系統工程。
本書試圖從戰略及產業、基礎設施、制度等方面梳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并給出原因分析及相關對策建議。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要國家能源戰略以及我國新能源產業制度建設》的終期研究成果。
本套叢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創新團隊近三年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具有理論創新與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國際趨勢與中國特色相結合、全局研究與地方服務相結合、近期任務與遠期目標相結合的明顯優勢與特色;是不同尺度區域、不同發展領域綠色發展的內涵與發展模式、現狀與績效評估、目標與實踐路徑、對策與保障措施的一場深度分析。
總 序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用30余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過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在這一過程集中出現,并表現出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生態環境問題所呈現出來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日益激增,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迫切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已成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與發展著力點,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中,無不體現和滲透著綠色發展的理念。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綠色發展的重要時期,但當前經濟在經歷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后,開始明顯放緩,新舊增長模式交錯并存。環境治理既要解決環境質量改善、區域環境保護合作、轉變傳統的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等難題,由單純的環境污染治理轉向可持續發展,又要應對氣候變化、經濟結構和布局調整等外部條件帶來的新變化和新挑戰。雖然我國綠色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內,我國綠色發展面臨的形勢仍較為復雜,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出現的新變化、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出現的新問題都亟須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立足上海,面向全國,一直致力于生態文明理論、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以及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等領域的研究,近年來在環境績效管理、新能源產業發展、環境戰略轉型、區域綠色發展模式、環境治理創新等領域聚焦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為上海市及其他省市政府部門提供了大量決策咨詢服務。本套叢書是本所科研人員在中國綠色發展領域研究的著作文集,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創新團隊近3年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叢書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堅持理論創新與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國際趨勢與中國特色相結合、全局研究與地方服務相結合、近期任務與遠期目標相結合,深入分析不同尺度區域、不同發展領域綠色發展的內涵與發展模式、現狀與績效評估、目標與實踐路徑、對策與保障措施,期許在中國綠色發展理論創新以及實踐探索方面做出有益的研究嘗試。
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周馮琦
2016年10月
周馮琦,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年度報告)主編。主要從事低碳綠色經濟、環境保護政策等領域的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環境績效管理體系研究》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要國家能源戰略以及我國新能源產業制度研究》首席專家。主持項目成果曾獲上海市決策咨詢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中國優秀皮書一等獎等。
劉新宇,經濟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低碳與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低碳經濟、新能源發展和環境管理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一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兩項。在CSSCI期刊發表與新能源發展、環境管理相關的學術論文數篇。
陳寧,經濟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綠色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生態經濟學理論前沿》副主編,《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副主編。曾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省級層面環境績效管理體系》研究專項,擔任子課題負責人。主持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特別委托項目《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經濟政策研究》。
第一章 緒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對象與研究目的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新能源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研究進展
一、 發展新能源的時代背景
二、 關于新能源產業政策的研究進展
三、 關于新能源戰略的研究進展
第三章 主要國家新能源戰略演進與中國新能源戰略選擇
一、 主要發達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演進
二、 其他重要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與政策
三、 主要國家新能源戰略的特點比較與啟迪
四、 中國新能源戰略定位與能源系統轉型
第四章 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背景下中國能源系統轉型方向
一、 能源革命與能源系統轉型的內涵
二、 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特點及他國經驗
三、 中國能源系統轉型方向的選擇
四、 中國能源系統轉型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第五章 中國新能源產業戰略定位研究
一、 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戰略借鑒
二、 全球新能源產業價值鏈分布
三、 中國新能源產業戰略分析
四、 中國新能源產業戰略定位及行動
第六章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挑戰與對策
一、 對中國光伏產業鏈的分析
二、 對中國光伏產業集群的分析
三、 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附錄: 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國際國內龍頭企業一覽
第七章 基于產業鏈與產業集群視角的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研究
一、 中國風電產業鏈的構成
二、 中國風電產業鏈的發展歷程
三、 中國風電產業鏈各環節的競爭格局
四、 風電產業鏈主要環節的國際對標
五、 中國風電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六、 完善中國風電產業鏈的建議
七、 基于產業集群的中國風電產業研究
第八章 中國生物質能產業鏈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趨勢
二、 中國生物質能產業鏈建設現狀
三、 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四、 優化中國生物質能產業鏈的對策建議
第九章 中國構建能源互聯網的困境與出路
一、 構建能源互聯網的重大意義
二、 能源互聯網的內涵與特征
三、 國內外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四、 中國構建能源互聯網的困境與挑戰
五、 中國破解能源互聯網困境的對策建議
第十章 中國新能源產業扶持政策梳理
一、 全球新能源扶持政策借鑒
二、 中國新能源產業政策及演進
三、 新能源政策效果評估
四、 中國新能源扶持政策存在的問題
五、 完善中國新能源政策的對策建議
第十一章 我國新能源立法、制度建設現狀及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 發展現狀: 中國新能源立法現狀評估
二、 問題梳理: 中國新能源立法存在的困境
三、 他山之石: 發達國家新能源立法現狀研究
四、 調整思路: 中國新能源立法與制度建設的方向
第十二章 中國新能源發展戰略與新能源產業制度建設
一、 中國新能源戰略: 能源安全 環境安全 產業安全
二、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334
三、 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策略337
四、 新能源政策法律體系的完善338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