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專論》系統地介紹了復合鍍技術、納米電鍍技術、電子電鍍技術、微弧氧化技術、電沉積泡沫金屬、電化學微加工技術、電化學方法制備功能材料薄膜等國內外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技術的原理、新進展及其在現代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應用。
《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專論》不僅可以作為電化學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與工程技術人員了解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技術的參考書。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涉及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在工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金屬表面處理方法的特點是種類繁多,電化學表面處理技術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快速發展,對各種材料的表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好的耐蝕性和裝飾性,還要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性,如耐磨性、潤滑性、耐高溫性、導電性、可焊性、磁性和光電性能等。因此,傳統表面處理技術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形成了一些新的電化學表面處理方法。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電化學表面處理方面的科研工作,為大力推動電化學表面處理技術的學習和應用,開設了“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專論”研究生課程,主要講授現代電化學表面處理方法的基本理論及工藝,但一直沒有合適的相關教材。此次作者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成果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撰寫了本書。希望本書的面世能對擴大讀者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的知識面,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有所幫助。
全書共分9章:第1章金屬表面處理技術概述,主要介紹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的分類、方法及發展趨勢;第2章復合鍍原理、技術與應用,主要介紹復合鍍的基本原理、復合鍍和化學復合鍍技術及應用;第3章納米電鍍技術,主要介紹納米鍍層的形成機制、納米電鍍的方法相原理、納米電鍍工藝及應用;第4章電子電鍍技術,主要介紹印制板電鍍技術、集成電路互連線電鍍技術、引線框架電鍍技術、電子連接器電鍍及微波器件電鍍的原理和工藝方法;第5章電沉積泡沫金屬,主要介紹電沉積泡沫金屬的工藝、連續電沉積泡沫金屬的電流密度控制、單級和多級電沉積模型、影響泡沫金屬DTR的電化學因素分析及電沉積泡沫金屬的應用;第6章微弧氧化技術,主要介紹微弧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及工藝;第7章電化學微加工技術,主要介紹微細電解加工和微細電鑄加工的原理、控制方法及應用;第8章電化學方法制備功能材料薄膜,主要介紹電沉積方法制備磁性材料薄膜、磁光記錄介質薄膜、電致變色氧化物薄膜、高臨界溫度超導薄膜、金屬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梯度功能材料薄膜和儲氫材料;第9章現代鍍層分析方法,主要介紹幾種鍍層表面形貌觀察、結構分析、成分分析及現代原位分析方法。
本書由楊培霞、張錦秋、王殿龍、安茂忠共同撰寫,具體分工如下:第1章由安茂忠撰寫,第2、3、5章由王殿龍撰寫,第4、6章由張錦秋撰寫,第7、8、9章由楊培霞撰寫,博士生潘曉娜、任雪峰、劉安敏、王沖、盧俊峰、蘇彩娜等人也參與了部分章節的數據處理及文字整理工作,全書由楊培霞統稿。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在此對相關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限于作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及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5年9月
第1章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概述
1.1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的定義、特點及應用
1.2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簡介
1.3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1.4 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2章 復合鍍原理、技術與應用
2.1 復合鍍基本原理
2.2 復合鍍技術
2.3 復合鍍層的性能及應用
第3章 納米電鍍技術
3.1 納米材料的特性
3.2 納米鍍層的形成機制
3.3 納米鍍層的微觀結構形貌
3.4 納米電鍍的方法和原理
3.5 納米電鍍工藝
3.6 納米電鍍的應用
第4章 電子電鍍技術
4.1 電子產品與電鍍技術
4.2 印制板電鍍
4.3 集成電路互連線電鍍技術
4.4 引線框架電鍍技術
4.5 電子連接器電鍍
4.6 微波器件的電鍍
第5章 電沉積泡沫金屬
5.1 電沉積泡沫金屬工藝
5.2 連續電沉積泡沫金屬電流密度控制
5.3 影響泡沫金屬DTR的電化學因素分析
5.4 電沉積泡沫金屬的應用
第6章 微弧氧化技術
6.1 微弧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6.2 微弧氧化處理設備
6.3 微弧氧化工藝
第7章 電化學微加工技術
7.1 電化學微加工技術概述
7.2 微細電解加工
7.3 微細電鑄加工
第8章 電化學方法制備功能材料薄膜
8.1 功能材料概述
8.2 電沉積方法制備磁性材料薄膜
8.3 電鍍和化學鍍磁光記錄介質薄膜
8.4 電化學方法制備電致變色氧化物薄膜
8.5 電沉積高臨界溫度超導薄膜
8.6 電沉積金屬化合物半導體薄膜
8.7 電沉積梯度功能材料薄膜
8.8 電沉積儲氫材料
第9章 現代鍍層分析方法
9.1 概述
9.2 鍍層表面形貌觀察
9.3 鍍層的結構分析
9.4 鍍層成分分析方法
9.5 現代原位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