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實現以上描述還有著很復雜的技術性問題,《車用安全通信:協議、安全及隱私》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奠定基礎。此書內容包括了車內信息傳送和處理的體系結構,以及車輛對外部信息的接收和處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書的主題通過幾個層面進行討論,清晰地闡述了影響車輛安全的因素。這些主題包括:車輛交互的總體方案,以及利用信息連通性實現各種功能的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信息交互技術的解釋性說明和如何滿足設計要求,包括延遲、延遲抖動、可擴展性要求。此書對于計算和仿真的過程都進行了詳細描述,使得讀者能夠理解其中各細節。《車用安全通信:協議、安全及隱私》極其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是對安全和隱私的深入探索,以及建立加密和密鑰/證書管理的基本機制。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車用安全通信:協議、安全及隱私》的正確思想引導,該如何建立智能汽車的基本控制系統。同時,要明白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什么,以及找到難以滿足通信要求的核心原因。最后,雖然我們可以理想化一些概念,并構建一個理想化的安全系統,再對其進行仿真研究,但是這仍然不如根據實驗和典型實際場景進行研究。作者闡述了該領域已經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車用安全通信:協議、安全及隱私》對于從事車車交互系統的研究人員以及想要了解這方面潛在技術的人員來說,都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參考書。
魯光泉,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交通科學與’I:程學院副院長,作為國家863課題“車車交互式協同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的負責人,在車車協同安全控制理論、車車協同關鍵技術、車車協同系統集成驗證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在我國首次實現了交叉口無信號安全通行、自適應跟馳等典型車車協同安全控制技術的實車測試驗證。
田大新,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車路協同與安全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車輛自組織網絡、智能交通系統、群體智能、車聯網、車路協系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863計劃”子課題2項;作為主要參加人參加科研項目10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70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獲省部、行業獎勵6項。
王云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車路協同與安全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作為我國車路協同技術的積極推動者,倡導并設立了我國首個車路協同領域國家863主題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并在關鍵技術研究中做出I『突出貢獻。
第1章 交通安全
第2章 汽車安全技術進展
第3章 車輛結構
第4章 車聯網
第5章 專用短程通信
第6章 WAVE的物理層
第7章 WAVE的媒體訪問控制層
第8章 DSRC的數據速率
第9章 WAVE的上層
第10章 車路協同安全應用
第11章 車車協同安全應用
第12章 DSRC擴展(DSRC可擴展性)
第13章 安全與隱私威脅及需求
第14章 加密機制
第15章 車輛網絡公鑰基礎設施
第16章 隱私保護與共享證書
第17章 短期獨有證書的隱私保護
第18章 群簽名機制下的隱私保護
第19章 針對認證授權中心的隱私保護
第20章 隱私保護證書管理方案對比
第21章 IEEE1609.2安全服務
第22章 4G技術在車輛安全通信中的應用
詞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