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詳注》以明嘉靖趙府居敬堂影印本為底本,以日本明佚名仿宋二十四卷八十一篇白文本為主校本,引《甲乙經》《太素》《靈樞?庇洝放c馬蒔、張介賓、張志聰等醫家之注引日人丹波元簡《靈樞識》、澀江全善《靈樞講義》,補前賢注釋之不足,為治《靈樞》之學者,提供極大方便。
錢序一
《漢書·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含《素問》九卷,《靈樞》九卷。《靈樞》古稱《九卷》,西晉皇甫士安謂之《針經》,至唐謂之《靈樞》!端貑枴ば颉妨謨|《新校正》云:“《素問》外《九卷》,漢張仲景及西晉王叔和《脈經》只為(按:通‘謂’)之《九卷》,皇甫士安名為《針經》,亦專名《九卷》。楊玄操云:‘《黃帝內經》二帙,帙各九卷。’按《隋書經籍志》謂之《九靈》,王冰名為《靈樞》。”考《素問·三部九候論》“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王冰注:“《靈樞經》曰: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而在《素問·調經論》“神有余則瀉其小絡之血”注云:“《針經》曰: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林億《新校正》在此注下云:“詳此注引《針經》曰,與《三部九候論》注兩引之,在彼云《靈樞》,而此曰《針經》,則王氏之意指《靈樞》為《針經》也!
《靈樞》之名從漢至唐不僅數變,而且其流傳亦飽經滄桑。從唐初楊上善據《素問》《靈樞》(楊上善稱為《九卷》)類編詳注《太素》觀之,唐代《靈樞》完帙尚存,五代離亂,文物板蕩,《靈樞》已無全帙。北宋林億《新校正》于《素問·調經論》注中云:“按今《素問》注中引《針經》者,多《靈樞》之文,但以《靈樞》今不全,故未得盡知也。”林億《新校正》寫于北宋嘉祐中,則嘉祐期間《靈樞》已成殘卷,故北宋校正醫書局未加校正,留下千古遺憾。(據嘉祐二年《補注本草奏敕》云:“《神農本草》《靈樞》《太素》《甲乙經》《素問》及《廣濟》《千金》《外臺秘要》等方”均列入校定計劃。嘉祐六年蘇頌等《本草圖經·序》亦云:“先是,詔命儒醫重!渡褶r本草》等凡八書。”據今所考,《靈樞》未加校定,故無校本傳世。)
然而天不喪斯文,《靈樞》全帙存于高麗。考《宋史·卷十八·哲宗紀》,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春正月庚子,“詔頒高麗所獻《黃帝針經》于天下。”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一·藏書之府二十》云:“哲宗時,臣寮言:‘竊見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針經》九卷。據《素問·序》稱:《漢書·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與此書各九卷,乃合本數。此書久經兵火,亡佚幾盡,偶存于東夷,今此來獻,篇帙俱存,不可不宣布海內,使學者誦習。伏經朝廷詳酌,下尚書工部雕刻印板,送國子監,依例摹印施行。所貴濟眾之功,溥及天下!兄迹毫蠲貢∵x奏通曉醫書官三兩員校對,及令本省詳定訖,依所申施行!薄独m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八十亦云:“元祐八年正月,工部侍郎權秘書監王欽臣言:‘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針經》,篇帙俱存,不可不宣布海內誦習,乞依例摹印!t令核對訖,依所請!彼瓮鯌搿队窈!肪砹疲骸霸v八年高麗所獻有《黃帝針經》。正月庚子,秘書監王欽臣請宣布,俾學者誦習。”高麗獻書屢見宋人書卷,可見事體之大。高麗所以進獻此書,意在換購《冊府元龜》及歷代史書。據《宋史·卷十八·哲宗紀》云:“(元祐八年正月)辛亥,禮部尚書蘇軾言:高麗使乞買歷代史及《冊府元龜》等書,宜卻其請,不許。省臣許之。(蘇)軾又疏陳五害,極論其不可。有旨:書籍曾經買者聽!碧K軾上疏陳述高麗以《靈樞》全帙換購《冊府元龜》及歷代史對于宋朝有五大危害,全疏載于《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八十,文繁不引。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八十二有簡要記載:“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詔頒高麗所獻《黃帝針經》于天下。二月辛亥,高麗遣使買歷代史及《冊府元龜》等書,禮部尚書蘇軾言卻其請。省臣許之。軾又疏陳五害,且曰:漢東平王請諸子及《太史公書》,猶不肯予。今高麗所請,有甚于此,其可與乎?詔:書籍曾經買者聽。”北宋哲宗、英宗兩朝,極重醫事,盡管蘇軾疏陳五害不無道理,然以國內已無《靈樞》全帙,幸逢來獻,乃詔允高麗以《靈樞》換買《冊府元龜》等書,自此《靈樞》全帙失而復完。南宋史崧于紹興二十五年(1155)所獻“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即元祐八年“令秘書省選奏通曉醫書官三兩員校對”之本,史崧增加釋音,附于每卷之末。今將《靈樞》以明趙府居敬堂本最稱美善,居敬堂本所據之本,為史崧所獻之本。
從上述簡要回顧中看到,由于《靈樞》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殘闕過甚(《宋朝事實類苑》稱“此書久經兵火,亡失幾盡”),北宋校正醫書局未加校正;盡管北宋曾指派“通曉醫書官三兩員”校對高麗進獻本,史崧曾略作釋音,但通體觀之,所校之處寡少,因而?、注釋、研究、整理《靈樞》所遇種種困難,較之《素問》竟不可以道里計。元馬蒔《靈樞注證發微》詳于經絡腧穴針灸脈理之闡述,疏于校勘訓詁之詮解。清代學者于治經史之余,多著力《素問》之考證與訓釋,如張琦《素問釋義》、胡澍《素問校義》、俞樾《讀書余錄》、孫詒讓《札移》等,均為治《素問》訓詁考據之力作,而研討《靈樞》?庇栐b者寡。但亦頗有可稱舉者,顧尚之《靈樞?庇洝芬痪,雖篇幅無多,每有發千古之覆佳處。日本江戶后期,訓詁考據學者澀江抽齋著《靈樞講義》,對《靈樞》之校注訓詁及醫理之闡發,極見功力,其水平時有超過丹波元簡《靈樞識》處。但是,總起來說,《靈樞》注釋、?薄⒂栐b、考證,其基礎遠較《素問》薄弱,從事此書之校注,所遇困難更多。
張君保春先生以《黃帝內經·靈樞詳注》手稿見示,讀畢頗感欣悅,此書于《靈樞》之訓詁、?、釋義裨益多多,某些覃思竭慮處,可補前賢注釋之不足。綜觀《詳注》尤勝處,有如下四端。
一、底本選用精當。《靈樞》傳本較著者有明無名氏仿宋白文本,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全稱《新刊黃帝內經靈樞》日本內閣文庫藏有此書原刻。日本經絡學會于1992年11月影印發行,國內尚無《靈樞》白文本刊行,而有明嘉靖趙府居敬堂影印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據原刊影印發行。此書字跡端莊,欄界寬裕。張君選此本為詳注之底本,使研究工作確立在堅實可靠基礎之上。
二、引用《太素》及楊上善?庇炞、訓釋詞義、闡釋醫理。唐初楊上善《太素》注凡三十卷,今存二十五卷,楊注系唐初以前關于《靈樞》《素問》之醫理、經絡、脈象、腧穴、針灸、養生、?薄⒂栐b等之集大成者,對于研究整理《內經》價值連城。張君有鑒于此,幾乎每卷每篇均詳引《太素》及楊上善解釋《靈樞》,校其訛字,釋其詞語,闡其義理。清代《內經》注家以未見《太素》為憾事,當今治《內經》之學而有遠見卓識者,無不重視《太素》及楊注之重要意義!对斪ⅰ窂V引《太素》及楊注,不僅多裨《靈樞》之詮注,亦可覘張君治學之識斷。前人云,治學廣博難,精審難,識斷尤難!对斪ⅰ吩斸纭短亍,可窺作者之學力。
三、《靈樞》由于前人校注基礎薄弱,尚有衍文錯簡訛字難詞需要研究,楊上善雖有部分解說,但頗不詳備,故后賢馬蒔、張介賓、張志聰繼起而闡其醫理,清人顧尚之《靈樞?庇洝丰屍湫?庇栐b,日人丹波元簡《靈樞識》、澀江抽齋《靈樞講義》詳于釋詞?保苍饕詠碇燎迥腥諏W者研治《靈樞》有成者,多引其書其言,即此觀之,《詳注》頗類集注,將為治《靈樞》之學者,提供頗大方便。
四、全書詳于校勘、釋詞。釋詞極重視許慎《說文》、《說文》段注、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關于訓詁之確詁。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云:“有文字而后有詁訓,有詁訓而后有義理。詁訓者,義理之所由出,非別有義理出乎詁訓之外者也”,“詁訓之于人大矣哉”。又云,校勘精詳,訓詁確切,則“鄉壁虛造之輩,不得滕其說以衒世,學術正而士習端,其必由是矣!睆埦4合壬饵S帝內經·靈樞詳注》,亦有此種之美意焉。
余與張君交往有年,嘉其人,重其學,讀畢《詳注》,謹弁言如上。此書嘉惠學人,定可知也。
錢超塵
1995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醫藥大學
(為《靈樞經》詳注工作開始于二十余年前,蒙錢超塵先生抬愛,為之序。)
查看全部↓
張保春,男,山東濰坊市人,1985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名老中醫程士德教授、劉燕池教授學術繼承人,主任醫師,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養生康復產業分會會長。從事中醫醫療、教育、科研工作三十余年,長期致力于中醫學術思想、中醫理論與臨床關系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著作多部,參加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獲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我喜愛的教師”。臨床擅治過敏性疾病,脾胃病證,心腦系統疾病,婦科病證,肺系病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