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對話》一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該書由中國科協支持,摘錄了中國科學報社《科學新聞》雜志對國內外科學家、科技管理者、科學傳播(研究)者的訪談,覆蓋轉基因、氣候變化、人才培養、科技轉換、科技管理、科技交流等眾多大家關心的科學話題。
科學理性地對待氣候變化問題
——專訪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
“科普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訪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程東紅
傳統農業轉型J7v個關鍵點
——專訪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
美國院士談科普
——專訪《科學》雜志總編、美國科學院前院長Albert Bruce
傳播為決策增添智慧
——訪澳大利亞首席科學家Pennv D Sackett
我的顧問秘籍
——專訪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約翰·貝丁頓
不看好高薪吸引人才
——專訪美國科學促進會新任主席黃詩厚
中國科學“病”在何處
——專訪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
——專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化學污染與健康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實用加管理是低碳技術的發展方向
——專訪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
中國要無條件地走低碳道路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
垃圾處理,燒還是不燒?
——對話垃圾焚燒
標準不是“萬能鑰匙”
——專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韓軍花
“用科學和理性的方式實施救援”
——專訪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
中科院院士林群寄語劉路:“做少就是做多”
成功源自“聯產承包”
——對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
關注山區發展支撐國家未來
——對話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所長鄧偉
營造有利創新的市場環境最重要
——對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
在開放中自主創新
——對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
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專訪諾獎得主布魯斯·博伊特勒
科學家需要企業家精神
——專訪諾獎得主達尼埃爾·謝赫特曼
“科學就是好奇心”
——專訪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Jules Hoffmann
要興趣,而非夢想
——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道格拉斯
防艾之路仍漫長
——訪2008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弗朗索瓦絲·巴爾一西諾西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是相通的
——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眼中的科學
對詆毀轉基因做法深感歉意
——專訪英國著名前反轉人士Mark Lvnas
我們不僅僅只有足球
——專訪巴西農業生物技術高級科學家Francisco Aragao
轉基因與否,農民的選擇
——專訪孟山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休·格蘭特
解決饑餓不能沒有農業生物技術
——專訪美國科學院院士Calestous Juma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圓桌會議
——科學家與民眾對話轉基因
開放獲。簩W術出版家庭的新成員
——對話愛思唯爾開放獲取政策總監Aliciawise博士
問道中國民企創新
——對話美國哈森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韓健
開發和研究要分清
——專訪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
到了大力發展水電的時候了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
科研的堅持與求變
——專訪美國“四院”院士錢煦
中國是機會而非威脅
——專訪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Dadvid Willetts
中國,科技改革在路上
——專訪美前總統科技顧問Petel·H Raven
美國這樣建立食品安全公信力
——專訪美國農業部部長幫辦Darci Vetter
中英將設2億英鎊牛頓基金
——專訪科學歐洲聯合機構主席Paul Boyle
中澳科技牽手駛入發展快車道
——專訪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科學與工業參贊Sean Starmer
改革救西班牙科技于水火
——專訪西班牙經濟商務參贊Jose Luis Kaiser Moreiras
科研合作,中國很靠譜!
——專訪芬蘭駐華科學與教育參贊Mika Tirronen
中國是值得學習的伙伴
——專訪加拿大駐華科技參贊Wallace Ip
走出簡單的“Give&Buv”
——專訪俄羅斯駐華科技參贊Bulgachenko Sergey
期待中國成為“頭號合伙人”
——專訪英國新任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Holly White
我們不只是“童話仙境”
——專訪荷蘭駐華科技參贊Jan ReintSmit
開放系統下的中意科學交往
——專訪意大利科技參贊Plinio Innocenzi教授
保護自然攜手并進
——專訪WWF全球總干事:Marco Lamber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