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紅皮書》旨在用東方智慧來解讀西方經典,并結合中國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現狀,給出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銷觀點。自然界也好,企業界也好。盡管強者能夠恃強凌弱,但生存法則卻是“適者生存”。西方世界對在新興市場(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突然出現的強大而富有競爭力的公司的反應只能是:首先是拒絕,接著是害怕,然后是憤怒,最后是不得不接受。
科特勒的營銷是強者的營銷,是成功者的營銷,是無懈可擊的營銷,也是不需要智慧的營銷,是截至新興市場產生之前,人類營銷知識的結晶。
學習它可以知道如何做營銷,但很難知道如何獲得成功。
所以,它在大學有市場,在企業沒有市場。
目前,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的博弈逐步由點到面,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
《營銷紅皮書》營銷知識體系是世界共享的營銷資源,幾乎每種新營銷理論體系在中國都有傳播。但做事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科特勒的《營銷管理》給了中國企業營銷知識,但在中國市場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則需要中國式智慧。中國營銷的智慧源于對跨國公司短期內無法動搖的競爭優勢的理解及產生的競爭對策。一,跨國公司的競爭要素有減少而更加集中的趨勢,中國企業必須引入更多的競爭要素以擴大營銷組合。第二,跨國公司在少數競爭要素上的優勢有擴大趨勢,中國企業需要田忌賽馬式的智慧,采取“要素錯位”的不對稱競爭方式成功避開跨國公司的優勢競爭要素。這就是中國企業建立在博弈論基礎上的營銷智慧。
《營銷紅皮書》是金煥民和劉春雄兩位營銷實戰專家的巔峰之作,《派力營銷圖書》與《銷售與市場》陪襯推薦。
營銷知識體系是世界共享的營銷資源,幾乎每種新營銷理論體系在中國都有傳播。但做事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科特勒的《營銷管理》給了中國企業營銷知識,但在中國市場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則需要中國式智慧。中國營銷的智慧源于對跨國公司短期內無法動搖的競爭優勢的理解并產生的競爭對策。
一,跨國公司的競爭要素有減少而更加集中的趨勢,中國企業必須引入更多的競爭要素以擴大營銷組合。
第二,跨國公司在少數競爭要素上的優勢有擴大趨勢,中國企業需要田忌賽馬式的智慧,采取“要素錯位”的不對稱競爭方式成功地避開了跨國公司的優勢競爭要素。
這就是中國企業建立在博弈論基礎上的營銷智慧。
金煥民,《銷售與市場》雜志高級研究員、鄭州輕工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曾出版《診斷一線營銷》、《銷量為王》、《基層營銷主管實戰手冊》、《營銷創新》、《老板總是最后知道壞消息》、《解讀本土標桿企業》等著作,發表文章100多篇。
劉春雄,《銷售與市場》副總編、鄭州大學管理工程系副教授。曾出版《診斷一線營銷》、《銷量為王》、《營銷人生存手冊》、《為中國經銷商咨詢》、《營銷前沿》、《營銷創新》、《老板總是最后知道壞消息》、《解讀本土標桿企業》等專著,發表文章100多篇。
中國營銷反省
呼喚中國特色的營銷理論
安東尼·范·阿格塔米爾能,我們為什么不能?
中國式營銷的智慧
《營銷紅皮書》“紅”在何處
為什么科特勒們不治中國企業的病
第Ⅰ編 市場營銷的精髓
第一章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第二章 市場營銷的支柱
第三章 營銷管理觀
第四章 進一步理解市場營銷
第Ⅱ編 營銷環境分析
第五章 企業戰略思維導向
第六章 營銷環境分析
第七章 建立營銷信息系統
第Ⅲ編 戰術營銷和戰略營銷理論
第八章 戰術營銷理論
第九章 產品與服務
第十章 定價與分銷渠道
第十一章 廣告與促銷
第十二章 戰略營銷理論
第Ⅳ編 營銷規劃和策劃
第十三章 戰略營銷規劃:謀求改變企業命運
第十四章 產品組合策劃:讓產品充滿活力
第十五章 年度營銷策劃:實現銷量和利潤最大化
在主觀上“一心為了顧客,唯獨沒有自己”。服務顧客是真,讓顧客滿意是真,打顧客錢包的主意,從顧客身上最大限度地賺錢也是真。
所謂好企業,或者企業之所以能夠令人尊重、羨慕,都是因為企業能夠從自己的顧客身上賺到更多的錢,而且賺得越多,顧客越高興,企業越受社會尊重。
這說明企業賺錢,賺顧客的錢是一個顧客能夠而且已經被接受的事實和行為。
在這里,為了使得商業更崇高,德魯克和科特勒們偷換了一個概念:將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非常用心地調換為以顧客為中心。以顧客為中心意味著顧客利益最大化,而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則僅僅意味著讓顧客更滿意。
只有競爭才能讓顧客更滿意,壟斷則恰恰相反,所以各個市場經濟國家都制定了反壟斷法。這說明,如果沒有外力和強制性外力,企業必然會做出傷害顧客的事情。“最崇高”、“最自由”的美國,因為政府“一不小心”放寬了對金融的監管,就傷害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自己惹的禍卻讓全球為之“買單”。單膝向女人下跪的保爾森在向財長位置說拜拜的時候,還不忘記將責任推給中國。
營銷的本質是相關利益者間的博弈。利益是中心,成敗是關鍵。至于什么是中心,那完全取決環境和能力,這與道德沒有任何關系。
讓人奇怪的是,科特勒們僅僅偷換概念仍然不滿意,繼而提出社會營銷觀念。連科特勒本人也承認,到目前為止,雖然有試驗者,但沒有成功者。
比爾·蓋茨“裸捐”也不說明任何問題。他經營微軟賺的是暴利,他熱衷于慈善事業當然值得尊重,但這與企業目的毫無關系。賺錢與如何處置財富是兩碼事,前者是商業文明,后者是社會文明。前者說明比爾·蓋茨經營水平高,后者說明他道德水平高。
花這么多文字論證這么一個問題,僅僅是為了揭開“皇帝的新衣”,是為了還原市場營銷的真正使命和本質。市場營銷就是一門幫助企業獲得和留住顧客并從顧客身上賺到更多錢的學問。市場營銷既沒有什么尊貴,也沒有什么邪惡,你把它還原成為一門研究需求和滿足需求的學問,也無助于改變商人的逐利行為,再經典的營銷理論也不可能讓商人不逐利。
干了二十年營銷工作,又是集曾經的營銷高管、營銷顧問和高校市場營銷教師于一身,我們真的不清楚除了4Ps,被奉為圣經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營銷管理》和它所代表的經典營銷理論,究竟給了中國企業什么?我們也一直在探討如何用一本薄薄的冊子讓讀者既能了解市場營銷的精髓,又能掌握營銷運作的要點。
正是因為極力想走出郁悶,所以我們一直在契而不舍地探討問題的根源。也許,主要癥結在于:
1.營銷學科不像其他學科那樣神秘,它離我們的生活太近,很難不讓人們將它與日常生活中的買與賣等同起來。因此,接受專業概念遭遇了來自切身感悟和認知的強大阻力。這樣,“你們教授就會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的質疑就有了十分深厚的社會基礎。
2.在中國,對于“建企業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問題,連小學生都能夠輕松回答。而“賺錢”或者“盈利”的標準答案,不僅使“用戶第一”的說教變成口號,更糟糕的是使得“創造用戶”的說法成為笑料。與這個問題非常類似的是,品牌本來是個中性詞匯.但一提到品牌,中國人就會有種敬佩感,它被莫名其妙地賦予了價值,盡管其謬誤程度與混淆“人名”和“名人”沒有什么區別。事實上,我們也在盡力對品牌進行分級,比如“普通品牌”和“知名品牌”。但這仍然難以解決問題,比如“秦池”算不算知名品牌?要知道,一度許多傳統名酒提起秦池來都無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