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出生于一個貧苦的鐵路工人家庭,從小天真頑皮,富有強烈的抗爭意識。在地下賞員朱赫來的幫助下,保爾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分奮不顧身地從匪兵手下救出朱赫來,自己卻因此被捕,受到嚴刑拷打,但未吐露只言言片語。他上前線后奮勇作戰,數次立功,數次受傷,最后不得不因右眼失明離開前線。
在地方上,保爾繼續奮戰在建設第一線,不顧傷病,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在天寒地凍的筑路工地上,保爾與共青團員們一起與寒冷、饑餓、關病和匪幫的偷襲作斗爭。即使雙腳凍壞,發高燒仍然不下火線,直到昏倒在工地上,因身患傷寒差一點不冶身亡。在遭受雙目失明、癱瘓在床的沉重打擊之后,保爾考慮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長短,而是如何盡快重返戰斗崗位。
他終于找到了以笑代刀的戰斗途徑,實現了日夜盼的重新歸隊的理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功地塑造了青年布爾什維克保爾·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并通過對主人公生活道路的描寫,揭示了蘇維埃國家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風暴中,鍛煉成為具有鋼鐵般堅強意志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過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俄國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30年代初)這一段歷史時期為背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變革、階級斗爭和各階層人物心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國家面臨著嚴峻的任務:對內摧毀舊的國家機器,鎮壓反革命勢力,積極開展經濟建設;對外抗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保衛新政權。這部小說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光輝形象,歌頌了他在革命戰爭時期自強不息、意志剛強、歷經磨難、勇斗病魔的精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譯者序
一座歷史的豐碑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影響了世界各國幾代人的蘇聯文學名著,也是我國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半個多世紀以來,這本書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如一座歷史的豐碑,標志著人類精神所能達到并且向往和追求的一個精神高度。
尼·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一個出生于工人家庭、靠自學成才的蘇聯作家。早年參加紅軍,在國內戰爭及保衛和建設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激烈斗爭中,他英勇善戰、奮不顧身,曾多次受傷。后因舊傷復發,勞累過度而癱瘓失明。可他不甘痛苦,決心重新跨入沖鋒的隊列里。于是,他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鋼鐵般的意志,在病榻上艱苦創作,寫成了這部以其真實經歷為素材的傳記體小說。
小說問世后,在蘇聯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之后,他著手創作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他計劃寫三卷,但只完成了第一卷,便由于胃病發作,于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上既有作者的影子,同時又是作者所屬的那一代青年的典型代表。保爾出生于貧窮的工人家庭,幼年失學,淪為童工,受盡欺壓。后參加紅軍,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為了革命的理想,他犧牲了愛情和健康,直到癱瘓失明后,仍努力以寫作參加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以自己的一切,實踐了自己為理想而獻身的宏大志向。書中保爾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當他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可以說是全書的關鍵之筆。長期以來,有多少青年人把保爾的這段名言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把它當做自己的座右銘,鼓勵和激發自己要奮發有為,把造福于社會和人類當做自己終生最高的價值追求。
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已經成為一代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光輝代表,對我國幾代青年產生過并且仍在產生持續的影響。今天,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保爾·柯察金所代表的那種精神,仍然活在一切忠實于人類進步事業的人們的心中。
此書系根據俄國蘇維埃俄羅斯出版社1987年版譯出。由于水平所限,翻譯中的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牧野
牧野,原名張冰,1957年出生,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大學歐美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民盟盟員。主要譯著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笑》、《創造的傳奇》、《俄國史》、《俄國哲學史》等。論著有《白銀悲歌》、《白銀挽歌》、《陌生化詩學——俄國形式主義研究》、《白銀時代俄國文學思潮與流派》等。
上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下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他那雙惡狠狠的小眼睛如針一般刺穿了從凳上站起來的六個學生——四個男孩和兩個女孩。孩子們膽怯地盯著那身法衣。
“你們倆坐下。”神甫朝女孩子揮揮手說。
她們急忙坐下,松了一口氣。
瓦西里神甫站起來,推開椅子,走到擠作一團的四個孩子面前。
“你們這幾個小無賴,誰抽煙?” “神甫,我們都不抽煙。” 神甫臉漲得通紅。
“不抽煙,狗崽子,那又是誰給面里撒了煙末的?不抽?那好,我們馬上就能查出來的!把身上的兜兒都翻過來!喂,快點兒!我在跟你們說什么呢!把兜兒翻出來!” 其中三個男孩都把兜里的東西一一放到桌上。
神甫仔細察看了他們褲兜兒的每條縫,尋找煙末的痕跡,但卻什么也沒找到。于是,便轉向第四個男孩。那是一個黑眼睛的男孩,身穿灰襯衫藍褲子,膝蓋滿是補丁。
“你怎么像個呆雞似的站著不動?” 黑眼男孩心里藏著仇恨低聲地說: “我沒兜兒。”說著,他用手把褲上的補丁胡嚕了一把。
“哦啊,你沒兜兒!你以為這下我就無法搞清楚是誰糟蹋了我的面!你大概以為這回我還會把你留在學校里吧?不,親愛的,這件事不會白白就這么過去的。上次是你媽要我把你留下來,哼,這次你完了。
滾出去!”神甫惡狠狠地揪著那男孩的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然后,關上了門。
課堂里靜悄悄的,學生們一個個都縮緊了身子。
誰都不明白為什么要把保爾·柯察金趕出學校。他們當中只有保爾的好朋友謝寥沙·勃魯扎克心中清楚。
那天,他們六個不及格的孩子去神甫家補課,在廚房里等待召見時,他曾親眼看見保爾給神甫家復活節做面包的面團里撒了一把煙末。
被趕出去的保爾坐在學校門口的最后一層臺階上。他在想可怎么回去對母親說好呢。母親已經夠操心的了,現在,她正在稅務官家里當廚娘,每天從早到晚忙碌著。
保爾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