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的視界——跨學科與跨文化視野下的文學研究》為西方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研究的著作,作者從跨文化、跨學科的視角對西方近現代語言文學先驅的文學理論和作品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闡析,研究還涉及藝術、神學和漢學等領域,為當代中外比較文學研究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和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如本書標題所示,《敞開的視界--跨學科與跨文化視野下的文學研究》試圖以寬廣的視野再度審視西方文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作者相信,從奧古斯丁到阿岡本,西方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發展始終與西方哲學、宗教和藝術傳統的形成緊密相連,只能也必須從跨學科的角度來加以認識和探討。不僅如此,從柏拉圖到德里達,西方文化也總是在與作為他者的東方文化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下而形成和發展的;對于前者,那是更為古老的埃及文化,對于后者,則是相對陌生的中國文化。因此,使我們的視界得以敞開的前提就是世界自身在向我們不斷敞開。
耿幼壯,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外國文學研究》(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和《世界漢學》主編。
前言:世界的敞開與敞開的視界
如何展露一個文學的秘密?
--以德里達讀策蘭的一首詩歌為例
西方文論的講述
--以德里達讀柏拉圖《蒂邁歐篇》為例
語言與視覺建構
--羅蘭·巴爾特的"詞與物"
火焰與灰燼之思
--德里達的"符號學"
詩歌的終結與見證的不可能性
--論阿岡本的詩學思想
何謂世界,何為意義
--讓-呂克·南希的意義-世界
哲學繪畫還是繪畫哲學
--德勒茲與培根
審美的神學,或巴爾塔薩以后的神學美學
奇跡與革命性反轉
--特里·伊格爾頓的神學轉向
奧古斯丁的"自畫像"
--作為文學自傳的《懺悔錄》
唯美、道德、政治
--讀伊格爾頓的《圣奧斯卡》
漢學研究與文學想象,兼評石江山《空的詩學》
何謂詩意譯寫
--伊茲拉·龐德的中國詩歌和儒家經典翻譯
敞開的視界
--文藝復興-矯飾主義-巴洛克時期的人、宇宙與藝術
姿勢與書寫
--當代西方藝術哲學思想中的中國"內容"
索〓引
引用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