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證了確立商事權利的概念以及制度體系的必要性和整體框架,區分了商事權利體系的三個層次,認為商事權利體系中的主要制度與民事權利體系中的相關制度,并非對立的關系或劃出一部分的割裂關系,而是相互補充關系。并本著體現商法的價值和特有功能,符合商業實踐的需求的目的,對需要加以確立的主要商事權利的性質、內容、法律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如營業權、商業信用權、商譽權、商號權、商業機會權利以及基于商事合同設定的權利等。本書系統分析了商事權利的理論依據及制度構建,對于商法理論研究、商事立法及商事審判均具有較強的借鑒參考價值。
呂來明,內蒙古武川縣人,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導師、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民商法學學科負責人、《商法研究》叢書主編。主要社會兼職:中國商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理事、互聯網 行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電子商務立法草案專家起草組成員、北京市法學會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科技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關村核心區企業法治促進會副會長、國有資產管理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商法理論、票據法、電子商務法、公司法。
第一章商事權利概論
第一節建立商事權利制度的依據
第二節商事權利的界定
第三節商事權利體系及類型劃分
第四節商事權利的保護
第二章投資人權利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股權
第三節合伙企業份額權
第四節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權
第三章營業權
第一節確立營業權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節營業權的含義與特征
第三節營業權的取得
第四節營業權的內容與限制
第五節營業權的法律保護
第四章商業信用權
第一節構建商業信用權制度的依據
第二節商業信用權的性質與特征
第三節商業信用權的內容
第四節商業信用權的保護
第五章商譽權
第一節商譽的含義及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第二節商譽權的含義、性質與內容
第三節商譽權的法律保護
第六章商號權
第一節商號的含義與構成
第二節商號權的含義與性質
第三節商號權的取得與內容
第四節商號權的保護
第七章商業機會權利
第一節商業機會的含義與性質
第二節商業機會的法律保護
第八章商業秘密權
第九章基于商事合同設定的權利
第一節商事合同設定的權利作為商事權利的
依據與范圍確定
第二節特定領域商事合同中的若干權利
我于2000年9月在徐學鹿先生主編的《商法研究》文集發表的《論商事權利體系》一文中提出“商事權利”的概念以及建立商事權利體系的必要性、基本架構等。在之后的商法教學研究中,我始終對此問題予以關注,并作為研究生教學中的討論專題。十幾年來,我國的商法學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商事權利的理論研究越來越受到商法學界的重視,商事權利的概念逐漸被理論與實踐中接受。不少學者開始關注商事權利具體制度的構建。目前,大多從商事人格權的角度闡釋商事主體特有的某些權利,例如營業權、信用權等。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我對商事權利概念以及體系的認識也不斷變化、深入,不過始終認為,盡管相關權利的保護采取何種立法例是立法技術問題,但從實踐意義方面講,構建商事權利制度體系是更好地保護營利、促進財富增值的有效手段,從理論意義上講,確立商事權利的概念以及理論體系,是建立商法特有的邏輯結構和一般規則體系的有效路徑之一。而確立商事權利制度體系,除了必要性論證和整體設計以外,非常關鍵的是各項相關權利制度具體構建的研究。為了體現商法的價值和特有功能,符合商業實踐的需求,論證或構建商事權利具體制度,應從商人思維的角度出發,盡量避免直接套用民法中權利類型劃分的思維模式,因而,不應按照商事人格權的定位對商事主體特有權利加以解讀,商事權利體系中不存在人格權,只有財產權。另外商事權利體系中的主要制度,與民事權利體系中的相關制度,并非對立的關系或劃出一部分的割裂關系,而是相互補充關系,商事權利體系中的主要權利類型,在民法典或通常意義上的民事權利體系中并沒有對應的類型,全部納入民法典又與民法自身的邏輯體系不相匹配,因而應當在商法的一般規則中確立。本書就是沿著這一思路對商事權利體系及相關具體權利的內容及保護進行的探索。由于許多權利類型目前沒有成文法的確定,司法實踐中雖然有相關判例,但也不夠系統,因此在制度設計方面,只是提出基本的內容及法律保護規則,許多地方分析不夠深入、周全,錯誤在所難免,望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劉曄副總編和彭雨副編審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呂來明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