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以及各種衍生產品在深度嵌入人們日常 生活的過程中也增大社會的流動性、不確定性以及風 險性。因此,互聯網金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電子信息 技術加自由競爭,還應該把金融與公權力的微妙關系 以及適當監管的必要性納入視野之中。對于金融而言 ,*基本的監管就是法治,互聯網金融尤其需要擁抱 法治。沒有法治,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而降低的融資成 本就有可能因其他類型的交易成本增高而被抵消。由 許多奇主編的《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2015年第3輯總 第3輯)》以及相關研究的宗旨,就是要防止微觀合理 性與宏觀不穩定性之間形成短路聯接現象,為“互聯 網+金融”的各種經濟發展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制度保 障。
許多奇,湖南臨湘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法學博士。第五屆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學家,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法治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主編。 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法、財稅法、經濟法。獲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Hauser Global獎教金從事一年的訪問研究,曾多次到杜克大學、田納西大學法學院訪學,并曾在臺灣大學法學院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獨*《債權融資法律問題研究》,譯*《解密美國公司稅法》,并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中國法學》(中、英文版)、《法商研究》、《法律科學》、《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月旦財經法學》(臺)等核心期刊與境外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相當數量的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法學精粹》、《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信貸資產證券化之現實沖突與法律整合”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上海市曙光計劃、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紐約大學國際合作等課題10余項。
慎思篇
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表現形態及監管原則的認識
在線糾紛解決——通過互聯網解決消費爭議的歐盟經驗
電子督促程序:功能承擔與程序設計
民事訴訟中電子文書交往的程序法基礎
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2006年12月12日第1896/2006號條例(EC)建立歐洲支付程序指令
審問篇
對“互聯網”場景下保險監管方式轉型升級的思考
論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消費者隱私權保護
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模式介紹與法律監管分析
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備用金模式及其法律性質分析
篤行篇
民商事案件中電子數據鑒定的幾個關鍵問題
電子簽章法律問題初探
在未來,手機能取代你的錢包嗎?——兼談美國對手機支付的法律監管
廣聞篇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資產證券化之解構
試析互聯網金融對資產證券化的影響
稅務信息交換與個人資訊保障權之沖突:國際經驗對簽署《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的啟示
約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