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法律研究》首卷以“金磚國家間爭議解決機制的構建”為主題。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是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當前金磚國家之間缺乏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如何構建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迫在眉睫。本書主要集中于就金磚各國國際商事仲裁制度的探討,廣泛收錄了多位法律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的相關研究成果。其內容由金磚國家間爭議解決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對現有的爭議解決機制中的重要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展望未來爭議解決機制的建設藍圖。
卷首語 劉曉紅 1
【專論】
中國法律外交的實踐與探索 張文顯谷昭民
【專題】
金磚國家國際商事仲裁制度比較研究 費秀艷
非內國仲裁裁決的理論與實證論析 劉曉紅
近年來中國法院對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審查 杜煥芳
論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
――兼論《紐約公約》在中國的適用 杜新麗
仲裁實務中適用《聯合國國際銷售合同公約》幾個問題的評析
――以上海國際仲裁中心的實踐為視角 黃文
巴西仲裁法及2015年修訂簡述 趙懿先
南非仲裁法律制度概述 Des Williams陳文婧譯
南非緣何應當更新國際仲裁法?
――來自國際仲裁界對南非進行法律改革的
呼吁 Stephan Wilske and Jade G.Ewers
陳文婧譯
俄羅斯仲裁法律制度
――兼論俄羅斯聯邦工商會國際商事仲裁院的
特點 Alexander S.Komarov喬嬌譯
印度國際商事仲裁法律制度與新
發展 Prateek Bagaria and Alipak Banerjee費秀艷譯
【策論】
中國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之制定 周仲飛王剛
現今,金磚國家已成為世界上繼歐盟和美國后的第三極力量,是新興市場國家中的佼佼者,各國之間有著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多層面的溝通與協作,并且共同推動著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崛起和世界經濟體系的均衡發展。加強同金磚國家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習近平主席也指出,金磚國家合作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經濟治理更加完善、國際關系更加民主,這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同時,我國在金磚五國合作中的積極表現和重要地位也為我國在國際范圍內進一步爭得話語權提供了機遇,促進我國由國際規則的追隨者向引領者、制定者的角色轉變。
為此,深入開展各國法律制度領域的互相學習和借鑒,是金磚國家深化合作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金磚國家機制作用最大化發揮的長遠保障。近年來,中國法學會積極開展“法律外交”工作,在多邊法學交流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以我國為主的區域法律合作機制,面向金磚國家開展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2015年10月,第二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也即將落戶上海,而“法律外交”的成功需要的正是各界對金磚國家法律制度的深入探求與研究積淀。
在中國法學會的指導下,華東政法大學于2015年1月成立了“金磚國家法律研究院”,并以此作為我國研究金磚國家國際與國內法律問題的重要學術基地與智庫,而《金磚國家法律研究》正是研究院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任務和成果之一。本書不僅是提供有關金磚國家法律動態與資訊的窗口,更是開展相關重要法律問題深度評論研究與探討的平臺,旨在積累金磚國家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成果,并且構建溝通金磚國家之間法律制度建設合作的重要橋梁。
在中國法學會的支持下,經上海司法局批準,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華東政法大學發起成立了“金磚國家爭議解決上海中心”,與其他金磚國家相關機構一起著力構建金磚國家間多元爭議解決機制。《金磚國家法律研究》首卷以“金磚國家間爭議解決機制的構建”為主題。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是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磚五國經濟交往的日益深入,不僅爭議數量將增多,爭議的種類也將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這就對爭議解決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現有的爭議解決機制來看,并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解決所有類型的跨境爭議。因此,強調構建金磚國家間的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有著突出的現實意義。同時,以金磚國家間的合作為契機,建立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也有著更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不僅能在國內層面充當完善中國涉外法律體系建設的試驗田,培養和提升我國跨境爭議解決的法律人才,而且也能在國際爭議解決領域內爭取話語權,維護中國及中國企業的海外利益。為此,本書首卷廣泛收錄了多位法律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的相關研究成果,其內容由金磚國家間爭議解決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對現有的爭議解決機制中的重要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展望未來爭議解決機制的建設藍圖,這些都正是現下推動金磚國家間法律交流所需要的基石性成果,也更希望能夠成為促進相關問題獲得廣泛關注與討論的助力。
祝愿《金磚國家法律研究》就此順利起飛,見證金磚國家之間法律的共進與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