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學中,“時間”被理解為一均質規整、連續不斷,且可切分的序列;而在中國思想里,時間卻非均質,亦無從切分。究竟人們是否需要思索“時間”,又該如何擁有“時間”的觀念,本書從此基本問題出發,對中西方思想中的“時間”展開一連串的探索:他以中國思想為進路,試圖跳脫“時間”此一加諸在整個西方哲學、人們的語言,甚至日常思考上的觀念框架;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普羅提諾、奧古斯丁、康德、胡賽爾、博格森,以及海德格等人的“時間”觀,到易經、老莊、墨家和儒家等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時”觀,作者藉由“時間”揭示“生活”的課題,進而脫離“時間”框架,將“生活”的概念鋪展開來。此書透過中西方“時間”觀的異同,讓讀者在兩文化的特殊視野中,洞悉“時 /時間”,以及深植于東西方思想中歷久而彌新的“生活之道”。
《論“時間”:生活哲學的要素》透過中西方“時間”觀的異同,讓讀者在兩文化的特殊視野中,洞悉“時 /時間”,以及深植于東西方思想中歷久而彌新的“生活之道”。
目錄
敬告讀者/
序/
第一章從謎團至成規/
第二章時間或時節/
第三章松解—過渡/
第四章活在當下/
第五章時之良機/
第六章虛待或先行/
第七章無憂/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