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拉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飛行員,戰爭歲月,他結識了一個愛爾蘭好友:這人平時生龍活虎,置生死于度外,在一次遭遇戰中,因救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么有惡和不幸,拉里開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轉變:他拒絕了漂亮的未婚妻,辭退了前程遠大的工作,甚至放棄了一切,遠遁法國,繼而周游世界,過著與現代文明大相隔絕的生活。
毛姆(1874-1965),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于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后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刀鋒》等。
導讀:我曾努力接近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作家毛姆的這句話,形容他自己再適合不過。上帝給了他陰郁不快的青少年時代,也造就了他觀察世人的敏銳能力,終其一生,他都在觀察書寫眾生百態,探討人類在物欲和精神上遭逢的種種困境。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5-1961),在世時始終是最受英國讀者歡迎的小說家之一,卻始終得不到評論界的青睞。他在自傳里認為自己是“第二流小說家中的第一流”,雖然是謙遜之詞,個中也不無自嘲之意。究其原因,和他那輕快流暢的表現手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恐怕有一定關系。他同時代的一些評論家嫉妒他部部作品暢銷,用寫作換來富有的生活,認定一位嚴肅的作家應該與流行無緣,對他攻訐不休。還好他足夠高壽,終于等到了遲來的公正待遇,八十壽辰來臨之際,女王親自授予“榮譽侍從”的稱號,始終拒絕他的皇家文學會終于接納他,英國著名的嘉里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而此前僅有三位文學大師受到過這份禮遇,晚年的毛姆可謂盡享殊榮。
他的小說情節精巧,文字看似平淡而回味無窮,講故事的技巧更是聰明靈動,作品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最有名的長篇小說當屬有自傳痕跡的《人生的枷鎖》,據傳影射托馬斯?哈代的《尋歡作樂》,以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及本書《刀鋒》。這些小說共同之處在于表現個性與社會的沖突,探求人生的意義及解困之道。再深刻的話題,在他筆下皆是高高拿起,輕輕落下,以極富戲劇性的故事娓娓道來,讓讀者手難釋卷,欲罷不能。
《刀鋒》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成書于創作經驗最成熟的晚年,作者當時年過七旬,對小說技巧的掌控已臻大成。本書出版于1944年,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為一戰前后的歐美,甫經發表,立刻風靡英美,在青年當中極受歡迎,處在二戰當中不同戰場的士兵們更是喜愛此書,甚至可以說,這本書點燃了處于戰火之中的人們的閱讀熱情。
一本小說為何會引起如此巨大反響?或許還要聯系時代因素來考量。二十世紀前半期是西方社會空前繁榮,也空前動蕩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對人們心靈產生了巨大沖擊,人生的虛無感,對人存在意義的困惑,深刻的精神危機困擾著青年一代。富裕的物質生活和幸福劃不上等號,人生需要有一個堅實的意義,本書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小說的主人公拉里,是一位美國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飛行員參戰,作為戰斗英雄退伍,戰后美國正處在經濟欣欣向榮的年代,漂亮的未婚妻伊薩貝兒等著他迎娶,親友們為他提供了前程遠大的工作,但拉里卻不愿接受這種“合情合理”的生活道路,整日“無所事事”,甚至放棄了這一切,解除婚約,遠遁法國,后來游歷世界,過著與現代文明絕緣的日子。
作為講故事的高手,毛姆從來都是先用故事本身征服讀者,小說一開始就拋出懸念給讀者,讓讀者被拉里這一人物的行為動機所吸引,然后讓主人公一別十載,杳然無蹤,其間不斷借他人之口講述拉里的經歷,穿插拉里本人的自述剝繭抽絲,逐漸揭開拉里行蹤之謎和心路歷程。這種寫法猶如一顆待層層剝開的洋蔥,讀者每剝開一層,便有新的發現,始終能保持著強烈的閱讀快感。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刀鋒》,拍攝于1946年,主演是當時的好萊塢當紅明星泰隆鮑華。影片里刪減了一些次要角色,使情節更加緊湊、更為戲劇化,對于主要角色的性格刻畫得更為突出。美中不足的是,限于時長,拉里豐富的游歷過程被極大地壓縮了;而有關拉里在精神層面、哲學宗教層面的思考,也很難在影片中得以展現——就這一點來說,只有讀過小說你才能真切體會得到,拉里的人生選擇,并非孤立的偶合,而是一代人共同面臨的困境。人生的意義何在,如何才能獲得心靈的寧靜與愉悅?這個大題目不但困擾著主人公拉里,也是不同時代的年輕人都會遇到的考驗。
當代中國正走在繁榮富裕之路上,物質文明之豐富前所未有,但精神與信仰的豐富依舊任重道遠,拜金主義的抬頭,物欲橫流的侵蝕,與小說所描述的時代也有影合之處。毛姆把精神拯救的希望寄托在印度哲學上,或許算不得終極良方,但主人公拉里純凈淡泊的心態,篤定執著的追求,對任何時代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們,都依舊有著啟迪。從這個角度來講,一本優秀的小說永不落伍于時代,《刀鋒》的意義,也許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