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充滿了對生活的探索和質疑,他們逐步走向成熟,同時也特別需要引導和幫助。青少年社會工作就是一種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它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為起點,通過運用專業社會工作的各種價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和自由發展,幫助他們與社會達成一種良好的適應狀態。在本書中,我們探討了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討論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以及各種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具體現狀和相關政策,研究青少年社會工作的規律,探索中國青少年工作專業化建設的道路。
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和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學科,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有二:一是市場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既產生出多樣化的福利服務的需求,又為專業的福利服務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對人的價值的普遍尊重,承認人的個別性,承認每一個人都有從社會得到專業服務的權利。
在計劃經濟年代里,我國的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的社會需求停留在滿足溫飽的較低層次上,加之政府包攬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福利服務的具體事務,所以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沒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也被取消達40年之久。
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使我國逐漸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持久的高速的經濟發展,使得國力逐漸增強,人民生活逐漸改善。人們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后,產生出許多更高層次的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而經濟的發展也為這些需求的滿足創造了條件;社會的急劇變革,使得社會問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涌現,人們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希望專業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能使社會問題產生的社會動蕩降低到**限度;思想禁錮的解除,人的價值的提升,使人們意識到從社會獲得高質量的福利服務是自己的基本權利;政府在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中剝離出來的社會福利服務的具體事務,需要有專業化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接。所有這些變化,使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產生和發展成為必然。
在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教育走在了前頭。80年代末,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幾所高校率先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90年代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了我國(大陸)**個社會工作與管理系。自此,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目前約有百十家高校成立了社會工作系或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對社會工作專業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提出了強烈的社會需求。作為全國**家成立系級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機構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深感任務的緊迫和責任的重大。為此應本校以及社會的需求,學院把編寫社會工作專業系列教材作為重點科研課題列入學院的發展規劃,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撥出專款支持系列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社會工作與管理系組織專門隊伍進行教材編寫,每一本教材都是編寫者在多年教學經驗基礎上形成的理論知識的結晶。
國內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得到國外和港臺地區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同樣得到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東海大學、美國丹佛大學等國外和港臺地區高校,以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世界宣明會等機構的支持和幫助。
本系列教材得以出版發行,還有賴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支持。
在本系列教材出版發行之際,向所有支持國內社會工作教育事業的人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陸士楨,1947年8月生,曾作為知識青年在北大荒工作10年,后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畢業后先后在團中央學校部大學處、輔導員雜志社任干部、副總編輯等職。1989年調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先后任少年工作系主任、社會工作與管理系主任、教務長、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教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青少年的界定
第二節 “青少年”的歷史
第三節 青少年的權利
第四節 關于青少年觀
第二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定義
第一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概念
第二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概念要素
第三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歷史
第三章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
第一節 關于青春發育期
第二節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征
第三節 幾個特別要素的發展
第四章 青少年發展的理論
第一節 生理學理論
第二節 心理學理論
第三節 社會學理論
第五章 青少年福利和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一節 青少年福利的概念與含義
第二節 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三節 我國的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四節 青少年福利行政
第六章 青少年社會問題
第一節 青少年發展成長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青少年問題的表現
第三節 各國青少年生存發展問題的概況
第七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內容
第一節 宏觀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第二節 具體、微觀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第三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幾個重點問題
第八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方法
第一節 青少年個案工作
第二節 青少年團體工作
第三節 青少年社區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