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大師自述文叢:馮友蘭自述》是世紀哲人馮友蘭先生在晚年回眸自己學林春秋的自述傳記。歷盡百年滄桑之后,馮友蘭先生以一種淡定的態度,娓娓道來自己求學、治學的經歷,同時也展現了作者面對那個西風落葉的時代所懷有的心態,以及同一時代,一批學人輕舟激水、奮發圖強的精神。本書分“社會”、“哲學”、“大學”、“展望”四部分,分別敘述了作者的人生經歷、學術成長、求學教學過程以及對“舊邦新命”的殷切矚望。
馮友蘭(1895-1990),河南唐河人,字芝生,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被美國著名哲學家杜威教授譽為“真正學者的材料”。
自序
第一部 社會
第一章 清末帝制時期
第二章 民國時期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二部 哲學
第四章 二十年代
第五章 三十年代
第六章 四十年代
第七章 五十年代及以后
第三部 大學
第八章 北京大學
第九章 清華大學
第十章 西南聯合大學
第四部 展望
第十一章 明志
過了新年,大哥、二哥、四哥和我四個人,還有些別的同學,一同起身往開封。先坐馬車到駐馬店去坐火車。當時從北京到漢口的火車,夜間不走,從北京到漢口要走三天。第一天由北京走到彰德,就停下了。旅客們都要拖帶著行李下車住旅館,等第二天再上車繼續前進。第二天,從彰德走到駐馬店,又停下來,旅客們又折騰一番,到第三天才到漢口。彰德和駐馬店稱為“宿站”,旅館業都特別興盛。駐馬店本來是一個小集鎮,忽然變成宿站,很快地發展起來。在我們去的時候,那些旅館都還是搭的席棚。我們到駐馬店已經是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頭一件事情就是到火車站去看火車,在火車站臺上,忽然覺得似乎是地動山搖,只見火車頭拉著列車,威風凜凜,差不多從南北兩方同時開進站來,當時覺得很壯觀。火車停下以后,旅客們拖帶著行李走出車站。車站門口,有各旅館的接客伙計,手里拿著小旗,夾道呼喊,各報自己旅館的名字。旅客們接到某一旅館的小旗,就把行李交給那個伙計,交代以后,他就自由自在地走向旅館,行李由伙計負責。第二天早晨,伙計又帶著行李,送旅客上車,代旅客找好座位,把行李安置好,然后向旅客告別。服務很周到,態度也好。他們也沒有學過“旅游學”,也沒有受過外國旅游學專家的訓練,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人,照著傳統的旅館業的規矩,就把事情辦得很好。我們于第二天坐火車到開封。我們要投考
的中州公學的中學班設在開封南關外,據說是從前的一個書院。考試又分為初試和復試兩次。我初試考了第二名,復試第一名。四哥和其他高小畢業的人都落在后邊,當時我自己也有點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