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是一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國家,然而,經過幾百年的苦苦奮斗,德意志終于在1871年由普魯士實現了首次民族大統一。普魯士順應潮流,及時推進各項改革,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重商主義,軍事上重視國防建設,文化上向外國學習先進的思想,大力興辦教育,同時鼓勵移民,收容新教徒,由此吸納外國優秀的人才;通過諸種改革手段,普魯士在短短百年內迅速崛起并完成了近代德國的統一;在某種意義上普魯士已成為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
《鐵血王國普魯士》以生動的筆法,擷取普魯士國家歷史上較有概括性的事件,演繹一部“普魯士道路”的演進史,幫助讀者理解今日德國的歷史淵源和歷史命運,并從中得到警示和啟迪。
《鐵血王國普魯士》所聚焦的普魯士王國崛起史對中國歷史具有強烈的現實借鑒意義:a強大的政府管理能力;b開明的政治和思想氛圍;c由腓特烈大帝、俾斯麥等等具有雄才大略和憂患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擔當精神和國家利益至上觀念的政治精英構成的政府;d順應時勢的各項改革舉措等等。這些都是力圖崛起的中國應該努力去學習的歷史正面經驗。
張雪,華中師范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德國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主持過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19世紀德國現代大學及其與社會、國家關系研究”等。曾發表論文《19世紀初德國社會發展與大學教育改革研究》等。
常縣賓,華中師范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安陽師范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世界現代史的教研工作;著有《德國皇室》等著作。
第一章 崛起(1415—1786) / 001
第一節 勃蘭登堡—普魯士與霍亨索倫家族———兩大支撐點與王家世系/ 003
第二節 大選侯開創新局———“把勃蘭登堡—普魯士打造成為強權國家”/ 007
第三節 普魯士王國的建立與“士兵王”軍事立國———德意志諸邦中的斯巴達/ 013
第四節 弗里德里希二世時代———強權擴張與開明專制/ 024
第二章 浴火再生(1789—1815) / 041
第一節 奇恥大辱———拿破侖帝國的重擊/ 043
第二節 改革———普魯士的刮骨療毒/ 054
第三節 雪恥———普魯士舉起民族解放戰爭的旗幟/ 067
第三章 革命、發展和爭雄(1815—1861) / 079
第一節 革命———普魯士政治上被動式的進步/ 081
第二節 德意志關稅同盟與經濟騰飛———普魯士成為德意志的翹楚/ 095
第三節 奧爾米茨之恥———普魯士理智的退讓/ 104
第四章 “鐵血”統一(1861—1871) / 113
第一節 鐵血強權:別無他選———尖頭的子彈勝過尖刻的演說/ 116
第二節 統一首戰:普丹戰爭———以分離作為統一的序曲/ 122
第三節 鬩墻之戰:普奧戰爭———歷時七周的家主爭奪/ 128
第四節 終篇部曲:普法戰爭——— 一個大寫的共同的名字/ 137
第五章 俾斯麥時代(1871—1890) / 149
第一節 高速發展的工業經濟———團結一心力斷金/ 151
第二節 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貞元會合煥新顏/ 163
第三節 縱橫捭闔的大陸政策———結親交友抑敵手/ 177
第六章 消亡(1890—1918) / 187
第一節 威廉二世的強權時代———生于巨人肩膀上的欲念/ 191
第二節 由“新路線”到“世界政策”———保護是安穩也是限制/ 200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帝國的終結———南柯美夢終須斷/ 213
參考文獻/ 226
出版后記/ 230
弗里德里希二世
弗里德里希二世是“士兵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和索菲婭,竇綠苔的次子。1712年1月生于柏林,由于長兄早逝,被立為王儲。索菲婭竇綠苔出身于漢諾威宮廷,是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妹妹,長期受法國文化的熏陶,并把她的這種稟賦和熏陶留給了弗里德里希,因此,年輕的弗里德里希受其母親影響,一生都極其崇拜法國文化,特別是法國的巴洛克文化和啟蒙文化。少年時代的弗里德里希機敏、聰穎,富有音樂才能,愛好吟詩作賦,但這與父王的期待和要求格格不入,視文化為廢物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執意要把兒子培養成為軍人,竭力向他灌輸軍事和國家行政管理知識,卻對兒子的文學和音樂天賦特別厭惡,諷刺地把他叫做“吹橫笛者和詩人”。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眼中,王儲寧可穿絲質睡衣,在輕松的社交中揮霍胡鬧和追逐女人,而不想穿正式軍服在高級軍官面前監督他所指揮的團隊的訓練,顯然是“法國的輕浮浪子”。他曾經揮舞棍棒打跑了王儲的家庭教師,因為他認為教師將軟弱的東西傳播給了兒子,但父王嚴苛的管教也無法改變兒子的性情,兩人的對立日趨尖銳。
1730年8月,乘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出巡之機,弗里德里希偕同摯友卡特企圖逃往英國,但計劃早已泄露,他們在過境時被截獲,然后被關進監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震怒之下要判處王儲死刑,這震驚了整個歐洲宮廷,他們聯合起來向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求情,才使得可憐的王儲免于一死。但為了“醫治”他的叛逆精神和違規行為,國王將王儲監禁,并將王儲的摯友卡特處死,并有意安排他觀看行刑過程,弗里德里希在監獄窗口目睹卡特人頭落地,受此沉重打擊,性格發生巨變,懂得了抑制自己的感情。為了保住王位繼承權,他給父王寫了一封悔過信,欣喜的國王不久就下令釋放兒子出獄,讓他回宮居住。1733年,他遵循父愿與不倫瑞克的伊麗莎白公主結婚,但王子與公主并沒有過上童話里的生活,弗里德里希一生都對尊敬他和對他有好感的妻子非常冷淡。次年,作為奧地利歐根親王的陣地觀察員,他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受到實戰生活的鍛煉,這些復雜的經歷和對不同生活的體驗,大大影響了他的精神發育和心理素質,使得道義與強權、理想與現實、情感與理智這些極為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因素,能夠協調地匯集于他一身,就其個性素質的復雜而言,弗里德里希二世超過了他的前輩和一切后繼者。
雖然與父親在感情上極不融洽,在興趣愛好上也格格不入,但唯獨在崇尚武功一點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忠實地繼承乃父的衣缽,據同時代人描述:這位國王乍看上似乎謙和熱情,但留心端詳,就會發現他的臉上常常流露出冷漠、嚴峻和鄙夷不屑的表情,特別是一雙藍色的眼睛時時射出逼人的目光,總像要和人較量一番似的。弗里德里希二世曾說:國家不分大小,“政府的基本法則都是擴張領土”,他決心利用和加強父親留下的軍隊,進一步擴張普魯士的版圖,逐步實現普魯士稱雄歐洲的抱負。他在位期間,挑起了與奧地利的三次西里西亞戰爭,奪得了富饒的西里西亞,1772年,他伴同俄國、奧地利第一次瓜分波蘭,可以說,正是在弗里德里希二世手中,普魯士得以崛起,弗里德里希二世已經不再是“普魯士的國王”,而是“普魯士國王”了,在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繼承人、其侄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1786—1797年在位)時期,普魯士又兩次參與瓜分波蘭,使普魯士的領土達30,5萬平方公里,人口860萬,儼然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
弗里德里希二世即位伊始便迫不及待地準備充分展示普魯士的軍事力量,為了奪取奧地利最富饒的省份西里西亞,發動對奧地利的戰爭。1740年10月,奧地利大公、哈布斯堡王朝君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沒有男嗣,根據遺囑,國本詔書.王位由長女瑪麗亞.特蕾西亞繼承。然而受到法國支持的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和西班牙對其繼承權表示異議,只有英國、俄國支持奧地利。這年12月,弗里德里希二世感到這個坐在王位上的女人軟弱可欺,于是御駕親征,統率2,5萬名普軍入侵西里西亞,挑起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1740—1742)。1741年4月10日,普奧兩軍在莫爾維茨發生激戰,奧軍戰敗,瑪麗亞.特蕾西亞被迫同弗里德里希二世簽訂城下之盟,割讓整個西里西亞。但是,女王在獲得喘息機會后,靠英國的直接幫助,擊敗攻入布拉格的法國和巴伐利亞聯軍。弗里德里希二世擔心奧軍的勝利將危及他對西里西亞的控制,便撕毀協議,不宣而戰,這就開始了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1744—1745)。他從波希米亞對奧軍發動新的進攻,繼而又把軍隊開進薩克森,先后兩次擊敗奧軍和倒向奧地利的薩克森軍,在此情況下,女王感到一時難以撼動普魯士,便在1745年圣誕節再度與普魯士簽訂和約。女王承認普魯士保留西里西亞,但普魯士需承認瑪麗亞.特蕾西亞的丈夫弗朗茨.施特凡.洛林公爵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由于獲得了西里西亞,普魯士的人口幾乎翻了一番,而西里西亞的發達工業則大大加強了普魯士的經濟實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獲得西里西亞起地區為普魯士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大國奠定了基礎。
1745年12月,弗里德里希二世班師回朝,首都柏林居民成群結隊地出來迎接這位西里西亞的獲得者,房屋的墻壁上書寫著“弗里德里希大帝萬歲”的口號,不少人揮動著帽子,向弗里德里希致意,這是人們首次對他冠之以“大帝”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