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語世俗文獻與古代龜茲歷史》以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等出土胡漢文字資料為經,傳世史籍與佛教典籍為緯,從多方面分析六至八世紀龜茲的歷史特征,其研討重點在于佛教的實踐與地方化現象。除了概觀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的出土與收藏情況,并介紹近年國外吐火羅語文獻學研究的重要進展,書中更引述不少海外所藏吐火羅B語(即龜茲語)世俗文書殘片的錄文與翻譯作為論證根據,其中多件文書shou次在國內學界發(fā)表。與此同時,本書也結合了一部份古代龜茲地區(qū)境內現存石窟題記的新調查成果。
《吐火羅語世俗文獻與古代龜茲歷史》運用多種語文,從宗教、經濟生活等角度,對于古代龜茲歷史做出了深入解讀。
慶昭蓉,臺灣大學物理系、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yè)。2005年赴法國高等研究院歷史文獻學部學習印歐語言學與古代中亞研究。2010年獲法國“東方語言、文明與社會”國家博士學位后,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擔任博士后研究員。
序言(榮新江)
作者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的發(fā)現與現狀簡介
第三章 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的分群與年代
第四章 從出土文獻看龜茲本地務之生活的基本面向
第五章 從出土文書與戒律文獻看龜茲人的信仰生活
第六章 從戒律與出土文獻探討龜茲佛寺經濟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從戒律與出土文獻探討龜茲佛寺的經營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