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男性有較好的處理空間能力?
為什么女性的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更佳?
為什么男人具有攻擊性、統(tǒng)治欲?
而女人卻有顧家心、敏感度?
使男女各有所長的正是大腦,這個掌管我們情緒、主宰我們一切的總指揮,它的建構是男女有別的。男女大腦的基本生物學差異,并非后天人為的角色塑造,也不依賴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而是與生俱來的。
在受孕的最初幾周,胚胎是沒有男女性別之分的,受孕6周的胎兒將因其大腦與體內(nèi)荷爾蒙的相互作用,決定其性別。如果一個基因是XX的女性胚胎,在6周時接觸到了男性荷爾蒙,那么孩子出生后就會是男孩;反之,即使基因是XY的男性胚胎,如果沒有接觸到男性荷爾蒙,也會以女孩的身份降臨人世。
所以你會理解,為什么有些人具有男人的身體卻有著女人般的大腦,同樣也有人身為女人卻有著高度男人化的思維,以及在異性戀主導世界的同時,為什么還存在著雙性戀和同性戀?
荷爾蒙是心靈的化學藥品,它作用在大腦上,告訴大腦去改變我們的身體。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指南手冊,而是通過大量科學資料的分析研究,深入淺出地將人類大腦的奧秘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為最具爭議的“性別差異”做出合理的解釋。
男性與女性和諧相處的前提不是消除性別差異,而應首先消除對性別差異的無知。或許我們期許男性和女性能更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感覺,更快樂地做自己,不必再投向一個不可避免的失望,不再追求虛假平等,我們應該去享受天生的自我,期待男女關系的自然成長,并慶祝兩性的差異。
你的大腦是男性的大腦,還是女性的大腦?
大腦是最強大的性器官
生男?生女?——荷爾蒙決定性別和大腦模板
性別差異反映出男女大腦設定上的不同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推薦
◆ 前言 ◆
■ 重塑兩性新關系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他們只在一點上相同,就是他們都是人類的一分子。如果他們的態(tài)度、技巧或行為都相同,那就是把一個社會建立在生物學和科學的謊言上。
男女有別源于他們的大腦有別。大腦,這個掌管我們情緒,主宰我們一切的總裁,在男生和女生的建構上就不相同,它處理信息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導致了不同的知覺、優(yōu)先級的設定及行為。
在過去的十年里,科學界對為什么男女性會有差別做了非常詳盡的研究。醫(yī)生、科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各自在其領域里有極為豐富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把這些不同領域的數(shù)據(jù)集中在一起時,你會得到一個相當一致的整體圖像——就是令人非常驚訝的兩性之間的不相似。
至少我們現(xiàn)在對這種外行話:“為什么女人不能多像男人一點?”有了很好的答案。如今我們可以拆穿社會的迷思,即認為假如所有的條件都一樣,男女是可以互相交換角色的。但事實上,所有的條件都不一樣。
一直到最近,男女行為上的差異都是用社會制約來解釋的——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態(tài)度所反映出的社會期待;小男孩從小就被告誡他不應該哭,要成功就得靠男性的自信和進取,幾乎沒有人去注意生物學上的觀點,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生物學上的證據(jù)來阻止社會學上的誤導,這些證據(jù)終于提供給我們一個可以去了解為什么男女會不同的理論架構。
假如社會學的解釋是不正確的,那么,生物學的解釋看起來就合理些了——我們的荷爾蒙決定了我們的行為,但是,接下來你將會發(fā)現(xiàn),光是荷爾蒙是不夠的,造成我們不同的除了荷爾蒙以外,還有一開始就已經(jīng)設定不同的男女性大腦,腦與荷爾蒙的交互作用造成了我們今天的差異。
你在這本書中所讀到的男女兩性差異可能會使你生氣、不滿、鄙視,但是這些反應是不對的。假如婦女有理由生氣,那不是因為科學忽略了她們爭取平等的苦心,她們的憤怒應該導向那些誤導女性或否定女性的人。在過去的30年或40年間,許多婦女都是在“她們跟男人一樣好”,或應該是一樣好的理念下長大的,她們經(jīng)歷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挫折和失望。她們被誤導去相信一旦擺脫了男性偏見和壓迫(她們以為這是她們成為次等公民的原因),她們就會走上康莊大道;女性終于可以自由地去征服、超越專業(yè)上的挑戰(zhàn)了。
雖然現(xiàn)在女性有比較多的受教育機會、比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婦女不見得比30年前的處境好。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仍然是例外,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內(nèi)閣中的女性內(nèi)閣比現(xiàn)在多。在過去的30年里,女性議員的名額并沒有增多。有些女性看到她們在權力分享上比男性落后這么多,就以為她們已經(jīng)失敗了,但是她們失敗的地方僅在于她們不像男人。
從另一方面來講,男人并沒有什么值得慶賀的地方,雖然有些人還是會用它來取笑女性,把它當作茶余飯后所謂“酒吧間的偏見”(bar-room prejudice)。的確大多數(shù)女性讀地圖的能力不及男性,但是,女性判斷他人個性的本領比男性高,而人比地圖重要多了(男性此時立刻去搜尋可以反駁它的例子)。
有些研究者很坦白地表示對他們的研究不被重視感到不滿。有些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被壓下來,就是被束之高閣,因為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對社會造成震撼。但是真相還是應該被公布出來,不應該為了社會的穩(wěn)定,硬是把真相掩蓋不讓女人知道。誠實,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是最好的策略。
當然,最好是鼓勵大家去探討男性和女性的互補差異。女性應該把她們的長處發(fā)揮出來,而不是浪費精力去追求自己的男性化。女性可以利用她們的直覺和想象力去解決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不論這個問題是事業(yè)上的還是家庭內(nèi)的。
承認男女有別,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使我們快樂一點。例如,我們會體會到“性”有不同的起源、不同的動機,在男生和女生的大腦中是不一樣的。婚姻對男性的生物機制來說,是很不自然的,這會使我們更能扮演好夫妻的角色。了解到父母的角色不能互換,可能也會使我們做一個更稱職的父母。
男女行為上最大的差異是男性具有天生自然的攻擊性,這就是有史以來就是男性在專權、壟斷的原因。這個攻擊性并不是學來的,我們并沒有教我們的兒子去攻擊別人,事實上,我們是想教他不要有攻擊性。即使最不愿承認性別有差異的研究者都不得不承認這是男性的特質,無法用社會制約來解釋。
有一位作家門羅(H. H. Monro),綽號叫Saki,曾經(jīng)寫過一個小故事,內(nèi)容是說有一對父母為了壓抑兒子男性自然的攻擊性,不肯答應孩子的要求,不買玩具兵給他,但他們給他同樣是錫制的公務員和教師。他們以為他們做得很對,直到他們偷看到兒子如何玩這些小人。這個孩子把老師和公務員編成兩軍在打仗作戰(zhàn)。很幸運的是,這個孩子的父母終于了解了他們不能把他變成一個不是他自己的人,這種改變永遠都不可能成功。
我們是個很高傲的種族,自認為是萬物之靈,因為我們有能力去推理和區(qū)辨。這兩種能力使我們較靠近天使而不是黑猩猩,或許也因此使我們認為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是主人,忽略了我們的身體仍然受到生物的控制。我們忘記了最終我們還是像動物一樣,受到大腦信息的控制。
假如我們愿意承認男女是有所不同的,那么男生和女生可以過得快樂一點,更了解彼此,相親相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現(xiàn)在我們應該拋棄男性和女性是被平等創(chuàng)造的觀念了。因為他們不是,不管有多少理想國的幻想(utopian fantasy)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它只會使兩性關系更緊張而已。
了解男性哪里強、哪里弱和女性正好哪里強、哪里弱,是一段兩性關系快樂的開始。
有一個笑話說《男人對女人的了解》(All that man understand about women)這本書很薄,因為里面的紙是空白的。
現(xiàn)在該是在這些紙上寫些東西的時候了。
安妮·莫伊爾 (Anne Moir),遺傳學博士,曾任英國廣播公司(BBC)制片人、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歐洲特派編輯,并自己經(jīng)營一家影片制作公司,專門制作國際性的科學紀錄片,目前居住在英國,著有A Mind to Crime、Half the People、Why Men Don't Iron、Living with Dying等書。
戴維·杰塞爾(David Jessel),英國BBC、LBC等廣播公司著名記者和主持人,電視節(jié)目編寫與制作人,現(xiàn)居倫敦和牛津郡,另著有Trial and Error一書。
洪蘭,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所長
生物多樣化本是人類得以生存到今天的原因,打擊異己是茹毛飲血時代的行為,而承認差異的存在,接納它,并將它容納進來才是文明人的行為。我希望這本書能使我們了解何謂實質的平等,什么又是虛假的平等,但愿在了解自己后,我們能更努力地使這個社會向上提升。
譯者序
透視性別差異
前言
重塑兩性新關系
第1章
男女的差異
因為我們害怕歷史,抗拒歷史,所以男女差異成了全世界人類共同的秘密。盡管經(jīng)歷了人為操縱研究數(shù)據(jù)和政治否認的種種打壓,性別差異仍如同蒲公英般,在噴灑過除草劑的草坪上處處可見。
第2章
差異的來源
后天社會制約和文化背景無法決定我們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因為一切差異在子宮中就已經(jīng)形成。而基因并不是影響男性和女性大腦的主要原因,關鍵仍在于荷爾蒙的濃度、作用時間與時機是否恰當。
第3章
大腦的功能結構
女性的大腦功能呈“擴展性”分布,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左右腦上。而男性的腦是涇渭分明的,左腦掌管語言能力,右腦則處理空間視覺信息,單純且集中的分布使其較女性不易分心。
第4章
童年的差異
性別差異在一出生時即顯現(xiàn)出來,說明男女大腦里早已有了
先天的偏好,因而使得他們對事情的感受度不同,產(chǎn)生的反應也不一樣。他們聆聽自己內(nèi)在的聲音,以大腦最自然、最得心應手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而這種方式又轉而強化了大腦原有的性別差異。
第5章
大腦的成熟
大腦在子宮里時已經(jīng)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在神經(jīng)組織上留下了永恒的烙印。當青春期開始時,人體的生物機制超越了基因藍圖的作用,大腦根據(jù)先前的指令,對特定的男性或女性荷爾蒙產(chǎn)生反應,而荷爾蒙也擔負起第二個責任,促使大腦把我們變成大人。
第6章
能力的差距
因為男女大腦各自的特長和策略不同,所以在不同的作業(yè)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對正常女孩來說,先天大腦的電路裝配就不善于處理空間知覺和數(shù)學問題,而青春期釋放的高濃度女性荷爾蒙更壓抑了這方面的能力,然而相對來說,它也加強了女性原有的較佳的語言等技能。
第7章
心和智
男人要性,女人要關系;男人要肉體,女人要愛;男人要的是玩具和汽化器,而女人要的則是溝通和陪伴。突然之間,兩個完全不相同的人被其生物機制配成對,雖然他們在外表上相吸,但是在思想上卻相斥。這也難怪墜入情網(wǎng)是件令人迷惑的事了。
第8章
物以類聚
性行為產(chǎn)生偏差是由于生物上的原因,它是“自然”的產(chǎn)物。因為男性必須通過荷爾蒙才能將原來女性的腦轉變?yōu)槟行缘哪X,而在改變的過程中較易發(fā)生錯誤,所以偏差情況比女性普遍。住宿學校和監(jiān)獄或許是同性戀的溫床,但并不是制造同性戀的條件。
第9章
兩個心靈的結合
婚姻是全世界人類的行為常態(tài),這個事實可以說是女性大腦贏了的一場大勝仗,因為男性是不喜歡被捆綁、被束縛的。女性利用其擅長的外交手腕和社交技巧,成功地讓男人在不自然的囚籠中乖乖就范,女性權力和控制男人“雜交”的本性通過婚姻取得了驚人的勝利。
第10章
為什么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女性對嬰兒的依附關系是天生的,女人是天然的母親,生物上的遺傳使她們擁有所有作為一個母親所需的配備。而男人成為父親則是社會學習的結果,但是不管他們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取代母親這個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第11章
心智在工作
女性從事的工作大多有社會的滿足性和人際的取向,薪水對她們來說并不是很重要,她們在意的是對自己的認同和職業(yè)的性質。然而統(tǒng)治是男人的天性,他們視權力和金錢為自己的價值所在,男性比女性更需要成就感。
第12章
偏見的作用
男人和女人把他們具有互補性的差異帶進了職業(yè)場所。男性認為顯露情緒是有失專業(yè)化的表現(xiàn),他們運用冷靜而直接的思考方式,果斷地做出商場上的決定。而女性考慮層面較廣,雖然決策過程長,卻更為精密周詳。結合兩性各自的特長可為企業(yè)帶來更多的利益。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