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管理知識問答》充分體現了服務“三農”工作,適應農民“求富、求知”需求,努力把圖書出版與農民致富奔小康結合起來,融人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場經濟等知識,使農民群眾在滿足文化娛樂需求的同時,從圖書中學到更多致富本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
第一篇 村民自治管理篇
第二篇 鄉村人口管理篇
第三篇 鄉村社會保險管理篇
第四篇 鄉村社會秩序管理與法制建設篇
第五篇 農村產業結構設計篇
第六篇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篇
第七篇 農民的收入、分配和消費篇
第八篇 土地利用與管理篇
第九篇 農村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篇
參考文獻
后記
(3)習俗、道德手段。習俗、道德控制是鄉村社會管理的傳統方法。習俗已不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方式,但習俗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習俗的影響。習俗控制,一不靠明文規定,二不靠行政命令;三不靠組織手段,它主要是靠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共同的社會心理,以及輿論的力量來發揮控制作用。道德是人們評價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一種觀念性標準。道德對村民行為的調整和控制范圍比法律大得多,是法律控制的必要補充和重要基礎。
(4)輿論手段。社會輿論是鄉村社會管理的核心。輿論是指多數人對社會生活中有爭議的事件發表的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和看法。社會輿論是蘊藏在人們思想深處的共同心理傾向,無形無體,但卻是一二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它的控制作用機制是通過廣為傳播的輿論,造成一種社會氛圍,處于這種氛圍中的社會成員自覺地服從輿論的導向與制約。
(5)文化手段。鄉村社會管理還要依靠文化手段,包括教育、科學、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影像、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個部門的活動對村民的行為的影響和約束。又主要以教育宣傳、說服疏導、潛移默化等方式為村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從而達到社會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