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區:上海創意產業集群的動力學、網絡與影響研究/南京大學人文地理叢書》主要內容包括:新經濟和地理學的關系、后工業化時期新經濟的崛起和轉變、地理在新經濟中是否起作用、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定義、創意產業的屬性、全球創意產業概述、創意產業區和創意產業集群、產業區和集群理論、城市空間的創意氛圍、創意集群對城市復興的影響、創意城市印象等。
何金廖博士是我訪問德國海德堡大學時充分認識的學生,其博士論文已經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有很好的國際影響。為了擴大這本著作和研究成果在國內的影響力,最近計劃將其翻譯成中文編入《南京大學人文地理叢書》出版并邀我為書作序,作為南京大學培養的第一位人文地理學博士欣然應之。
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具有非常悠久的科學研究傳統,“胡煥庸人口線”和孫本文的地理統計學方法都曾聞名世界。人文地理學專業也是國內按照莫斯科大學地理學學科體系建立的第一個經濟地理學專業,任美鍔的工業地理研究、宋家泰的城市地理研究和張同鑄的非洲地理研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最近,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制造工廠和第一大貿易國家,但是制造業價值鏈中加工組裝的成分過大,急需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型發展。這樣,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區的發展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何金廖博士的《創意產業區研究》就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區我涉獵不多,但我覺得創意是一種通過創新思維意識進一步挖掘和激活資源組合方式進而提升資源價值的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社會的來臨,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轉變。創意產業區也就是滿足創造或創新2.0模式形成的創意產業集聚的專門地區,開創相關的研究對國家創新、創業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創意起源于人類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因此,創意產業源自玩創新的人群,也就是說,創造大國的鑄造不再依靠傳統的自然資源而是更加關注人力資源的開發。最近這群人被專門冠以“創客”(Maker)的稱謂。創客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一類人;他們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在設計制造領域形成創新2.0模式;他們是最有意愿、活力、熱情和能力,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熱衷于在創新2.0時代的創意、設計、制造的個人設計制造群體。然而,我們這個社會、我們的制度體系,怎樣打造一個可以充分彰顯創客創造力、技能和才華的地區?這是進行區別于傳統的產業區,首先要研究的問題。
查看全部↓
何金廖,南京大學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從事經濟地理與城市規劃研究,曾于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人文地理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后研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中英文文章十余篇,SSCI四篇,出版著作兩部。
1緒論1
2從新經濟到創意城市5
2.1新經濟和地理學的關系5
2.2創意產業10
2.3創意產業區和創意產業集群19
2.4創意城市31
3上海創意產業及其空間特征37
3.1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背景37
3.2上海的創意產業45
3.3上海創意產業區57
4上海創意產業集群的動力分析69
4.1經濟集聚因子69
4.2社會集聚因子87
4.3社會經濟因子的綜合分析99
5上海創意集群的網絡分析105
5.1上海創意集群的地方-區域-國際網絡105
5.2同濟設計圈的社會網絡115
6上海創意產業區的影響132
6.1內城復興132
6.2城市功能轉化和社會空間效應139
6.3創意上海的印象142
7上海創意產業區研究的啟示與結論153
7.1啟示、展望和不足153
7.2結論158
參考文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