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化環境下隨機道路網絡擁擠收費理論與方法》在介紹運行時間可靠度、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及隨機交通網絡分配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與道路擁擠收費有效融合,系統地闡述和研究交通信息化環境下城市道路網絡隨機性與邊際成本收費之間的關系,提出若干隨機道路網絡下的邊際成本收費模型,建立交通信息化環境下隨機道路網絡擁擠收費理論與方法。本書為深入理解和研究邊際成本收費問題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也為交通管理部門有效地實施道路擁擠收費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本書可供城市規劃、
城市道路網絡的不確定性和交通智能化、信息化趨勢賦予了城市道路擁擠收費研究新的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而且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因素包括瓶頸路段、交通事故、施工區域、天氣、交通控制設施、特殊事件和交通需求的季節性和時間性波動。這些因素的變化造成道路上的出行時間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且運行時間可靠度越來越低。為了掌握出行時間的準確信息,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應運而生,它的出現使出行者對道路網絡運行狀況的認知大幅度提高,避免或降低交通擁堵帶來的出行延誤。然而,傳統的道路擁擠收費研究沒有考慮到道路網絡的隨機性及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的影響,降低了道路擁擠收費的實施效果。在此前提下,對城市隨機道路網絡進行基于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和運行時間可靠度的擁擠收費模型和方法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為此,本書系統地闡述了交通信息化環境下隨機道路網絡擁擠收費理論、模型與方法,并對世界范圍內已經實施的道路擁擠收費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書的主要貢獻是將道路擁擠收費的研究從確定性道路網絡引入隨機道路網絡,同時考慮交通信息化的影響。鑒于隨機道路網絡下影響用戶隨機路線選擇行為的因素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即交通需求的不確定性、道路供給(通行能力)的不確定性、先進的出行者信息系統及用戶自身對于出行時間的隨機感知判斷。本書將由淺入深地將這四個因素逐步融入到模型當中,力圖用數學語言更加真實地反映隨機道路網絡擁擠收費問題。本書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們加深認識和理解基于風險的隨機網絡邊際成本收費及風險狀態下道路擁擠收費對用戶路線選擇行為的影響,從而為交通管理部門科學、有效地制定道路擁擠收費政策提供理論基礎和政策啟示。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道路擁擠收費與邊際成本定價
1.1.1 擁擠收費的起源、概念和分類
1.1.2 擁擠收費的邊際成本定價分析
1.2 道路擁擠收費案例分析
1.2.1 新加坡
1.2.2 倫敦
1.2.3 奧斯陸
1.2.4 斯德哥爾摩
1.3 本書的研究意義、研究基礎及主要研究內容
1.3.1 本書的研究意義
1.3.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1.3.3 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