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了5·12大地震的第32天。《震撼戰地手記》記錄了近百位前線記者帶回的記憶,鏡頭中所沒有記錄的,鏡頭后無法用鏡頭記錄的,細節、感懷、思緒……
記錄了32天來央視新聞中心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中央電視臺方樓二樓的辦公室,在播出線,在七樓,在南院……動靜、波瀾、爭吵和冥想,這里也是前線,這里也是戰場。
記錄了40多位關注災情、輿情和民情的業界學者寫下的理性文字:有80多歲高齡的新聞界前輩方漢奇方老先生,有5年來一直注視和觀察新聞頻道成長的專家學人,在他們冷靜的思考之中,也涌動著按捺不住的激情。
對于新聞媒體在這場災難中的作為,我們只有首先不忘記,才能在今后的路途中更加堅定地不拋棄、不放棄,對于媒體的責任與職守如此,對于整個社會的推動與建設也是如此。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段歷史!
這里,有近百位前線記者帶回的記憶,鏡頭中所沒有記錄的,鏡頭后無法用鏡頭記錄的,細節、感懷、思緒……這里,有32天來央視新聞中心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中央電視臺方樓二樓的辦公室,在播出線,在七樓,在南院……動靜、波瀾、爭吵和冥想,這里也是前線,這里也是戰場。這里,有40多位關注災情、輿情和民情的業界學者寫下的理性文字,有80多歲高齡的新聞界前輩方漢奇方老先生,有5年來一直注視和觀察新聞頻道成長的專家學人,在他們冷靜的思考之中,也涌動著按捺不住的激情。
序一 尊重新聞規律 完善應急機制
牢牢把握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序二 當電視遭遇災難
為大震流淚
有一種表情叫做堅強
愛如潮水愛不退潮!
眾志成城信自己
不讓失去的更多
那一刻,我不是主持人
汶川時日
我會記住這些日子
在直播中堅強
長歌當哭
年輕戰士救起十七歲學生
在都江堰“大本營”的日子
穿越死亡谷
三進汶川
爬進北川
堅挺向峨鄉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路
生死24小時
我與死神擦肩而過
九小時急行軍走進漩口
都江堰:志愿者排起了隊
震區13天日記
航拍汶川
尋找樂劉會
北川大救援
彭州一夜
日本搜救隊救援全跟蹤
浩劫南壩
寶成鐵路搶險記
我沒打算能活著從這條路出來
震區日記
穿拖鞋的記者
封城后的北川
睡著死還是站著活
大營救:178小時廢墟生還
單騎千里走臥龍
“私奔”來的李阿姨
孤島水觀
目擊堰塞湖爆破
親歷青川6.4級余震
米-26來了!
北川,和洪水賽跑
什邡不眠夜
文縣自救
笑臉,四川
尋親紙條的故事
一座縣城的謝幕
“不怕,有當兵的!”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山河破碎傷壯美
一次心靈的洗禮
地震?家人
豈是堅強與愛情所能言說?
我的鏡頭為你說話
老林哭了……
公安局長不停地說:“我也死了”
給女兒的10個電話
堅守文縣20天
看童話的孩子
三首詩——給紅白小學的孩子們
小燁子的故事
余震6至7級
你們太小!回家上課吧
親情接力棒
兩只“義犬”
先救孩子!
“56”哭了整整一夜
任木匠的故事
回家……
我家在災區——記者的一封E-mail
《新聞調查》留守的女人們
好好地活著吧
消防許三多?野人檢察長
281個聯系人
小崔落淚了
茶坪的孩子
放心去飛
等我回來
我要把倒塌的大山掀起來
把生活碎片再拼起來
張小鳳
用二十年讀懂的那首詩
老邱
中國力量
孩子們叫我“鳳爪”叔叔
為了溫總理1分18秒的發言
二十二個日夜
就讓眼淚不白流
“3分鐘”背后的故事
因為尊重所以感動
為了368名前線報道人員
不讓失去的更多
如果沒有旁邊的瓦礫,這些情景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幸福。是啊,生活是多么相似,尤其幸福是多么相似。或許,正是這種熟悉的相似,讓我們對災區的每一個人,都有了一種鄰居的感覺,那些廢墟中的鮮花提醒著我們,我們最本質的身份是什么,也讓我們采訪的注意力,從職業標準、專業思考,最終落回到一個個具體的生命同類的身上。
在這次地震中,一對年輕戀人的守望和等待讓千萬人感動。女孩賀晨曦,被埋100多個小時剛剛被救出,男孩鄭廣明,從女孩還被壓在廢墟里就一直保持著對話,即便在進行搶救的時候,也沒有停止。
我們的采訪只放大了漫長營救過程中的一個最微小的細節,這兩個年輕人的對話被很多人記住,有人說是愛情的力量,我想這是生命力的頑強,不管是廢墟中的賀晨曦,還是外面的鄭廣明,抑或是所有在場的救援人員,大家一起向災難說不,一起與死亡抗爭,這是人類面對災難時,偉大人性的體現。晨曦被救出來,說的第一句話是“今晚的月亮真圓啊”,盡管現場的人們抬頭看天空,都沒有看到那晚有月亮,但晨曦看到了,她深深地提醒著我們,能活著,有多好。
這個廢墟中的美麗故事帶給人們的應該不僅僅是感動。
兩位五尺男兒在浩劫之后的首次重逢同樣感動著我們——
一位是北川當地的村支書,另一位是武警北川中隊的中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