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合格畢業生應該同時具備知識素質與技能素質。以前,學校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素質,對技能素質的培養則退居其次。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客觀與現實,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越來越成為人才招聘的重點。在人才需求這一金字塔上,高端的研究型人才僅僅是塔尖部分,而龐大的應用型人才構成了塔身和塔基。從社會需求來看,后者比前者明顯更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教育為社會服務。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發展,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變化給現代高等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現實告訴我們,象牙塔內填鴨式教育不可為也不可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重中之重。
現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合格畢業生應該同時具備知識素質與技能素質。以前,學校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素質,對技能素質的培養則退居其次。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客觀與現實,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越來越成為人才招聘的重點。在人才需求這一金字塔上,高端的研究型人才僅僅是塔尖部分,而龐大的應用型人才構成了塔身和塔基。從社會需求來看,后者比前者明顯更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學生技能素質的培養涉及方方面面,教材的選擇與使用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于老師,教材乃善事之利器;于學生,一本好的教材就是良師益友,有之則能事半功倍。因此,在編寫教材上下一番工夫,不僅是應該的,而且是必要的。
非重點本科院校、獨立學院、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力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是集中二十多所院校眾多富有一線教學經驗的老師,集思廣益編寫而成的一套高水平的應用型教材。
第一章 緒論
學習目的
第一節 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管理會計的定義和特點
第三節 管理會計的對象、方法、職能和作用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法
學習目的
第一節 成本性態分析
第二節 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三節 變動成本法及其評價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盈虧平衡分析
學習目的
第一節 盈虧平衡分析概述
第二節 線性條件下的盈虧平衡分析
第三節 非線性條件下的盈虧平衡分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預測分析
學習目的
第一節 預測分析概述
第二節 銷售預測分析
第三節 成本預測分析
第四節 利潤預測分析
第五節 資金預測分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短期經營決策分析概述
學習目的
第一節 決策分析概述
第二節 經營決策成本概念
第三節 經營決策分析方法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短期經營決策實務
學習目的
第一節 生產決策分析
第二節 定價決策分析
第三節 訂貨決策分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
學習目的
第一節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概述
第二節 影響長期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的方法
第四節 投資決策中的敏感分析
第五節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實務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全面預算
學習目的
第一節 編制預算的意義和程序
第二節 全面預算的編制
第三節 全面預算的其他方法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標準成本控制
學習目的
第一節 標準成本概述
第二節 標準成本的制定
第三節 成本差異分析
第四節 成本差異賬務處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責任會計
學習目的
第一節 責任會計概述
第二節 責任中心績效考評
第三節 內部轉移價格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戰略管理會計
學習目的
第一節 戰略管理會計概述
第二節 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
附表一 復利終值系數表
附表二 復利現值系數表
附表三 年金終值系數表
附表四 年金現值系數表
在基礎性管理會計中,思維過程運用的具體化專門方法,是屬于分析性的方法,它們從動態上來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差量分析作為一種基本的分析方法貫穿管理會計的始終,具體表現形式有以下五種。
(一)成本性態分析法
它是將成本表述為產量的函數,分析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然后按照成本對產量的依存性,最終把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類。它聯系成本與產量的增減動態進行差量分析,是構成基礎性管理會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本量利分析法
它是將成本、產量、利潤這幾個方面的變動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確定盈虧臨界點,并圍繞它,從動態上掌握有關因素變動對企業盈虧消長的規律性的聯系,這對幫助企業在經營決策中根據主、客觀條件有預見地采取相應措施實現扭虧增盈,有重要意義。
(三)邊際分析法
它是增量分析的一種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是指自變量的微量變化。由自變量的微量變化所形成的函數的精確變化率,就是邊際的概念,在數學上用導數來表現。邊際分析的最大特點是可用來作為確定生產經營最優化目標的重要工具。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確定其最優的邊際點,使企業管理部門具體掌握生產經營中有關變量聯系和變化的基本規律性,從而有預見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經濟有效地運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各有關因素的最優組合。
(四)成本_效益分析法
它是適應不同的情況形成若干獨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別成本、邊際成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等)和相應的計量方法,以此為基礎,對各種可供選擇方案的凈效益(總效益與總成本之差)進行對比分析,以判別各有關方案的經濟性。這是企業用來進行短期經營決策分析評價的基本方法。
(五)折現的現金流量法
它是將長期投資方案的現金流出(投資額)及其建成投產后各年能實現的現金流人,按復利法統一換算為同一時點的數值(現值、終值或年值)來表現,然后進行分析對比,以判別有關方案的經濟性,使各方案投資效益的分析和評價建立在客觀而可比的基礎上。這是企業用來進行長期投資決策方案經濟評價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