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圖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常識判斷模塊寶典(第九版)》還配有知識拓展和華圖經典試題庫,在總結最新真題難度和考點分布的基礎上,權威預測2015年國考新動向,講練結合,快速擴充考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其應試能力。體例新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思路明晰,可幫助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形成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避免因知識混亂而影響答題思路,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伍景玉,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創始人之一,公務員考試圖書出版領航人,公務員考試資深培訓專家。自華圖創業以來,其先后出版公務員考試教材百余種,所編著的公務員考試教材成為本行業的指路標,主導著公務員考試圖書的發展趨勢。其以教學為基礎,結合多年的公務員命題與閱卷工作經歷而編著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公務員面試》及《模塊寶典》等成為全國暢銷的教材,是公務員考試研究與輔導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實力派專家之一
緒論
一、大綱解讀及最新命題特點詳析
二、常識判斷模塊備考策略
第一部分政治常識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二節科學社會主義
第二章毛澤東思想概論
第一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和三大法寶
第三節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第四節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
第二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緒論
一、大綱解讀及最新命題特點詳析
二、常識判斷模塊備考策略
第一部分政治常識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二節科學社會主義
第二章毛澤東思想概論
第一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和三大法寶
第三節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第四節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
第二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節科學發展觀
第四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二部分經濟常識
第一章經濟學一般原理
第一節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理論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第三節西方經濟學概述
第二章我國重要經濟問題
第一節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市場經濟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
第四節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
第五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第六節新型城鎮化
第三章國際經濟
第一節國際經濟組織
第二節外匯與匯率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三部分法律常識
第一章法制史
第二章法理學
第一節法的概述
第二節法律的制定和實施
第三章民法與民事訴訟法
第一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
第三節民事權利
第四節物權法
第五節婚姻法
第六節民事訴訟法
第四章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第一節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節犯罪
第三節刑罰
第四節刑事訴訟法
第五章公務員法
第一節公務員的條件、義務與權利
第二節公務員的錄用、考核與職務任免、升降
第三節公務員的辭職、辭退與獎懲
第四節公務員的回避
第六章其他法律法規
第一節公司法
第二節合伙企業法
第三節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
第四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四部分科技常識
第一章高新技術及其應用
第一節新能源
第二節新材料
第三節信息技術
第四節現代交通技術
第五節空間科學技術
第二章我國科技成就及未來發展規劃
第一節我國古代主要科技成就
第二節我國近代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學常識
第一節物理常識
第二節化學、生物常識
第三節中醫基本常識
第四節急救常識
第五節災害逃生避險常識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五部分歷史、文化常識
第一章歷史常識
第一節中國歷史
第二節世界歷史
第二章文化常識
第一節人文常識
第二節中國傳統文化常識
第三節中國文學常識
第四節外國文學常識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六部分自然、環境常識
第一章自然常識
第一節天文常識
第二節地理常識
第二章環境常識
第一節環境氣候常識
第二節環境污染與保護知識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七部分管理常識
第一章政府職能
第一節政府職能概述
第二節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
第三節實現政府職能的主要手段
第四節公共事業管理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一節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節行政決策與行政執行
第三節人事行政管理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八部分公文寫作與處理常識
第一章公文概述
第二章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第一節公文的書面格式
第二節公文的特定格式
第三章公文寫作
第一節決議
第二節決定
第三節命令(令)
第四節公告
第五節通告
第六節通知
第七節通報
第八節報告
第九節請示
第十節批復
第十一節議案
第十二節函
第十三節紀要
第四章常用事務文書寫作
第一節計劃
第二節記錄
第三節總結
第四節調查報告
第五節簡報
第五章公文處理
第一節公文擬制
第二節公文辦理
第三節公文管理
最新真題解析實例
第九部分國內外時政熱點
第一章國內國際時事
第一節國內重要時事
第二節國際重要時事
第二章熱點解讀
第一節點擊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改革熱詞
第二節十八大報告
第三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要
第四節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第五節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附錄一常見標志、LOGO
附錄二重要交通標志
第四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
黨的十六大明確把社會更加和諧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并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把相關的內容進一步具體化和豐富化,指出建設中國和諧社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黨的建設、政治體制建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民生等許多問題。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主要體現為: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實現執政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含義
胡錦濤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靈魂與基石。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六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六個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征,也是人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還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以往其他社會形態標榜的社會協調與和諧,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二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三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屬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范疇,兩者是相互包含、相輔相成的。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第二,社會更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有利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利于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會和諧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整體思路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以人為本貫徹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兼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過民主法治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要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這六條重要原則,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深刻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誰建、靠誰建、怎樣建的問題,指明了我們應當遵照什么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據什么原則統籌全局、根據什么要求推進發展、運用什么方式保證和諧,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
按照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九條目標和主要任務分別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總要求的各個方面,充實和豐富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
黨的十七大在提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將上述幾個方面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概括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