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必然邏輯,也是文明復興的必然趨勢,還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標志著中國從參與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態勢轉變。“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偉大倡議和國際合作公共產品,既面臨著全方位開放機遇、周邊外交機遇、地區合作機遇、全球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地緣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道德風險。本書對此做了辯證解讀。“一帶一路”既超過古代,又超過近代,體現在:一是理念革新:共商、共建、共享,二是理論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三是方式嶄新:從“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發展為“五體”——文明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充分展示了“世界養育中國、中國回饋世界”的主旋律。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書系:“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具有如下特點:
一、該書是國內一部從國際戰略視角對“一帶一路”進行專業解讀的著作。
二、該書不僅論述了“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的機遇,也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可能面臨的風險,對于我們建設“一帶一路”具有借鑒意義。
三、該書語言通俗易懂,敘述生動,適合政策制定者、投資者、高校研究人員及對“一帶一路”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四、該書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印發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全文。
王義桅,曾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前言“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
一、建設“一帶一路”,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
(一)五千年未有之變局:推動傳統中華文明的轉型
(二)五百年未有之變局:推動近代人類文明的創新
(三)五十年未有之變局: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二、“一帶一路”的機遇
(一)全方位開放機遇
(二)周邊外交機遇
(三)地區合作機遇
(四)全球發展機遇
三、“一帶一路”的挑戰
(一)地緣風險
(二)安全風險
(三)經濟風險
(四)法律風險
(五)道德風險
四、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一)理念創新
(二)理論創新
(三)方式嶄新
結語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奉獻國際公共產品
附錄一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
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附錄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一帶一路”建設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附錄三傳承弘揚絲路精神
共筑夢想同譜華章
參考文獻
后記
古人云,“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絲路外交,作為中國外交的大局,需要長期經營、精心策劃、妥善運籌,其中“民心相通”尤為關鍵。公共外交要解決建設兩條絲綢之路的“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古老的絲綢之路將沿途各國變成了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絲路公共外交就是要努力把中國的發展與沿途各國的發展對接起來,把中國夢與沿途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想對接起來,讓周邊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也使中國從周邊國家的共同發展中獲益。
“一帶一路”偉大倡議是中國外交新政,不僅有利于化解中國的產能過剩,立足中國全面開放戰略,而且以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新的比較優勢開創歐亞大陸一體化,這是首先要向國際社會闡明的。其次,絲路沿途國家及域外國家對“一帶一路”怎么看,也是絲路公共外交重點工作對象。如此說來,絲路公共外交有三大對象:
其一,針對絲綢之路本身的公共外交——文明共同體。2014年6月筆者在烏魯木齊參加國新辦舉辦的“共建、共享、共贏、共榮絲綢之路經濟帶”會議。與會國際嘉賓對中方的絲路戰略說,連連發問:何謂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涵哪些國家?中國想干嗎?給我帶來什么好處和風險?如何與已有的地區架構兼容?其結果,歐美冷眼旁觀,俄羅斯冷嘲熱諷,中亞滿腹狐疑,南亞一頭霧水……這是會議開幕第一天的普遍反映。經過一天中國官員、學者連番解釋,第二天氣氛總算和諧許多。這提醒我們,“一帶一路”不宜稱為“戰略”,更好的說法是“倡議”。要慎談戰略,多講文明及包容性發展,核心是,絲路復興,要旨在于開創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共同體。
其二,針對域外國家的公共外交——利益共同體。“一帶一路”是需要幾代人持續不斷的艱苦努力才能建成的偉大事業,如何處理好與美國主導的現行國際體系及全球化關系?換言之,“一帶一路”如何與地區已有合作架構及國際體系實現共融、共通,實現域外國家與域內國家的共享、共贏?這是絲路公共外交必須回答好的大問題,也就是絲路精神的開放、包容原則如何打造域內、域外利益共同體的問題。
其三,針對域內國家的公共外交——命運共同體。絲綢之路是和平、貿易、文化交流之路。發展“一帶一路”面臨海上安全風險、國家猜忌,以及宗教、三股勢力等挑戰,如何確保安全的發展與發展的安全?這就要將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外延。“一帶一路”也是切實回答中國崛起后給世界帶來什么——發展的機遇與安全的責任。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中僅有的非美國盟國,長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沒有海外盟友與軍事基地,只能通過租賃、特許經營權、合建港口等方式解決海上通道安全及未來航母補給站等問題。這就是中國和平發展、可持續安全觀的極好展示。同時,基礎設施投資都是戰略性、長期性的,有賴于沿途國家的政局穩定、對華關系穩定。要防止可能的顏色革命干擾和對華挑撥。因此,絲路相關國家,包括沿途及利益攸關方,在實現各自國內良治、善治基礎上,共同提供安全公共產品,確保絲路的和平穩定,必須以同甘共苦精神,塑造命運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