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謎案之一:雍正皇帝即位合法還是非法篡位?兩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真相究竟是什么?小說從紐約文物拍賣場的一件清朝雍正年間宮廷瓷器,將讀者引入到康熙晚年皇位繼承的疑案之中。主人公、考古學家秦邁小時候就見過這只花瓶,確信它是孤品,一直存放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怎么會在紐約拍賣會上出現?他遇到了二十年前結識的、曾在北京留學的英國人沙萊,又因為沙萊的引薦而認識了沙萊的老客戶、隆科多的后裔佟良辰。秦邁做夢也沒有想到,隆科多的后裔向他展示了一件滿文老檔,它的重見天日如一道霹靂閃電,石破天驚,照亮了這個世人聞所未聞的驚悚迷案……圍繞著雍正繼位疑案,燭影斧聲,殺戳相繼,甚至兵戎相加,戰禍連結……情節多層次展開,作者將歷史細節和現代人物結合,尋蹤探究,故事充滿懸念,呈現出一部十分奇特而敘事嚴謹的歷史小說。
簡林(本名林。,1978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于歷史系。1984年獲紐約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碩士學位,后從事貿易工作。在《歷史研究》《清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有關清代歷史的論文,曾在《電影文學》上發表電影劇本。目前專注翻譯與寫作,出版譯著《西征》(江蘇人民出版社)等。
《康熙遺詔(1722)》:
整個北京城里,尋常百姓想象的老皇帝是身邊圍繞著一群太監,只要他略微抬起眼,下面的奴才們就會聞風而動,只有那樣,才能顯示出皇上的風范。誰能想象得到老皇帝此時此刻是在收拾一些陳年舊物,然后用自己顫巍巍的手將那些舊衣服包裹起來,他做的那些不應該是一位掌控天下命運的皇帝該做的事。
寢宮里聽不到一絲聲響,魏珠站在一邊靜靜看著老皇帝,隨時準備走上去聽差。他和門外的太監梁九功都是在康熙身邊伺候了幾十年的老人,他們對于眼前的這位老人的一切活動細節了如指掌。當康熙咳嗽一聲,或者欠一下身子,甚至略動一下手指,他們就知道皇帝要做什么。多年的伺候與暗中觀察,他們實在太了解自己的主子,他們知道,眼前的這位主子是一位心細如發的主子,他們不知道的是,無論是在政治場合,還是在調動幾十萬大軍的戰爭中,又或是在與宮廷內外廷臣交往中,康熙的性格中所表現出的是果斷與細膩,在中國歷史上很少,幾乎沒有一位皇帝像康熙那樣注重細節。你看,他給曹雪芹父親的信中說如何用藥,他與歐洲耶穌會士在一起時學習了解歐洲的幾何,在戰爭途中詢問紫禁城中的節氣變化,所有那些,即使是一般人都很難做到。
但是現在,老皇帝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小,不愿意見陌生人,是否人越到老年就越將自己的生活空間縮小,無人能夠知道。無論如何,在太監們的一生中,只有眼前的這位老人是他們的主子,他們只執行這位老人的一切旨意。從康熙所有細微動作中,他們可以猜得到老皇帝內心在想什么。尤其是現在,老皇帝所做的一切與以前大有不同,他在安排后宮妃子們的生活細節,什么人住什么地方,給什么樣的待遇,內務府應該送去什么。只是,那些安排后宮的事情根本就是皮毛枝葉一類的小事,老皇帝為什么現在做這些事情?當然,他們絕不可能說出來,更不可能傳出去。
魏珠走向前一步,無聲無息地將紙墨筆硯放在康熙前面的小炕桌上,然后退了兩步,一動不動站在原地。
康熙的手指在發抖,他幾乎難以握住手中的毛筆。當筆毫在宣紙上滑過時,康熙可以感覺到所寫的字也脫了形。他是在給十四阿哥寫信,所說的不過是一些極為瑣碎的事:十四阿哥家里的事情,給他準備的衣物,自己的身體,當然,康熙沒有忘記在信中囑咐:“這些事情你知道就好,切勿告知他人!
在康熙給胤褪的私人信函中,老皇帝告訴兒子他的身體狀況,同時讓他不要告知他人;從那些來往信函中,現在的人可以一窺康熙皇帝的內心感情極為細膩:他每天做什么、想什么都會在信函中告訴胤褪,甚至于他是否吃藥,有無腹瀉,哪怕是牙齒好壞在信札中也都歷歷可見。夏天到了,正是拿扇子的季節,康熙馬上派人給胤褪送去扇子,地方上進獻的食品佳肴,康熙一刻不停地給胤褪送去;即使如此,康熙還是怕考慮不周,遺漏什么,讓胤褪想要什么直接告訴父皇。
康熙時不時地給胤褪送一些自己用過的隨身之物,以便讓胤褪看到那些舊衣物時可以借以思念父親;康熙為胤褪準備東西時,都是親自動手打理。對于胤褪在宮中的眷屬,康熙更是百般照顧,并將所有細節寫信告知胤褪。那些信札中所透露出的細節看上去決然不像是出自一位帝王之手,倒像是出自北京十條胡同里一個瑣碎嘮叨、謹小慎微、快要離世的老人,即使那些費了很大力氣寫出的字看上去也是歪歪斜斜,潦草不堪,完全失去了早先的精氣與魅力。
短短幾十個字,康熙寫了半個時辰。當那些字體落在紙上時,淚水也滴落在紙張上了。他想在信中透露些什么,站在一邊的魏珠已經猜到了。老皇帝這些天常常獨自落淚、唉聲嘆氣,以往的威嚴氣勢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也只有他才知道,現在的圣上怕見生人,即使是熟悉的大臣突然出現在皇上面前,康熙也會驚嚇得渾身發抖。
魏珠無聲無息上前一步,將手中捧著的一個小盤子恭恭敬敬放到康熙面前,盤子里是一沓方方正正的小毛巾,毛巾上面冒著熱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