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廣義的“中國畫”包括中國自古至今的各種繪畫,現代通用的“中國畫”名詞一般使用其狹義概念,是指以毛筆為繪畫工二具,以水、墨及特制的顏料為主要材料,在宣紙、絲絹、瓷器等質地上繪就的一種繪畫形式。一般認為,這種繪畫形式還應具有“中國的”精神或審美內涵,所以,中國畫的歷史屬性為看重。歷史屬性往往把這種繪畫形式的歷史追溯到周秦甚至夏商的帛畫、壁畫、漆器等,當代一些中國畫的探索者還把中國畫的傳統進一步開拓到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紋飾。中國古代的巖畫、畫像石、畫像磚、青銅紋飾等,也被納入中國畫歷史性的精神內涵之中。另一方面,狹義的“中國畫”作為現代畫種名詞,除工具材料的規定性外,在精神內涵乃至形式特征上又具有面向當代和未來不斷拓展的特征。傳統的中國畫和中國書法關系密切,一般根據“書寫”特征分為工筆和寫意兩種。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傳統的中國畫形成了固定的繪畫題材,一般又根據繪畫內容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類型,根據繪畫的形制或實用功能分為卷軸、長卷、冊頁、扇面、條屏等。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畫的這些分類都是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相對應的,當代的中國畫創作雖然還遵循著這些分類或規定性,但往往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