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應包含哪些內容,目前仍然處于研究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借鑒學業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以理論與實踐的矛盾運動、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統攝整個體系,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論述,初步建立起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框架,力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體系建設,并為編寫該學科的高層教材提供參考。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也可直接作為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習和研究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使用。
鄭繼江,山東聊城人,1963年11月生。聊城大學馬克恩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1989年在聊城師范學院獲哲學學士學位,200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在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1989年以來一直在聊城大學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曾在《中州學刊》《社會科學戰線》《晉陽學刊》《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篇,出版專著1部,合作著述S部,主持各類項目3項。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相關學科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研究框架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重點和難點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概念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目的論
第一節 邏輯起點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節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邏輯起點的幾種基本觀點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邏輯起點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題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主題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建設主題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機制論
第一節 堅持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
第二節 弄清中國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
第三節 植根民族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獨特風格
第四節 植根偉大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泉
第五節 解答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使命
第六節 推進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靈魂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的結構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人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論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
第三節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色
第九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價值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價值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價值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價值
結束語只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
(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既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又是一門現實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門學科上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下聯黨和國家具體的方針、政策,實際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根據這一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必須要把握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聯系中著重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規律,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分析其重大理論成果及其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著重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同時更加關注現實,回答現實提出的問題,更多地關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這里所說的實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歷史實踐。也是就說,必須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出發,用歷史實踐分析和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不能空洞地從理論到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就其內容來講并不難理解,因為它們并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的結晶和指南。它們來源于實踐,又必須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必須易于為廣大民眾所理解所接受。二是現實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積累的一條最重要的歷史經驗,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必須關注現實、回答現實提出的問題。當然,作為一個理論學科,它對現實的關注主要應定位于具有全局性、理論性的重大問題,而不能做不切實際的要求——似乎所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問題都要在這里得到解答,而且還要有操作性、實用性等,這是不可能的。所謂關注現實或現實關懷,是指能夠給人們提供解決現實問題以理論上、思想上、思維上別開生面、豁然開朗、高屋建瓴的啟發性和創新性的解說或闡釋,而非巨細彌足包打天下。
(三)堅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
以問題為中心,首先要有“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在科學研究中,自覺有意識地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從而使研究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堅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就是要認真研究與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重大問題,比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實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解讀與文化反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方法論等。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體系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門學科健全和發展的關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建設,同樣要注意方法的研究和運用。綜合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方法。
(一)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
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指把事物或現象視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在辯證地處理內部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整體性研究和綜合性分析的一種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具有整體性特點,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把研究視角上升到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高度,才能把握學科建設的科學內涵和體系。
要從整體上研究和梳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發展、基本經驗、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無論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還是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上看,都要重宏觀、綜合性的研究,進行高屋建瓴的綜觀。當然,這不是說,可以忽略或者不進行分階段的歷史研究,忽略或者不進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相反只有在進行這些具體研究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真正的宏觀的整體性研究。我們在這里所要強調的是,在進行這些具體研究的過程中,始終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體意識或總體意識,不要孤立地著眼于某個歷史階段或者某個理論成果,而是要把它們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來看待和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