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笛福所有的作品中,《魯濱遜漂流記》流傳最廣,被認為是其代表作。該書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1704年9月,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因與船長發生沖突,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島上,他在這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度過了四年零四個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國航海家把他救離了海島。笛福受到啟發,創作了《魯濱遜漂流記》。小說通過青年商人魯濱遜海上冒險、滯留在島上、開辟島國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英國“真正資產者”的典型藝術形象,體現了資產階級發展時期的進取精神和奮斗精神。《專家教你讀名著》作為名著閱讀系列叢書之一,它的基本特點就是通過專家指引,科學合理的題目設置,引導讀者讀思結合,在趣味閱讀中提升讀者的綜合閱讀能力。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都配備了一些閱讀題目,閱讀題目在設置過程中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閱讀能力和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分成了基石、發展、提高、登峰四個層級。從基礎的字詞積累,到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再到語言的綜合運用,通過多維度的閱讀訓練,全面提升讀者的閱讀能力。此外,《專家教你讀名著》在設置閱讀題目時,還主動引導孩子從文本中走出來,關注生活,關注自身,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丹尼爾·笛福編著的《魯濱遜漂流記》是18世紀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冒險小說。這篇小說雖然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到目前為止依然受到全世界很多小朋友的喜愛。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遇到暴風雨后獨自一人生活在無人荒島,但他不放棄希望,敢于同艱苦的環境作斗爭,還與海盜、食人族、壞蛋展開了戰斗。這些部不禁讓人手里替他捏了一把汗。讓我們一起去魯濱遜的冒險故事里看個究竟吧!《專家教你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整合最先進的策略閱讀理念,為經典閱讀開創金字塔層級導讀的先河。通過“基石層級”的提示,到“登峰層級”的引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指引學子們通向充滿魅力的閱讀世界。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1632年,我出生于約克郡的一個體面人家。我們并不是本地人,我的父親是一個來自德國不來梅的移民。他在來到英國后,起初住在赫爾城,通過經商積累了一筆家財。隨后,他放棄了這份生意,移居到約克郡定居,并在那里迎娶了我的母親。母親的娘家是當地的一個名門望族,姓魯濱遜。因此,我就被取名為魯濱遜·克魯茲拿。由于英國人讀“克魯茲拿”這個德國姓氏的時候。,發音經常走樣,以致大家都喊我們“克羅索”,就連我們自己也這么稱呼并書寫自己的名字了。所以,我的朋友們也都這樣叫我。我有兩個哥哥。大哥是英國駐佛蘭德步兵團的中校,他的部隊曾隸屬于著名的羅加特上校。后來,大哥在與西班牙人作戰時,陣亡于敦刻爾克附近。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無所知,就像父母對我后來的境況也毫不知情一樣。作為家里的老三,也沒學過什么謀生的手藝,從小我就喜歡胡思亂想。我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他使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相當于一般的家庭教育和鄉村義務教育的程度。他的本意,是要我將來從事法律行業。但除了航海,我對一切都沒有興趣。這種對于航海的偏好,驅使著我違背了父親的意愿和命令,也全然不顧母親和其他親友的勸阻與懇求。我的偏執的天性,似乎蘊涵了某種致命的危險,并直接導致了日后不幸的遭遇。我那睿智而嚴肅的父親,預見到我對于航海的狂想必然會給我帶來不幸,對此,他給過我十分真摯而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進他的臥室— —那時他正因痛風病發作而行動不便,言語溫和地和我討論了一番我的未來。他問我,除了為滿足我自己遨游四海的偏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拋棄父母,背井離鄉呢?在家鄉,我可以經人引薦,在社會上立足,然后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告訴我,凡是出洋冒險的人,要么是一文不名,要么是家財萬貫,他們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業揚名于世。然而,對于我來說,這樣做既不值得,也無必要。他認為,我的社會地位正好介于兩者之間,屬于中間階層,或者說是底層中的上層——據他的經驗判斷,這是世界上最好的階層,最能使人感到幸福。我們既不會像底層大眾那樣,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歷盡痛苦與艱辛;也不會像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們,執著于地位、財富,野心勃勃,相互傾軋,弄得心力交瘁。他告訴我,有一點可以證明中等階層的幸福,那就是,人人都羨慕這種地位。許多帝王都曾悲嘆其高貴的出身所帶來的種種不幸,但愿生于一個介于貧賤與高貴之間的中等人家。明智的人總會祈禱自己既不會貧窮,也不要富裕,同樣證明了這種中層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上層和底層社會的人往往容易遭受煩惱和不幸;而中等階層則災禍很少,也不會經歷太多的盛衰榮辱,大起大落。不僅如此,中等階層既不會像闊佬那樣因為驕奢淫逸、揮霍無度而導致身心俱疲;也不會像窮人那樣,由于終日操勞、缺衣少食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等階層才能享盡人間的幸福和快樂,安定與富足是中等階層的隨身伴侶。適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寧,交友娛樂,生活中這些正當的樂趣和有益的消遣,都是上天賜予中等階層的福分。在這種生活狀態中,人人都可以怡然自得地度過人生的旅途,既不用勞心勞力,為每日的生計而奔波,或因窮困潦倒,以致身心都得不到片刻的安寧;也不會因為心懷妒忌、利欲熏心而焦躁不安。中等階層的人會平靜地度過一生,盡情地體味人生的甜美,他們遠離困苦,感到幸福,而這對于幸福的感悟,將伴隨著時光的消逝,而愈發深刻。。接著,他又非常誠懇而慈愛地勸我不要耍孩子氣,不要倉促莽撞,自討苦吃。因為,無論從人之常情而言,還是從我的家庭出身來看,這些苦惱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告訴我無須為日常的生計去操勞,他會為我做好一切安排,竭盡全力使我過上他所推崇的中等階層的生活。他說如果我將來不能過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也只能是我的命運或我自己的過錯所致。因為他已經預見到我的計劃的害處以及將會帶來的苦難,并向我提出了忠告,盡了自己的責任?偠灾,他答應,如果我聽他的話,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盡力幫助我;他絕不會同意我離家遠游,免得因為我將來遭遇到什么不幸而承擔責任。最后,他又提醒我以大哥為前車之鑒。對于大哥,他也曾經同樣懇切地規勸過,勸他不要去佛蘭德打仗。但大哥并未聽從勸告,憑著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決意去參軍,結果在戰場上喪了命。他還對我說,他依然會繼續為我祈禱,但他確信,如果我執意選擇這種愚蠢的行動,上帝一定不會保佑我。而當將來我求救無門時,肯定會萬分后悔當初沒有聽從他的忠告。事后想起來,父親最后的這段話,實在是有先見之明,雖然我相信當時他自己也并不見得意識到這點。我注意到,他說這些話的時候,老淚縱橫,尤其在講到我那死去的大哥時。而當他講到有一天,我可能會后悔,會孤立無援時,更是悲不自勝,甚至不得不中斷了他的談話。他告訴我,他滿懷憂傷,再也說不下去了。我深深地為這次談話所感動。說真的,誰又會無動于衷呢?我決心放棄出洋的念頭,聽從父親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墒,唉!只過了幾天,我就把這決心忘得一干二凈了。簡單地說,為了避免父親再對我噦嗦、糾纏,那次談話的幾個星期后,我決定逃得遠遠的。但是,我并沒有頭腦發熱,倉促行事。在某次母親心情比較好的時候,我去找了她,對她說,我一心想到海外去見見世面,除此之外,什么事也不想做。父親最好答應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說,我已經18歲了,無論去當學徒,或是去做律師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絕對相信,即使自己去當學徒或做助手,也一定等不到學成出師,就會從師傅那兒逃出來去航海了。如果她能去父親那兒為我說情,讓他答應我乘船出海一次,而我回家后覺得自己并不喜歡航海,那我就會加倍努力彌補我所浪費的時間。我的話使母親極為惱怒。她告訴我,她十分清楚,對我父親說這種事是毫無用處的,父親太了解我的想法了,絕不會答應我去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她還說,在和父親進行了那樣深刻的交談,受到那樣語重心長的教導之后,我竟然還想離家遠游,實在令她難以理解。她說,總而言之,假如我要一意孤行,那誰也不會來幫助我。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不會同意我出海遠航,所以如果我自取滅亡,也與她無關;免得某天我后悔時,反過來抱怨說,當時父親是不同意的,但她卻同意了。盡管母親當面拒絕了我的請求,表示不愿意向父親轉達我的話,但后來我聽說,她還是把我們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后深為憂慮,對母親嘆息說:“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一定會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說什么也不會同意!笔潞蟛坏揭荒,我終于離家出走了。在這一年里,盡管家人多次建議我去干點正事,但我卻一直頑固不化,一概不聽,反而總是與父母爭辯,抱怨他們不應該這么反對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來到赫爾城。一開始,我并沒有私自逃跑的念頭。可是到了那里之后,我碰到了一個朋友,他將乘他父親的船去倫敦。他用船上人通用的招引水手的方式慫恿我與他一起去,對我說,我不必付船費。于是,我既沒有同父母商量,也沒有給他們任何口信,只是讓他們順其自然地聽到我的消息;我不祈求上帝或者父親的祝福,甚至也沒考慮當時的情況和將來的后果,就在1651年9月1日那不祥的一天,登上了一艘開往倫敦的輪船。我相信,從來沒有哪個外出冒險的年輕人的悲慘命運會比我的開始得更早,或者持續得更久。我們的船剛剛駛出恒比爾河口,就遇到了可怕的風浪。我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渾身上下都感到十分難受,心里也非常害怕。我開始鄭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我私自離開自己的家,拋棄父母,逃避責任,沒想到這么快就遭到了懲罰,真是上天有眼。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