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最重要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沒有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人生的參賽權。本章主要介紹身體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提升健康程度。健康地活著就會快樂,而越快樂就會越健康。
001 長期素食主義,會影響健康嗎?
很多人認為長期堅持素食主義會影響健康。實際上,無論你是素食主義者還是肉食主義者,飲食健康的關鍵在于營養均衡。素食主義者只要吃得均衡而合理,就沒必要有此顧慮。如果為了減肥等目的長期吃素,熱量攝入不足,健康就無從談起。同樣,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常常對著滿桌大魚大肉大快朵頤,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自然也會找上你。
膳食結構金字塔
營養學家針對我國居民體質,制定了一個“膳食結構金字塔”,如上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指出,五谷類為膳食基礎,成人每日攝入量為250~400克。新鮮蔬菜的攝入量為每人每日300~500克;水果為成人每日200~400克。應適當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議每人每日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各年齡段人群適當多飲奶有利于骨骼健康,建議每人每日平均飲奶300毫升;魚、禽、蛋和瘦肉均屬于動物性食物,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較多,尤其是食入的豬肉過多,應適當多吃魚、禽肉,平均每人每日50~100克。每日烹調油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
總之,健康和你吃什么并沒有完全的因果關系,無論是素食還是肉食,都沒有絕對的健康或不健康之說。
002 細嚼慢咽?別慢過頭了!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樣有利于健康。
吃飯太快的確不利于健康,一是因為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容易傷害食管黏膜和胃;二是因為“狼吞虎咽”容易使人在大腦發出飽足指令前就攝入了過多熱量,從而導致肥胖。吃飯時應細嚼慢咽,確實有一定道理。那么,吃飯是不是越慢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消化食物的消化酶存在分泌高峰,高峰期為十幾分鐘,此時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時間,有利于營養的吸收。在我們進食時,特別是進食油脂性較高的食物,吃飯時間一長,受到脂肪刺激,膽汁就會從膽囊排放到腸內來消化食物。但膽汁數量是有限的,可能無法充分消化脂肪,由此引發肥胖。可見,吃飯過快或過慢都可能導致肥胖。
總之,吃飯太快或過慢對健康都是不利的,最健康的吃飯時間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
003 飯后做什么最有益健康?
眾所周知,飯后馬上喝濃茶、洗澡或睡覺都不利于健康。在知道飯后哪些事不能做之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飯后做哪些事有利于健康。
1. 按摩腹部
“藥王”孫思邈曾說:“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飯后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的血液循環,有益于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從而防病健身。具體做法是: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輕柔緩慢地順時針按摩20圈后,再逆時針按摩20圈。需要注意的是,要等飯后半小時再揉腹。
2. 飯后慢走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飯后慢步行,有助于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體健康。但食后不可立即行走,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最好過半小時后再進行散步等活動。
3. 飯后漱口
“醫圣”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飯后漱口,可清潔固齒,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并可保持口腔濕潤度;還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助于提高進食時的愉快感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自然有利于健康。
4. 吃一些特定食物
吃燒烤后吃一根香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癌因素的不良影響,保護胃腸。吃得太油膩,喝一杯低糖高纖維的芹菜汁大有裨益,芹菜中的纖維素可以帶走部分脂肪。吃火鍋后喝點酸奶,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道黏膜,酸奶中的乳酸菌可抑制腐敗菌的生長。吃方便面后吃點水果,諸如蘋果、草莓、橙子、獼猴桃等,可以有效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吃蟹后喝點生姜紅糖水,能祛寒暖胃,促進消化,緩解胃部不適。
004 伏案午睡,危險!
很多人都有趴在桌子上午睡的習慣,特別是學生和白領。事實上,伏案午睡非但不能讓人充分放松,可潛在多種危害。
伏案午睡時,多處神經受到壓迫,人在這種狀態下往往處于焦慮狀態,并不能睡踏實。
其次,伏案午睡會使眼球受壓,視力受損。有些人在午睡后會出現暫時性視力模糊,原因就是眼球在睡覺時受到了壓迫。如果長時間如此,就會造成眼壓過高,使視力受到損害。對于已經出現輕微近視癥狀者以及近視患者或戴隱形眼鏡的人,應尤其注意這一點,切勿伏案午睡。
再次,伏案午睡會使臉部變形,手臂酸痛。長時間壓迫手臂和臉部,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臉部和兩臂麻木酸痛。長此以往,就會演變成局部性神經麻痹或使臉部發生變形。
由此可見,伏案午睡并不是一種良好的休息方式。順帶一提的是,有些人習慣在午休時坐著打盹。研究表明,這并不能消除疲勞。通常,人體處于睡眠狀態時,血液循環會減慢,頭部供血會減少,坐著打盹時供給大腦的血液會更少,很容易使人醒后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
005 如何改掉晚睡強迫癥?
晚睡強迫癥,就是患者能意識到該睡覺了,但就是不想睡。現在很多人都有晚睡強迫癥。
在心理學上,這是拖延癥的一種。心理專家指出,患有晚睡強迫癥的人性格中容易有拖延的一面,不自覺地在工作、學習中形成拖拖拉拉的習慣,不到最后一刻不完成任務。此外,過于執著、敏感、擔心、抵觸等心理都是誘因。這些不良情緒長期存在的話,就會構成亞健康的人格特征。
晚睡強迫癥的臨床表現為:患者在生活中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患者自知力完好,他們在晚間多會沉溺于網絡或流連夜店,或是在快節奏的強勁音樂中疏散壓力;做事情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比如收拾房間、看雜志、寫文章等。他們自己也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但卻無法擺脫。
就目前而言,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緩解晚睡強迫癥。
1. 坦然面對
強迫癥是腦部的問題,需要較長時間去緩解。不要強迫自己短時間內改變作息,這種強迫性的心理壓力只會適得其反。
2. 轉移注意力
將注意力從強迫癥癥狀上轉移開,選擇某些特定的行為來取代強迫性不睡。例如,你可以躺在床上,翻看一些治愈系的繪本,腦海中漂浮著一些輕柔、舒緩、美好的想法,想著想著,你就睡著了。或是給自己的心理設定一種“儀式”,你可以設定自己每晚在睡前完成一件容易、令你愉快的事,通過完成后的那種滿足感來暗示自己:“今天已經全部結束了,我很滿足,我現在可以美美地睡一覺了。”
3. 逐步調整生物鐘
當你完成了前面的步驟,你會發現,你已經接納了自己的強迫癥。堅持按照這樣的步驟來調整自己的生物鐘,你就能稍微早一點上床睡覺了。如此堅持下去,你會逐漸恢復正常的睡眠時間,最終告別晚睡強迫癥。
006 “中國式坐月子”科學嗎?
網上新聞報道英國凱特王妃順利產下寶寶時,刊登了剛生產完僅一天的王妃穿著裙子在公眾前亮相的圖片。中國網友的關注點放在了王妃產后只坐一天“月子”便開始四處走動這一點上,并由此開始了熱烈討論——“中國式坐月子”該不該遵從?
“坐月子”由中醫理論發展而來,中醫認為婦女分娩后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若不慎遭風寒入侵,或過度勞累,會引發月子病。中醫的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盡管新潮觀念認為這是陳規陋習,但其實“坐月子”與歐美諸國的“產褥期”說法大體一致,都強調產婦需要休養調理6~8周。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坐不坐月子,而是如何科學地坐月子,保證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
人們常說的“中國式坐月子”大致有這些做法:不能洗澡、不能刷牙、不能吹風、不能彎腰、不能干活、長時間臥床、食物上大補特補。這些做法的目的是不讓產婦因著涼、過度疲勞或身體虛弱而落下病根,這一點是沒錯的,只不過具體的做法是舊時生活條件達不到要求時采取的方法,已經跟不上當今的時代了。婦產專家提醒產婦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 可以洗澡,但注意別著涼
產婦多汗,加上惡露排出、乳汁分泌,身體更需要清潔,應該勤洗頭、洗澡,廁后也最好用溫水沖洗會陰部,以減少產褥感染的發生。剖宮產或側切產婦,產后7~10天最好先用溫毛巾擦身,之后再淋浴。產后洗澡時,時間不宜過長,而且在洗澡時和洗澡后都要注意保暖。
2. 溫水刷牙
月子里的產婦進食大量糖類、高蛋白食物,容易為牙菌斑形成提供條件。產婦應該每天堅持早晚刷牙,最好用溫水,防止冷水對牙齒及牙齦產生刺激。
3. 適當活動
適當活動有利于惡露排出,防止靜脈血栓形成,并幫助產婦恢復體力。但產婦在活動時,應避免下地后長久站立和下蹲,更要防止過于勞累。
4. 合理使用空調
夏季炎熱,產婦容易中暑,可以使用空調。但要注意,空調應保持在27℃左右,溫度不可太低,而且不能將風口對著產婦吹,特別是不能吹頭部、背部。
5. 少彎腰,不能提重物,不能高強度鍛煉
產婦腹部肌肉軟弱無力,子宮尚未復位,應少彎腰,防止腰疼。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后都會有盆底肌松弛的問題,提重物容易導致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一些產婦急于恢復身材,所以進行高強度鍛煉,這樣做容易造成肌肉損傷,對身體傷害非常大。
6. 不可過度食補
現今時代,日常生活飲食已經能滿足孕期和產后的營養要求,無須大補特補。月子里的飲食應該強調營養均衡,補過頭可能使產婦患上肥胖癥,并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過多,引起嬰兒肥胖或腹瀉。
007 如何控制路怒癥?
路怒癥指的是行駛中的司機情緒失控,出現憤怒、對抗或侵犯行為,如破口大罵、打出敵意手勢,或者故意用不安全的方式來駕駛等。一些研究認為,路怒癥是一種“間歇性狂暴障礙”。
路怒癥并不罕見,在國內一項調查中,有六成司機認為自己有路怒癥,長途車司機的“患病率”竟高達八成。這種“病”之所以能將一個個日常生活中脾氣正常的普通人,化身為路上的“噴火龍”和“戰斗機”,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路上狀況特別考驗意志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缺乏交流,導致將別人的過錯歸因成“敵意”。
那么如何防治路怒癥呢?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1. 通過簡單的小方法來調整情緒
當自己開始煩躁時,通過深呼吸、停車休息等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緩解路怒癥癥狀。長途司機尤其要注意中途定期休息。
2. 遇到“壞司機”時,盡量把對方往好處想
這樣做并不會顯得自己軟弱,退一步海闊天空,何不讓自己更快樂一些,讓自己和他人都遠離麻煩和悲劇。
3. 自身狀態不好時,不要選擇開車出行
身體不適或情緒不佳時開車上路,很容易發生危險。這種時候如果一定要出行的話,盡量選用公共交通或有人陪同。
4. 提前做好準備
開車時降低對路況的預期,事先想好出行不順利時的各種預案,比如打電話告知朋友會晚到一些。
如果情緒真的難以控制,建議盡早去心理門診就醫。大家應牢記一點,為了自己、家人和他人的幸福,一定要控制和戒除路怒癥,安全駕駛。
008 哭真的有益健康嗎?
哭在人們的腦海中被定格為一種對身體有害的負面情緒反應,然而實驗與研究卻給了我們一個迥然不同的結論:哭對緩解情緒壓力是有益的。
心理學家克皮爾調查了137個人,并將他們分為健康組和患病組。患病組是潰瘍病和結腸炎的患者,這是兩種與精神緊張密切相關的疾病。結果發現,健康組哭的次數比患病組多,而且哭后自我感覺比哭前好許多。
研究還發現,人們因情緒壓抑而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哭泣會將這些有害的化學成分隨著淚液排出體外,從而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緩解緊張情緒。
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時,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哭后感覺比哭前要好許多。
哭作為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心理起著一種有效的保護作用。當人精神蒙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強烈的負面情緒會造成心理上的高度緊張,而當這種緊張被壓抑下去得不到釋放時,會損害身心健康,促成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惡化。哭泣能提供一種釋放能量、緩解心理緊張、解除情緒壓力的發泄途徑,從而有效地避免或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且這種損害健康的過程是緩慢的。長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所以情感變化引起的哭是機體自然反應的過程,不必克制。
需要注意的是,哭也要適當,否則也會有害健康。由于人的胃腸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哭泣時間拉長,胃的運動減慢,胃液分泌減少,酸度下降,就會影響食欲,甚至引起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有的還會誘發麻疹。因此,心理學家主張哭不宜超過15分鐘,要學會控制自己,做情感的主人。
009 你還在“回收”鼻涕?臟死了!
我們在哭泣或感冒時,常咽下自己的鼻涕。有人說,自己從沒有咽過鼻涕。但事實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吞食自己的鼻涕,而且吞食量竟高達數百毫升,相當于一罐可樂!人之所以感覺不到如此大量的吞食,是因為鼻涕從鼻后直接流向咽部,人是感覺不到的。
正常情況下,人的鼻腔黏膜每時每刻都在分泌黏液,以濕潤鼻腔、吸附空氣中的粉塵和細菌。所以說,鼻涕本身對身體是有用的,但咽下它肯定不衛生。
此外,鼻涕含有一定的營養,并且溫暖,對細菌來說是很好的“溫床”。尤其是在感冒時,鼻涕中含有大量細菌。因此,為了保持衛生與健康,對于可以控制的鼻涕,最好不要“回收”了。
010 洗澡時間太長易致癌嗎?
日常所用的自來水一般都會經過消毒處理,現階段最常見的消毒法就是在水中加入氯氣。氯氣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后,會產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起到殺菌作用,但這個過程會生成另一種致癌物——氯仿。
在洗澡的房間有光照的條件下,自來水中的氯仿會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劇毒的光氣(碳酰氯)和氯化氫。光氣是一種無色、強刺激、劇毒、窒息性氣體,微溶于水。吸入過多光氣后,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胸部壓痛、血壓下降等癥狀。
專家提醒,在密閉空間中使用自來水洗澡,洗澡的時間越長,經由呼吸和皮膚吸入的氯仿量就越多。每百萬人中就有12人因此致癌。因此,“洗澡時間太長易致癌”的說法在特定條件下是有一定依據的。
011 臉洗得越勤越好嗎?
有人認為要達到清潔皮膚的目的,洗臉的次數越多越好,這樣可以保持皮膚的光潔。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皮膚是人體直接接觸外部環境的組織。
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洗臉次數不宜過多,這是因為每次洗臉都會洗去面部的一層保護皮膚的皮脂膜。皮脂膜對面部皮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屏障作用
皮脂膜是皮膚鎖水的最重要一層,它能夠有效鎖住水分,防止皮膚水分的過度蒸發,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質的大量滲透,從而保持皮膚的含水量平衡。
2. 潤澤皮膚
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分乳化而成的,皮脂部分可以有效滋潤皮膚,使皮膚潤滑、富有光澤;而水分部分可使皮膚保持一定的濕潤度,防止干裂。
3. 抗感染
皮脂膜是皮膚表面的免疫層,皮脂膜中的一些游離脂肪酸能夠抑制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長,對皮膚具有凈化作用。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皮脂膜的再次形成需要兩三個小時,所以如果臉洗得太勤,皮脂膜的再生就會遭到破壞,這樣只會增加對皮膚的刺激,反而起不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因此,一天內洗臉的次數要適宜。
012 清晨鍛煉,健身效果最佳嗎?
從小我們就形成一種認識,晨起鍛煉有益健康。但事實上,清晨鍛煉不利于人體免疫功能。
有關醫學專家對清晨鍛煉的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許多早晨進行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在一段時間訓練之后,免疫功能逐步下降。
專家們經研究后認為,人們在晨練后,體內會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從而導致體內的皮質激素含量升高,促使血壓升高,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會被抑制。傍晚進行身體鍛煉就沒有這樣的顧慮,因為皮質激素的含量在傍晚時明顯低于早上。
不僅如此,人在晨練之后,唾液的流動速度明顯減慢。可別小看唾液的流動速度,因為唾液流動可以幫助人們抵抗感染。如果唾液流動速度減慢,將會增加病毒感染的概率。
013 瘦子比胖子更健康嗎?
在當今社會的認識中,瘦比胖要健康,因為肥胖者是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那么瘦人真的比胖人健康嗎?
美國專業期刊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各項指標的對比測試中,胖人健康程度優于瘦人。比如那些飲食規律的胖子,其健康程度明顯優于那些酗酒吸煙、生活放浪的瘦子。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指出,體重指數(BMI)并不能完全從健康角度判斷一個人是否應該減肥,醫生應該從整體指標來進行判斷。
最近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患者中,輕微偏重者壽命比正常體重者還要高,因為輕微偏重者的多余脂肪可以為疾病及傷痛儲存能量,使患者更容易康復。
而據美國醫學學會雜志的報道,體重指數(BMI)為25~30的微胖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體重者低。
此外,對比瘦子和胖子的健康程度需要考慮到生活條件和年齡因素等。
胖子在饑荒等艱苦條件下有更大的存活概率。同時,胖子在急性外源性疾病及外傷的康復愈合能力方面略顯優勢。但是在食物充足的良好環境里,胖子在中年后多會患上各種慢性疾病,健康狀況就不如瘦子了。
嬰幼兒在3歲以前存活的重要條件就是體重,體重表明了健康狀況。進入青春期后,肥胖也不會有損健康。一般在中年以后,肥胖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問題,比如心血管疾病等。
014 久坐到底有多傷身?
由于工作、學習、通勤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現代人很多都處于久坐不動的狀態。不用多說,酸痛的頸椎和背部也會時時刻刻提醒你久坐的害處。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久坐,那么就得注意自己是否已經患上了肥胖、脂肪肝等病。久坐的危害還不僅如此,概括來說,久坐對我們身體的以下五個部位傷害最大。
1. 久坐傷肉
中醫早就認識到“久坐傷肉”。久坐不動,氣血不暢,缺少運動,會使肌肉松弛、彈性降低。輕者會出現下肢浮腫、倦怠乏力等癥狀;重者則會肌肉僵硬,感到疼痛麻木,從而引發肌肉萎縮。
2. 久坐傷神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由此產生精神壓抑。具體表現為體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連天;若突然站起,還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久坐思慮耗血傷陰,老年人則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若因此陰虛心旺,還會引發五心煩熱,以及牙痛、咽干、耳鳴、便秘等癥。
3. 久坐傷心
久坐不動,日久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尤其是患有動脈硬化等癥的中老年人,久坐最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和腦血栓。
4. 久坐傷胃
久坐致使我們缺乏運動,會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日久就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飽脹等癥狀。
5. 久坐損筋傷骨
久坐時,頸肩腰背保持固定姿勢,椎間盤和棘間韌帶長時間處于一種緊張僵持狀態,就會導致頸肩腰背僵硬酸痛,或俯仰轉身困難。特別是在坐姿不當的情況下,還易引發駝背和骨質增生。
久坐還會使骨盆和骶骼關節長時間負重,影響腹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環,從而誘發便秘、痔瘡、下肢靜脈曲張等癥。看到這里,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坐得太久了呢?站起來活動一下吧!
015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神奇減肥法”
蘋果減肥法、苦瓜減肥法、酸奶減肥法、保鮮膜減肥法、少睡減肥法、晚睡減肥法……那些年,我們追了太多“神”減肥法。但實際上,鮮少有人能真正堅持下來。即使堅持下來,即使造成了一時的減重假象,也很快會反彈回來。相對于這些減肥法帶來的效果,它們對健康帶來的損害更大,是得不償失的。下面我們以少睡減肥法和晚睡減肥法為例來說明這些“神”減肥法的危害。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比起每天睡7~9小時的人,每天睡5小時的人肥胖概率高出50%,每天睡4小時以下的人更高出73%。另一項針對68000名女性的長期追蹤調查也顯示,每天睡5小時的人體重大幅增加15公斤以上的概率比每天睡7小時的人高3倍。人的睡眠時間少,意味著生活規律達不到健康標準,睡眠時間不足還會擾亂人體內部組織的運行規律。因此,所謂的少睡減肥法對健康和減肥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接著再來說說晚睡減肥法。經過一夜良好而充足的睡眠后,人的交感神經在白天時變得非常旺盛,這有利于體內熱量的消耗。然而,采用晚睡減肥法的“夜貓子”卻在白天睡覺,這使得交感神經在晚上才開始發揮作用。此時人的新陳代謝已經減緩,這時候只吃一點也會被身體全部吸收。長期下來,體重自然會上升。讀到這里,你還認為晚睡減肥法能幫助你事半功倍地減肥嗎?
就目前而言,運動減肥被認為是最科學、最綠色的減肥方法。減肥者通過一定的有氧運動來消耗身體多余的脂肪,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運動減肥的目的。堅持每天進行不少于1小時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慢跑、健身操、跳舞等,再配合合理健康的飲食,一定可以使自己擁有曼妙曲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1小時的運動時長會使脂肪消耗比例保持在高位,但這個時間限制并不是減肥效果的絕對因素。除了保證一定時間外,運動方式也是影響減肥效果的重要因素:短時間高強度訓練,以消耗肝糖原和肌糖原為主;低負荷、長時間連續性的訓練,脂肪供能比例會大于碳水化合物。因此,建議大家選擇低強度、持續性的有氧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