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品種之豐富,可謂天下第一。傳世的美食背后,不僅蘊含著前人的智慧與情感,還蘊藏著傳奇的歷史與故事,這是比菜品本身更值得回味的精髓。田兆元主編的《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精心編選了73則具有當代性,經典性和傳承性的民間美食故事,力求將5000年民間故事的精髓傳承下去。《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在編選體例上有幾個特點:一、所選作品故事性強,并對其進行了加工、改寫。二、根據中國地理條件將本書分為六章,各章均附手繪美食地圖及導語,讓讀者了解不同地域的飲食特色。三、搜集千精致插圖、食材介紹、美食趣聞、烹飪指南等插于美食故事之間,閱讀附加值極高。
《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中美食故事數量繁多,可謂是一道菜一個故事。這些故事的質量不一,有些明顯是后人牽強附會的生硬編造,在流傳的過程中,缺失了民間故事的精髓。在瀏覽過大量和美食有關的民間故事后,作者根據其故事性的強弱、有趣程度,對其進行了篩選。如果一道美食附著了幾個不同的故事版本,作者就挑選故事性最強、最有意思的故事。每個故事作者還對其進行了加工、改寫,讓其更加符合大眾的閱讀趣味。《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根據中國的地理條件,將美食故事劃分為六個章節。在每個章節前附上簡介導語,讓讀者了解不同地域的飲食特色、飲食習慣。作者搜集了美食趣聞、食材辭典、實用菜譜、精美圖片,作為附加值穿插在故事文本之間,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了解美食的特性、歷史、做法。這樣做,既能讓《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增添文學性、實用性,讓讀者全方位了解一道美食,又能讓這《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讀起來更加立體、生動。《5000年民間故事經典傳承叢書:美食故事》附有6張全彩手繪美食地圖,借此吸引年輕的讀者朋友,讓他們都來讀一讀傳統的民間故事,讓這些民間故事中的精華,繼續在民間傳承下去。
美食故事 源遠流長
華東篇
陽澄湖大閘蟹
無錫肉骨頭
松鼠鱖魚
東坡肉
宋嫂魚羹
油條
西湖醋魚
魚頭豆腐
桂花鮮栗羹
紹興醉雞
蟹黃湯包
揚州獅子頭
水晶肴肉
叫花雞
烏鎮姑嫂餅
南京板鴨
屯溪臭鱖魚
油煎毛豆腐
三杯雞
小紹興白斬雞
華南篇
老婆餅
水晶鳳爪
梅菜扣肉
醞扎豬蹄
娥姐粉果
鹽焗雞
桂林米粉
佛跳墻
福州春卷
貓仔粥
海南雞飯
及第粥
缽仔糕
元寶肉
度小月擔仔面
華中篇
臘味合蒸
熱干面
武昌魚
荊州龍鳳配
蟠龍菜
馬蹄酥鱔
羊肉燴面
胡辣湯
洛陽燕菜
華北篇
全聚德烤鴨
王致和臭豆腐
天福號醬肘子
艾窩窩
冰糖葫蘆
狗不理包子
煎餅卷大蔥
刀削面
貴妃雞
東北·西北篇
鍋包肉
涮羊肉
樊家臘汁肉
岐山臊子面
羊肉泡饃
葫蘆雞
三皮絲
蘭州牛肉拉面
手抓飯
馕的故事
西南篇
過橋米線
夫妻肺片
宮保雞丁
麻婆豆腐
龍抄手
鳳尾酥
燈影牛肉
太白鴨子
白果燒雞
重慶火鍋
陽澄湖大閘蟹
食話
相傳幾千年前,中華神州的先民在江南一帶從事捕撈水產和農墾耕作。一代又一代,江南成為了一個魚米之鄉。
江南地勢低洼,雨量充沛,易鬧水災。有時雖然豐收在望,可是,汀河湖泊里卻經常會冒出許多爬行的“甲殼蟲”:它們有兩只大鉗子、八只腳,橫行霸道、形狀兇惡,不僅闖進稻田偷吃谷粒,還用犀利的鉗子傷人。先民艮其如虎狼,并稱這種蟲為“夾人蟲”。
后來,大禹下江南開河治水,派壯士巴解到水陸交錯的陽澄湖區域督工,帶領民工開挖海口河道。到了夜里,工棚口剛點起火堆,黑壓壓的一火片“夾人蟲”,一只一只口吐泡沫,像湖水漲潮一般洶涌而來。大家趕緊出來抵擋,工地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雙方在黑暗中混戰到東方發白,“夾人蟲”才紛紛退入水中,可是好多民工被夾傷,甚至被夾死,血肉淋漓,慘不忍睹。
巴解想了好久,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叫民工筑座土城,并在城邊挖了條很深的圍溝,等天黑時升起火堆,圍溝里灌進沸騰的開水。“夾人蟲”過來,就紛紛跌入沸水溝里燙死了。
被燙純的“夾人蟲”渾身通紅,堆積如山,竟透出一股鮮美的香味。巴解聞著后,好奇地取過一只細看,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他想:味道噴香撲鼻,肉不知能不能吃?便大著膽子咬了一口。誰知味道鮮透,好吃無比。大家見他吃得津津有味,膽子大的民工也跟著吃起來,又驚又喜地說:“大家來吃‘夾人蟲’,味道香極了!”從此,先民們都不怕“夾人蟲”了,被人畏如猛獸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當成勇士崇敬,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了“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陽澄湖大閘蟹,由此也名揚四方,久享盛譽。
無錫肉骨頭食話這個故事發生在宋朝。這天是除夕,雪花紛飛,寒冷無比。有個叫花子,穿著一身單薄的破道衣,手搖一把夏天用的破蒲扇,一瘸一拐地來到無錫城內。
叫花子走到一家賣熟食的店鋪門口,問店小二討肉吃。店小二心善,當即給了他一塊大肉。叫花子吃了一塊,又要一塊,連吃了三塊還不滿足,店小二只好讓老板陸阿福出來當救兵。
陸阿福為難地說:“店里的肉都給你吃完了,你叫我明天賣什么去啊?”這個叫花子瘋瘋癲癲地笑了,說:“好金出在沙子里,好肉出在骨頭邊。骨頭可以賣肉價錢!”說完,叫花子隨手撕下幾根蒲扇上的筋,叫老板把扇筋同肉骨頭一起燒,并說一定好吃。
老板聽這叫花子的話倒有幾分道理,他半信半疑。來日一早,老板陸阿福便將蒲扇的筋放進鍋中,與骨頭同燉。誰知,肉骨頭煮好剛開鍋,陸阿福忽然聞到一股奇香,他揭開鍋蓋一看,肉骨頭已經煮得酥爛,撲鼻的香味隨風飄到了街上。
鄰居們聞著香氣都跑到陸阿福的熟食店里來。陸阿福把鍋子里的肉骨頭分給大家嘗嘗,一嘗不得了,這肉骨頭香噴噴,脆酥酥,滋味十分可口,大伙都嘖嘖稱好。消息傳開去,很快轟動了無錫城。人們紛紛跑來買陸阿福的肉骨頭,從早到晚,顧客不斷,生意越來越興隆。
后來,人們說,陸阿福遇到的是濟公活佛。無錫肉骨頭南此出名。
松鼠鱖魚食話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僚荒淫無度。他的堂弟闔閭對吳王恨之入骨,找了一個殺手,想除掉這個禍害。
吳王愛吃魚,闔閭就關照殺手:“你去學好做魚的廚藝,我想辦法讓你混入宮中,專門給吳王做魚,到時找機會下手。”殺手刻苦鉆研,終于學成廚藝。闔閭看火候已到,就把殺手帶到吳王的身邊,引薦道:“大王,我為您找到一個好廚子,請他為您做魚,以表我對您的愛戴之情。”吳王高興地留下了殺手。接下來,殺手和闔閭商量道:“吳王非常警惕,最好的時機只有在他吃飯的時候了。我想把匕首藏在魚的腹中,到時候來個出其不意。”殺手把匕首塞進魚腹做試驗,發現能看出異樣,難逃侍衛的檢杏。他和闔間想了半天,終于想出一個主意:把魚身上的肉切花,入油鍋炸,等龜身上的肉都鼓起來,再往魚腹里藏匕首,這樣就看不出異樣來了。因為炸好的鱖魚形如松鼠,將鹵汁澆在鱖魚身上時,還會發出“哧哧”的聲音,好像松鼠在吱吱叫。
他們就為這道菜起了一個新奇的名字叫“松鼠鱖魚”。
這天,吳王請闔閭吃飯,笑呵呵地說道:“廚子最近做了一道新菜,叫松鼠鱖魚,造型奇特,特意讓你來開開眼。”闔閭滿口答應道:“承蒙大王招待,我一定好好嘗嘗。”殺手把匕首塞進了松鼠鱖魚的魚腹,果然逃過了侍衛的檢查,等他端著菜走向吳王時,說時遲那時快,他猛地從魚腹中抽出匕首,刺中了吳王的胸口。行刺成功了,闔間當上了新的國君。這道菜也隨著故事一起流傳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