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方式都極其相似。今天的知識分子,依然能夠從本書中,得到深刻的啟示。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對李自成農民起義和山海關外清軍的雙重夾擊,正面臨滅頂之災,而東林黨與閹黨的斗爭還在延續。
東林領袖錢謙益在黨爭中丟了官,為求復官,與內閣首輔周延儒進行政治交易,許諾對閹黨余孽阮大鋮網開一面。誰知圖謀敗露,錢謙益遭到黃宗羲、侯方域等復社士子的猛烈攻擊,聲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識分子內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兩年之后,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政權頃刻瓦解,江南殘余勢力在南京擁立新君。然而對立各派仍舊互相敵視,惡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亂。最后,清軍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國;錢謙益獻城投降;復社才子冒襄舉家逃難;黃宗羲參加抗清斗爭,并頓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識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變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翻開本書,帶您看盡傳統知識分子的參政百態。
★一部講述傳統知識分子參政亂象的史詩。
★茅盾文學獎中最值得反復品味的歷史小說。
★從37歲寫到53歲,耗費作者16年光陰的史詩巨著!
★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方式都極其相似。今天的知識分子,依然能夠從本書中,得到深刻的啟示。
★翻開《白門柳3:一部講述傳統知識分子參政亂象的史詩》,帶您看盡傳統知識分子的參政百態。
★作者親自審定稿,權威最新修訂版。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讀客·知識小說文庫《白門柳1-3暢銷套裝》(一部講述傳統知識分子參政亂象的史詩)
第一章 勾心斗角降臣媚新主,剃發改服嚴令出清廷
第二章 憤殺新官余姚舉義,難挽亂局合家逃亡
第三章 錢塘迎敵鋒芒初試,江陰死節浩氣長存
第四章 馬鞍山遇兵慘遭屠掠,留都女懷春難遣寂寥
第五章 錢謙益陛見北京城,洪承疇視察徽州府
第六章 苦催餉鄉民匿跡,困窮途孝子傷情
第七章 官山閱兵殘民以逞,書生拒降視死如歸
第八章 綺夢沉迷柳如是放志,繁華凋謝李十娘從良
第九章 史館孤燈《揚州十日》,孝陵殘照悲淚千行
第十章 魯監國揮師西進,錢謙益失意南歸
第十一章 苦心謀劃里應外合,全線崩潰豕突狼奔
尾 聲
附 記
黃宗羲沒有立即回答,無疑,就內心深處而言,他已經認定以往那種君權至上,以皇帝一家一姓的利害,代替萬民百姓的利害的政權格局,是導致天下大亂、民眾涂炭的罪惡之源,不從根本上加以改變,就沒有治世可言。然而,若是要他明白說出怎么改變,所謂新的格局應該是怎么一個樣子,他又不禁有點茫然。所以,沉默到后來,他只得退一步說:
“立君以賢,這是第一要緊的。如若急切之際,難以明察,則不妨暫緩。另外,以往朝政之所以流弊叢生,皆因君權太重之故。若要防止弊政,君權必須有制。譬如前代丞相之設,用意亦在此。如能恢復,或許不失為一法。”
孫嘉績拈著胡子,沉吟說:“丞相之設,是我朝太祖皇帝明旨廢除的,遽爾恢復,只怕有駭觀聽,不易實行。而于暫緩稱帝嘛……嗯,這個待與會盟諸公商議后,再相機而定罷!”
這么表示之后,他看來還想說下去,可是有兩個手下人走進來,說有要事稟報,把話頭打斷了。
那兩個人,一個是來請示如何安置愈來愈多的投軍民眾;另一個則是因為購置軍裝武器,開支很大,無法應付,前來討錢的。這兩件事都不是三言兩語能打發,以致兩位客人著實干坐了好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