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寫作(基礎版)》針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面向行業企業,面向職業崗位,面向日常應用,以必需、夠用為標尺,以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為主線,凝聚多年教改心得編寫而成。
長期以來,高校應用寫作課程往往被簡單地視為一門工具課,人們片面強調其工具性、技能性,而有意無意忽視了其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事實上,應用寫作雖然具有顯而易見的工具性,但歸根結底,它仍然是人作為人的存在方式,“為人寫,由人寫,寫給人看,讓人做事,都貫穿著人文內涵”。同時,它又“以滿足人的需要,擴充人的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價值觀等精神世界的改造,作用于寫作主體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未來發展,從而體現出深刻的人文追求。因而,技能性不過是其教學內容上的外部特征,工具性也無非是其教學效果的衍生品,只有人文性才是其不可動搖的本質屬性。基于此,我們將高職應用寫作課程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視野之下,定位為“綜合職業能力核心課程”。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提高應用寫作水平,開發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滿足職業需求及人格發展需要,合力造就“社會人、文化人、經濟人、職業人”。
任務單元一 應用寫作認知
任務單元二 書信
任務一 一般書信
任務二 專用書信
任務單元三 公務
任務一 通知
任務二 函
任務三 請示
任務四 報告
任務單元四 事務
任務一 計劃
任務二 策劃
任務三 總結
任務四 調查報告
任務五 述職報告
任務單元五 會務
任務一 會議指南
任務二 會議記錄
任務三 紀要
任務四 會議簡報
《應用寫作(基礎版)》:
二、應用寫作的概念及特征應用寫作是寫作學科的一大分支,指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為辦理公務、處理私事而進行的寫作活動。應用寫作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主觀意圖的明確性。應用寫作的目的在于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以此反映領導意圖、指導部屬工作,如意見、安排;或以此溝通工作、探討問題、總結經驗,如工作總結、述職報告、調查報告;或以此接洽業務、商定事項,如函、協議;或以此報道消息、告知情況,如消息、通知……滿足需要是應用寫作的根本動機所在。
2)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從內容看,應用寫作往往針對現實問題進行,行文直接指向某一時點某一主題的特定對象,特別是法定公文,沒有促成發文的現實問題,就沒有行文必要。從訴求對象看,應用寫作一般也都有明確的受文者,并要求其對此做出相應反應,或遵照執行,或落實辦理,或咨詢,或答復,或匯報工作進展,或吸取經驗教訓……不像文學作品沒有明確的讀者對象,看與不看全在個人興趣。
3)寫作行為的被動性。應用寫作的行為動機往往不是出于寫作者的內心自覺,而是由于工作需要、上級安排、領導授意等外部影響,被動地接受未必熟悉、未必樂意的寫作任務,代機關單位立言。應用寫作的行為結果所反映的,也往往不是寫作者的個人意志和審美感受,而是領導意圖和集體意識。應用寫作通常是一種集體勞動,從領導交辦、闡明意圖,到多方面收集材料,再到構思、草擬和最后的修改定稿,往往由集體參與完成。寫不寫,寫什么,如何寫,甚至看不看、執行與否等,均由所寫內容涉及的具體事情的客觀需要決定。
4)流通運作的時效性。應用寫作的價值往往體現在時限性上,如不及時成文、收發與辦理,就會使工作陷入被動,造成損失。如會議通知,不及時發出就會影響會議召開。再如新聞寫作,不及時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也便成了舊聞,從而喪失了其新聞價值,寫作因此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5)應用范圍的廣泛性。應用寫作涉及各個領域、部門、階層和每個個人。政府運轉需要寫公文,企業經營需要寫市場分析報告,打官司需要寫訴狀,科研需要寫學術論文,請假需要寫請假條……從社會空間上說,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用到應用寫作。三、應用文書的概念、特征及分類應用文書是應用寫作行為結果的文字表現形態,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人民群眾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使用的,為處理公務或個人事務、傳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寫的有固定體式的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文章。
應用文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明顯的工具性。這是應用文書的核心功能。公務文書是工具,其他應用文書亦如此,即使是私人日記、信函、聲明、請柬等,同樣是傳達和儲存信息的重要工具。
2)文章內容的真實性。這是應用文書的生命所在。一方面要求材料的真實,所涉事物的基本情況、具體細節、數據等必須真實、準確,有據可查,是客觀的實實在在的生活真實,不能隨意夸大、展開想象,更不能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另一方面,應用文書的真實性不同于文學作品“藝術的真實”,它要求達到本質的真實,即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主觀片面,勢必會造成決策上的錯誤,給工作帶來重大損失。3)格式的固定性。這是應用文書特有的屬性之一。某一格式逐漸為大家所接受,約定俗成,就成為慣用格式;如果格式被法定化,就成為規范格式。應用文書大多有慣用格式,其中國家行政機關公文具有規范格式。格式的固定性使不同應用文種清晰醒目,方便人們實際操作和應用,便于寫作、閱讀、承辦、歸檔、查詢,便于達到行文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4)文體風格的簡明性。在語言運用方面,應用文書也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表達習慣,以簡潔、明快、通俗易懂、樸實得體為其共同的語言規范。至于公務文書等,因為是領導和管理活動的特殊工具,大都體現著組織的意志,還要求用語莊重。
在我國,應用文書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社會晚期,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商周時期的鐘鼎文,《周易》的卦、爻辭等,都是應用文書的原始形態。可以說,我國有初步定型文字的最初年代,也就相伴產生了應用文書。發展至今,應用文書的體裁、種類已經相當繁多,按其使用功能,可以分為通用和專用二類。
通用類應用文書指人們在辦公或辦事中普遍使用的文書,又可以分為三類:①黨政公文類,即黨政機關使用的公文,包括決議、紀要、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決定等15種;②通用事務類,如計劃、總結、述職報告、調查報告、簡報等;③個人事務類,如啟事、賀詞等。
專用類應用文書指某一特定行業使用的專業性較強的文書,大致可以分為財經類(如市場預測報告、經濟合同、審計報告)、傳播類(如消息、通訊、廣告、海報)、科技類(如實驗報告、學術論文)、司法類(如訴狀、辯護詞、公證書、判決書)等。
本書綜合考慮應用文書的特點、功用、寫作規律及教學規律等諸多因素,以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和未來進入職場后可能面臨的典型任務為線索,遴選書信、公務、事務、會務等典型任務,并以此為綱輯錄了約30種應用文書(文體),不求全面,但求實用;不求會寫,但求會學;不求知識灌輸,但求通過實踐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