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物理學教程(上冊)》是根據2010年教育部新頒發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編寫而成。全書涵蓋了基本要求中A類知識點的全部核心內容,同時也包含了B類知識點大部分的拓展內容。全書分上、下兩冊。本書是上冊,內容包括:力學、振動與波動、熱學、電磁學以及專題選講。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物理學教程(上冊)》在保證基本內容的前提下,適當拓寬了近代物理部分,增加了在工程中的一些實際應用。本書可作為一般院校非物理專業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教材或參考書,也可用于專科物理的教學。
前言
第1篇 力學基礎
第1章 質點運動學
1.1 參考系質點
1.1.1 參考系
1.1.2 質點和質點系
1.1.3 時刻與時間間隔
1.2 描述質點運動的物理量
1.2.1 位置矢量和運動方程
1.2.2 位移矢量
1.2.3 速度
1.2.4 加速度
1.3 質點運動學的基本問題
1.4 勻變速運動
1.5 圓周運動
1.5.1 質點作圓周運動的角量描述
1.5.2 線量與角量之間的關系
1.6 相對運動
習題
第2章 質點動力學
2.1 牛頓運動定律
2.1.1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參考系
2.1.2 牛頓第二定律
2.1.3 牛頓第三定律
2.2 基本力和常見力
2.2.1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
2.2.2 力學中常見的幾種力
2.3 國際單位制和量綱
2.4 牛頓運動定律應用舉例
2.5 慣性力
2.6 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
2.6.1 質點的動量
2.6.2 力的沖量
2.6.3 質點的動量定理
2.6.4 質點系的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
2.6.5 火箭飛行原理
2.6.6 質心與質心運動定理
2.7 角動量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2.7.1 質點對參考點的角動量
2.7.2 質點的角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2.7.3 質點系的角動量和角動量定理
2.7.4 質點系的角動量守恒定律
2.8 功和功率
2.8.1 恒力的功
2.8.2 變力的功
2.8.3 常見力的功
2.8.4 合力的功
2.8.5 功率
2.9 動能定理
2.9.1 質點的動能定理
2.9.2 質點系的動能定理
2.10 保守力勢能
2.10.1 保守力
2.10.2 勢能
2.10.3 保守力與勢能的微分關系
2.11 功能原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2.11.1 功能原理
2.11.2 機械能守恒定律
2.11.3 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
2.11.4 碰撞
2.12 物理學中的對稱性
2.12.1 什么是對稱性?
2.12.2 對稱性原理
2.12.3 物理定律的對稱性
2.12.4 對稱性意味著不可分辨性
習題
第3章 剛體力學基礎
3.1 剛體及其運動
3.1.1 剛體
3.1.2 剛體的運動
3.1.3 剛體定軸轉動的描述
3.2 力矩剛體定軸轉動定律
3.2.1 力矩
3.2.2 剛體定軸轉動定律
3.2.3 轉動慣量的計算
3.2.4 定軸轉動定律的應用
3.3 剛體轉動中的功和能
3.3.1 繞定軸轉動剛體的動能
3.3.2 力矩的功
3.3.3 剛體定軸轉動的動能定理
3.3.4 勢能
3.4 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守恒定律
3.4.1 定軸轉動剛體對軸的角動量
3.4.2 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定理
3.4.3 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守恒定律
3.4.4 進動
習題
第2篇 振動與波動
第4章 簡諧振動概論
4.1 簡諧振動
4.1.1 簡諧振動的動力學特征
4.1.2 簡諧振動的運動方程
4.1.3 簡諧振動的特征量
4.1.4 旋轉矢量與簡諧振動
4.1.5 相圖
4.2 簡諧振動的能量
4.3 簡諧振動的合成
4.3.1 同方向、同頻率簡諧振動的合成
4.3.2 同方向、不同頻率的兩簡諧振動的合成拍
4.3.3 相互垂直的簡諧振動的合成
4.4 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共振
4.4.1 阻尼振動
4.4.2 受迫振動
習題
第5章 波動概論
5.1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
5.1.1 機械波的形成條件
5.1.2 橫波和縱波
5.1.3 波的幾何描述
5.1.4 描述波動特征的物理量
5.2 平面簡諧波的波函數
5.2.1 平面簡諧波的波函數
5.2.2 波函數的物理意義
5.2.3 沿x軸負向傳播的平面簡諧波的波函數
5.2.4 平面波的波動微分方程
5.3 波動過程中的能量傳播
5.3.1 波的能量
5.3.2 能流密度
5.3.3 聲波
5.4 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
5.4.1 惠更斯原理
5.4.2 波的干涉
5.5 駐波
5.5.1 駐波實驗
5.5.2 駐波的形成
5.5.3 駐波的特點
5.5.4 相位突變
5.6 多普勒效應
習題
第3篇 熱學
第6篇氣體動理論
6.1 氣體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6.1.1 物質的微觀模型
6.1.2 統計規律性
6.2 熱力學系統的狀態及其描述
6.2.1 熱力學系統
6.2.2 平衡態
6.2.3 狀態參量
6.2.4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6.2.5 實際氣體的狀態方程
6.3 理想氣體壓強與溫度的微觀解釋
6.3.1 理想氣體的基本假設
6.3.2 理想氣體壓強公式的推導
6.3.3 溫度的微觀意義
6.4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6.4.1 自由度
6.4.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6.4.3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
6.5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6.5.1 速率分布律和速率分布函數
6.5.2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6.5.3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曲線
6.5.4 速率分布函數f(v)的應用
6.5.5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的實驗驗證
6.6 玻耳茲曼分布律
6.6.1 等溫氣壓公式
6.6.2 玻耳茲曼密度分布律(分子按勢能的分布規律)
6.6.3 玻耳茲曼能量分布律
6.7 分子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
習題
第7章 熱力學基礎
7.1 準靜態過程
7.2 熱力學能功熱量
7.2.1 熱力學能
7.2.2 功
7.2.3 熱量摩爾熱容
7.3 熱力學第一定律
7.4 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理想氣體準靜態過程的應用
7.4.1 等容過程摩爾定容熱容
7.4.2 等壓過程摩爾定壓熱容
7.4.3 等溫過程
7.4.4 絕熱過程
7.5 循環過程
7.5.1 循環過程及熱機效率
7.5.2 卡諾循環及其效率
7.5.3 內燃機的效率
7.5.4 逆循環制冷機
7.6 熱力學第二定律
7.6.1 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7.6.2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見表述
7.6.3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意義
7.6.4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7.6.5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區別與聯系“可用能”
7.7 熵
7.7.1 玻耳茲曼熵與熵增加原理
7.7.2 克勞修斯熵
7.7.3 “熵恒增”與“能貶值”
7.7.4 信息與熵
7.7.5 耗散結構
習題
第4篇 電磁學
第8章 靜電場
8.1 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
8.1.1 電荷
8.1.2 庫侖定律
8.2 電場強度
8.2.1 電場
8.2.2 電場強度
8.2.3 電荷在電場中受力的應用
8.3 高斯定理
8.3.1 電場線
8.3.2 電通量
8.3.3 高斯定理
8.3.4 由高斯定理求電場強度
8.4 靜電場力做的功環流定理電勢
8.4.1 靜電場力做的功
8.4.2 靜電場的環流定理
8.4.3 電勢能與電勢
8.4.4 電勢的計算
8.5 等勢面電場強度與電勢的微分關系
8.5.1 等勢面
8.5.2 電場強度與電勢的微分關系
8.6 靜電場中的導體
8.6.1 導體的靜電平衡
8.6.2 導體上電荷的分布
8.6.3 導體表面附近的電場強度
8.7 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8.7.1 電介質的極化機制
8.7.2 極化強度矢量P
8.7.3 極化電荷與自由電荷的關系
8.7.4 電位移矢量與電介質中的高斯定理
8.8 電容
8.8.1 孤立導體的電容
8.8.2 電容器的電容
8.8.3 電容器電容的計算
8.9 電場的能量
8.9.1 電容器的儲能
8.9.2 電場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習題
附錄
附錄A 習題答案
附錄B 基本物理常量
附錄C 國際單位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