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孰能無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即使犯了錯誤,通常也無礙大局。只有極少數人,他們的一念之差就能殃及成千上萬人,甚至徹底改變歷史進程。
《權力的任性2 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決策》延續第一本的主題,講述一些大人物怎樣有意無意作出了糟糕的決策,以及這些決策給世界帶來的負面影響。
《權力的任性2 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決策》按時間順序分門別類地講述了人類歷史上的超級錯誤,有關于軍事的、宗教的、文化的、政治的、丑聞的、環境的,還有時下大家都熱衷的——關于經濟的。作者精心選編的49個故事,淋漓盡致地呈現了歷史較為黑暗,并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面。
伊安·懷特勞,畢業于英國杜倫大學,現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著有《20 世紀 100 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萬物的尺度:人類和尺度的故事》。
1. 給自己套上文明的枷鎖
人類開始農耕和放牧
2. 心無敬畏,忤逆天命
埃及法老阻止上帝的子民離開埃及
3. 盛極而衰的定律
波斯入侵希臘
4. 為了統治全世界
亞歷山大大帝征戰不休
5. 不等援軍硬戰強敵
皮洛士以高昂代價換取勝利
6. 送走獨裁迎來暴政
羅馬貴族謀殺尤利烏斯·愷撒
7. 當皇帝胡作非為時
選擇卡利古拉為皇帝
8. 皇帝迷信過時了的神
“叛教者”尤利安排斥基督教
9. 天主教會容不下“非正統”
宣布“基督一性論”為異端學說
10. 上帝的事我說了算
羅馬教會引發東西方教會大分裂
11. 英王貿然出擊遭“斬首”
哈羅德倉促前往黑斯廷斯迎戰威廉
12. 這一戰犧牲了整整一代法國貴族
法國人在阿金庫爾戰役中低估了英國長弓手的威力
13. 沒有地球意識,只有天下觀念
明朝閉關鎖國
14. 打壓變革者,失去半片天
教皇將馬丁·路德開除出教
15. 引狼入室自取滅亡
印加國王阿達華巴會晤征服者皮薩羅
16. 不讓換妻就改宗
亨利八世與教皇決裂另立新宗
17. 不想讓新教徒當英國國王
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組建無敵艦隊
18. 對自己的權力深信不疑
查理一世不把議會放在眼里
19. 200多萬平方公里賣了1500萬
拿破侖以白菜價賣掉路易斯安那
20. 法蘭西天才的滑鐵盧
拿破侖卷土重來
21. 嚴酷鎮壓和平集會的工人
英國軍隊在“彼得盧”屠殺工人
22. 墨西哥政府把得克薩斯州逼向獨立
圣塔·安納襲擊白楊鎮
23. 日不落帝國的亞洲首敗
英國入侵阿富汗
24. 往錯誤的方向發起沖鋒
克里米亞戰爭中英軍輕騎兵旅的悲劇
25. 要革命不要改革
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26.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可避免
奧地利的梅耶林事件
27. 攻擊商船把美國拖入戰爭
德國海軍炸沉盧西塔尼亞號郵輪
28. 懲罰德國催生納粹主義
簽署《凡爾賽條約》
29.集體化與大饑荒
斯大林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30.本該直取莫斯科,但希特勒想歪了
希特勒入侵蘇聯
31.冒險攻擊世界頭號強國
日本偷襲珍珠港
32. 人為把穆斯林與印度教徒隔開
英國倉促推進印巴分治
33.為了反共不惜代價
美國卷入越南內戰
34.唯一的商討辦法就是打仗
法國阻止阿爾及利亞獨立
35.中情局導演的顛覆戰
美國與豬灣事件
36.權力從總統府滑向廣場
夏爾·戴高樂與五月學運
37. 愚昧綁架了最高權力
伊迪·阿明從烏干達驅逐亞裔居民
38.美國民主是這樣玩的
《權力的任性2 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決策》:
這本書通篇都在講述人為的錯誤和糟糕的決策,以及它們在歷史上給個人和群體——有時多達幾百萬人——所帶來的影響。能有本事犯這種錯誤的不外乎一些王侯將相或商業巨賈——總之都是些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但是,如果追根溯源的話,若不是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犯下的一個超級大錯誤,恐怕這些后來人的錯誤也都無從談起。說來也奇怪,這一超級大錯誤直到不久前還被奉為人類歷史上最明智的決策之一。
讓我們回到1.5萬年以前,那時我們的祖先還是靠采集野菜、野果和狩獵為生。當然,這里所說的果實和獵物都是野生的。有時出于族群或家庭成員的需要,他們會在某地暫時安營扎寨,等當地的食物資源消耗得差不多時,再舉家遷徙,另覓他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原始人類都以這種狩獵和采集的方式為生,一直平安無事。
然而,隨后的5000年中,人類謀生的方式逐漸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人類開始捕捉和圈養某些可以食用的動物,如羊和豬。剛開始當然不好養,但隨著人類不斷擇優改良品種,幾百代繁衍下來,這些動物不但變得溫順,產肉也比以前多很多。于是,人類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每天都拿著長矛,翻山越嶺地覓食了。
種植業的起源也大同小異,特別是谷物和豆類的種植。顆粒飽滿的種子會結出更大更多的果實。如果再把土翻一下、施點肥、除除草、澆澆水,收成會更好。這樣看起來,農耕和馴牧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農業的出現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種莊稼需要長時間的耕作才能收獲,于是人類從原來的居無定所變成擇地而棲,建起了更為堅固持久的居所。以前四處漂泊時一般要等到前一個孩子學會走路再要下一個孩子,現在則有條件同時撫養多個孩子,結果造成人口迅速增長。不過沒關系,因為農耕的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不但夠吃,還有富余。這就意味著可以有人不用勞動。于是社會開始分化,出現了不同的社會階層:一些人不再勞動,而是靠別人供養。他們要么負責傳道授業,要么組織別人生產,要么主持祭祀,保佑豐收。有些人干脆聲稱自己是神,進而以神的名義支配族群的所有收成,只把糧食分給那些服從他命令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