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逗留期間,看到了一些新鮮事物,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身份平等。我很輕易地發現這件大事對社會進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它給予輿論一定的方向,賦予法律一定的方針,提供給執政者新的箴言,賦予被治者特有的習慣。
沒過多久,我又發現這件大事所產生的影響遠甚于政治措施與法律,而且它對政府的限制作用絕不遜于對公民社會的限制作用。它既在制造言論,激發情感,破舊立新,又在改變非它所產生的一切。
所以,研究美國社會越深入,我就越覺得身份平等是一件根本大事,而一切個別事物似乎都是由它產生的,因此我一直將它看作我整個考察的集中點。
當我將目光轉向法國所在的半球時,我覺得這里的情況和我在新大陸看到的情況差不多。我發現,在法國所在的半球,盡管身份平等未達到美國那樣的程度,但是卻在不斷接近它,而且,主導美國社會的民主,似乎也正在歐洲迅速發展。
從這時開始,我就有了撰寫此書的念頭。
一場偉大的民主革命正在我們中間開展。誰都感覺到了它,但觀點卻各不相同。一些人覺得,它屬于一種新現象,出自偶然,有希望將其遏制;而另外一些人則斷言,這是一場無法抗拒的革命,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歷史上已知的最古老、最頻繁、最持久的現象。
在此,我回顧一下七百年前的法國。那時,法國被一小部分擁有土地、統治居民的家族所占據,統治權隨著遺產的繼承而代代相傳,權力成為人對付人的唯一手段,而地產則成為強權唯一的源泉。
然而在法國,僧侶階級的政治權力開始建立,并且迅速擴大。僧侶階級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窮人與富人,屬民與領主,都能加入僧侶階級的行列。通過教會這一渠道,平等漸漸滲入政治領域。原先那些被終身奴役的農奴,現在能以神甫的身份和貴族平起平坐,而且常常是國王的座上客。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社會變得越來越文明、安定,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人們開始渴望一種能調整這種關系的民法。于是,法學家便應運而生。他們從陰森肅穆的法庭大堂走出來,離開狹小的、布滿灰塵的辦公室,出沒于王公大人的宅邸,坐在穿貂披甲的封建男爵身邊。
當國王們由于好高騖遠而破產,貴族們由于勾心斗角而傾盡家產時,平民們卻由于經商而變得富有起來。金錢的影響開始波及到國務。商業成為邁進權力大門的新階梯,金融家們結成一個既受人鄙視又被人奉承的政治權力集團。
民智慢慢開化,人們對文學與藝術的興趣越來越濃。這樣一來,知識便成為事業成功的必備要素,科學變成了為政的手段,智慧也成為一種社會力量,文人涉足政界。
隨著通向權力大門的途徑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不看重家庭出身。十一世紀時,貴族這一頭銜還是無價之寶,但到了十三世紀,這一頭銜用錢就能買到了。1270年,貴族頭銜開始允許出售,結果,平等也被貴族階級帶進政府。
這七百年來,貴族有時會反對王權,有時則為了和對手奪權,而將政治大權交給人民。
更為多見的是,為了貶低和壓制貴族,國王讓國內的下層階級也加入了政府。
法國國王總是以最積極、最徹底的平等主義者自居。當他們野心滿滿、力量強大時,會想方設法將民眾提升到貴族的水平;當他們庸碌無能時,則容許民眾提高到比他們自身還要高的地位。有些國王憑借自己的才能促進了民主,而另外一些國王則因無道而促進了民主。路易十一與路易十四,一直要求全體臣民在他們的王位之下保持平等,而路易十五則最終讓自己與王室一起走向毀滅。
當公民們不再依賴封建土地所有制占有土地,動產已被看作財富以及可以產生影響、制造權勢時,工藝的每一次發現,工商業的每一個改進,都迅速在人們中間創造出與其相適應的、新的平等因素。此后,所有新發現的工藝手段,所有新產生的需求,所有滿足新需求的想法,都是在走向普遍平等。奢靡、好斗、趕時髦,以及人們最膚淺的情欲、最高尚的激情,似乎都在讓富人變窮、窮人變富。
自從腦力勞動成為力量與財富的源泉后,每一個科學發明,每一種新知識,每一種新思想,都應當被看作是人民即將掌握的權力的胚芽。詩才、口才、記憶力、內心美、想象力、思考力——所有這些上天隨意降下來的資質,都在促進民主的發展;即便它們落到民主的敵人手里,也會因為顯示了人類偉大的天性,而能繼續為民主服務。所以,被民主征服的領域,將隨著被文明與教育征服的領域的擴大而不斷擴大,而文學則成為對所有人都開放的武庫,弱者與窮人每天都能從里面取用武器。
回顧一下法國的歷史,可以說在過去的七百年里,法國每一件大事都在推動著平等。
十字軍東征以及數次對英戰爭,毀滅了十分之一的貴族,分散了他們的土地。地方自治制度,將民主的自由帶進封建的君主政體中。槍炮的問世,讓平民與貴族在戰場上居于平等的地位。印刷術平等地為他們提供精神食糧。郵政不僅將知識送到窮人的茅舍門口,而且將它送到王宮的大門。基督教新教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同等地找到通向天堂的道路。美洲新大陸的發現,開辟出很多條致富的新路,讓一些不知名的冒險家致富得勢。
倘若從十一世紀開始研究法國每五十年的變化,我們將發現在每五十年末,法國的社會體制都會發生一次雙重革命;在社會這一階梯上,貴族在下降,平民在上升。一個從上面降下來,一個從下面升上來。如此一來,每過半個世紀,他們相互間的距離就會縮短一些,最終將匯聚在一起。
而且,這種現象并不是法國特有的。不管面向哪個地方,我們都能目睹相同的革命在整個基督教世界進行。
人民生活中所發生的各類事件,都在促進民主的發展。所有人,不論他是自愿幫助民主取得成功,還是在無意中推動了民主;不論他們是主動為民主而奮斗,還是視民主為敵人,他們都為民主盡了自己的一份力。所有人都匯聚在一起,在同一道路上為共同的目標而行動。有的人不由自主,有的人不知不覺,但他們都成為上帝的馴服工具。
所以,身份平等的逐步發展,是天意所定,必然的事情。這一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它是普遍的、持久的,它隨時能擺脫人力的阻撓,一切事和人都在幫它前進。
有些人認為一代人的努力能阻止一個歷史悠久的社會運動,這種想法是非常愚蠢的!有些人認為已推翻封建制度、打倒國王的民主會在資產者、富人面前退縮,這種觀點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在民主已然發展得這么強大,而它的敵對者已變得非常軟弱的今天,民主不可能停滯不前!
那么,我們目前正在往哪個地方走呢?沒有人能回答得了,因為已無法用對比的方法來回答。也就是說,如今在基督徒中,身份平等已擴大到過去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未曾達到程度,因此那些已經完成的龐大工作讓我們不能預測還有什么工作可做。
我在寫這本書時,一直懷著一種生怕上帝懲罰的心情。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心情,是因為我知道這場無法抗拒的革命已沖破所有障礙進行了很多個世紀,而且現在仍在它所造成的廢墟上前進。
無需上帝親口說,我們就可以發現其意志的某些征兆。我們只要觀察一下自然界一年又一年的正常運行以及事件持續發展的趨勢就可以了。我未聽到創世主的啟示,就已清楚天上的星辰是按照其畫出的軌道運行的。
倘若說今人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以及深入的思考,發現平等的逐步發展既是人類歷史的過去,又是人類歷史的未來,那么,單是這一發現本身,就會讓這種發展具有至高無上的上帝的神啟性質。所以,阻撓民主就意味著抗拒上帝的意志,各民族只有順應上天為他們安排的社會情況。
依我看,在我們這一代,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出現了可怕的局面。席卷它們的革命運動已強大到不可遏止,但其速度并未快到難以引導。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命運仍掌控在自己手中,但也很快會失去控制。
管理社會的人在我們這代所擔負的首要任務是:引導民主;若有機會,重新喚起民主的宗教信仰;凈化民主的風尚;規范民主的行動;逐漸用治世的科學來取代民情的經驗,用對民主真正利益的認識來替代其盲目的本能;讓民主的政策符合時間與地點,并按照環境與人事修正政策。
一個面貌全新的社會,要擁有一門全新的政治科學。
但是,我們卻極少這么想。我們被拋于一條大江的急流處,伸著頭望向岸上隱約可見的斷壁殘垣,但巨浪又將我們卷了進去,推至深淵。
我剛才講述的偉大社會革命,在法國比在歐洲其他國家都要猛烈激進。而且在法國,這一革命往往都是任意進行的。
國家的首領從未考慮過為革命事先做些準備工作,革命是在違背他們的意愿或者在他們不知不覺間進行的。國內最有勢力、最富有知識、最有道德的階級,壓根沒有去尋找控制革命以便對它進行領導的辦法。所以,任民主被其狂野的本能領導,讓民主像一個沒有父母照顧、流浪街頭、只看到社會的弊端與悲慘、自力更生的孩子那樣,獨自成長壯大起來。在它忽然掌權之前,人們貌似還未感覺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它掌權之后,人們對其每一個要求都千隨百順、言聽計從,將其視為力量的象征。然而到后來,當它因為舉止過分而削弱時,立法者便制定出輕率的法案去消滅它,而不是想方設法去引導、糾正它;立法者不想讓它學會治國的方法,因而處心積慮地要將它排擠出政府。
這樣一來,盡管民主革命在社會的實體內發生了,但在法律、思想、民情以及道德方面卻未發生讓這場革命變得有益而必不可少的相應變化。所以 ,盡管我們有了民主,但卻缺少能減輕其弊端以及發揚其固有優勢的東西;我們僅看到了它帶來的壞處,卻沒有獲得它可能提供的益處。
當王權在貴族階級的扶持下安然無事地統治歐洲各國時,人們在不幸之中還能感受到一些我們這代人難以想象與理解的幸福。
某些臣子享有的權力,為皇親國戚的暴政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礙;而在國王方面,因為他認為自己在民眾面前就像神一般,所以當民眾如待神般尊敬他時,他絕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力。
在人民之上的貴族對待人民的命運,就如牧人對待自己的牲口一樣,僅有同情卻關心不足。他們并不覺得窮人和他們平等,他們關心窮人的際遇,就相當于關心上帝托付給他們的任務。
人民從來沒有奢想擁有非分的社會地位,也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和首領平等,他們認為自己直接受首領的恩惠,壓根沒想過去爭取自己的權利。當首領寬宏公正時,他們愛戴首領,并且毫無怨言地服從首領的嚴苛統治,不覺得卑微,似乎是在承受來自上帝的不可違抗的懲罰。另外,習慣與民情也給暴政劃定了界限,給暴力的行使做了某些限制。
因為貴族壓根未想過誰會剝奪他們自以為合法的特權,而奴隸又覺得他們卑微的地位是無法更改的自然秩序,所以人們覺得在命運這么懸殊的兩個階級之間,可以形成某種彼此照顧的關系。所以,盡管社會上存在不平等與苦難,但是雙方的靈魂都未墮落。
人們之所以會變壞,絕不是因為當政者行使權力或者被治者習慣于順從,而是因為當政者行使了被視為非法的暴力以及被治者被迫服從于他們認為是侵奪、壓迫的強權。
一方面,是一些人集財富、權勢以及閑適于一身,因而可以奢華地生活,追求享樂,講究高雅,品味藝術;另一方面,則是一些人終生勞作、粗俗、野蠻、無知。
然而,在這群粗蠻、無知的民眾中,你也可能發現熾烈的激情、高尚的情操、篤定的信仰以及淳樸的德行。
如此組建起來的社會,可能具備穩定性與強大性,還可能有其光榮之處。
然而就在此,各階級開始混合起來,一些隔離人們的屏障不斷倒塌,財產漸漸分散,歸多數人所有,權力也慢慢由多數人來分享,教育日趨普及,智力逐漸相等,社會情況也越來越民主。最終,民主平穩地實現了它對法治與民情的控制。
于是,我想象出這樣一個社會,每個人都將法律看作是自己的創造,他們愛護法律,并且心甘情愿地服從法律;人們尊敬政府的權威,是由于必要,而不是由于它神圣不可侵犯;人們對國家首長的愛戴盡管不是很濃烈,但確實是源自內心真實的情感。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而且他們的權利都得到了保障,所以在人們之間,將形成牢固的信賴關系以及一種不卑不亢的彼此尊重的關系。
人民清楚自身的真正利益后,自然會明白:要想享受到社會的公益,就必須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此一來,公民的自由聯合將取代貴族的個人權威,國家也不會出現暴政與專橫。
我覺得,依據這種方式建立的國家,社會不會止步不前,而社會本身的運動也可能循序漸進。雖然民主社會沒有貴族社會那么華麗輝煌,但其苦難也不會很多。在民主社會,不會有過度的享樂,但福利將大大普及;不會出現特別突出的科學,但無知將大大減少;盡管仍存在不良行為,但是犯罪率卻將大大降低。
即便不存在狂熱的激情與篤定的信仰,教育與經驗偶爾也會激勵公民英勇獻身、付出巨大的犧牲。由于每個人都一樣弱小,因此每個人都覺得自身的需要和其他同胞的需要一樣。因為他們清楚只有幫助同胞才能獲得同胞的支持,所以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自身利益和社會的公益是一致的。
總體來說,國家將不再那么輝煌、榮光,也可能不似從前那般強大,但是大部分公民會獲得更大的幸福,而且人民也不再尋釁鬧事;然而這并不是由于他們不期望過得再好一些,而是由于他們很滿足自己現在的生活。
盡管在這種秩序下,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盡善盡美,但社會至少具備能讓事物變得更善更美的全部條件,而且人們只要永遠不接受貴族制度興辦的社會公益,就將在民主制度下享有這一制度帶來的所有好處。
然而,在摒棄祖傳的社會情況,并且不顧一切地將先輩的所有制度、觀念與民情全都拋棄之后,我們又用什么來取代它們呢?
王權的威嚴喪失了,但是并沒有用法律的尊嚴來取代。在當代,人民輕視權威,同時又懼怕它,而且和過去尊重權威給他們造成的損失相比,這種懼怕給他們帶來的損失要大得多。
我認為我們損害了原能獨自抵抗暴政的個人的存在。然而,我又看到政府獨占了從家庭、團體與個人手中奪來的所有特權。如此一來,盡管說由少數幾位公民掌控的權力,偶爾具有壓迫性、常常具有保守性,但它卻讓全體公民成為了弱者,從而屈服于它。
財產的細分縮短了貧富差距。然而,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縮短,貧富雙方又似乎發現了相互仇恨的新依據。他們向對方投去充滿恐懼與嫉妒的眼神,都在琢磨著將對方拉下權力的寶座。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不具有權利的觀念,雙方都覺得權勢是目前唯一可以信托的以及未來的不二保障。
窮人保留了祖先大部分的偏見,卻未保留祖先的信仰;他們保留了祖先的無知,卻未保留祖先的德行;他們將獲利主義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卻不清楚有關這一主義的科學,而且和他們過去的獻身精神一樣,他們現在的利己主義也是源自愚昧。
社會之所以穩定安寧,絕不是由于它認為自己繁盛強大,而是由于它承認自己衰弱落魄,擔心自己禁受不住折騰而崩塌。所以,每個人都目睹了惡,但沒有誰有勇氣與毅力去為善;人們懷抱過希望,發過牢騷,感受過悲傷,表達過喜悅,但都像老年人軟弱無力的沖動一般,未獲得任何突出、持久、滿意的結果。
如此一來,我們在放棄過往體制所能提供的好東西的同時,并未得到現行體制可能提供的好東西;盡管我們親手摧毀了貴族社會,但在環顧四周的殘垣斷壁時,又有些眷戀不舍,好像想永遠留在那里似的。
知識界所出現的局面,其可嘆之處并不比這遜色。
在前進過程中備受阻撓,卻又敢于盡情發展的法國民主,清除了所有障礙:可以打倒的統統打倒,不可以打倒的則想盡辦法動搖其基礎。它完全不是逐步占領社會,以和平方式統治整個社會的,而是在戰亂中不斷前進。凡是被斗爭的熱情所激發,在反對敵人的觀點、暴行時讓自己的觀點超過其自然極限的人,都忘掉了自己追求的目標,發表了不太切合自身情感與篤厚天性的言說。
于是,發生了我們本不愿看到的異常動亂。
我反復回憶,還是沒有找到過去有什么事情比現在的情景更可悲更可憐。在我們這代,人的觀點與趣味、行動與信仰聯系起來的天然紐帶似乎已被割斷,在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能看到的人的感情與思想之間的和諧,仿佛正在一點一點地瓦解,甚至可以說,有關道德方面的所有規范都成了一堆廢品。
在我們中間,還存在一些虔誠的基督徒以相信來世的宗教精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這些基督徒的確正在奮起,為人類的自由,也就是為所有高尚行為的基礎而奮斗。認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不會反對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然而,在異常事件同時發生的情況下,宗教加入了民主所要推翻的陣營,并屢次壓制它所提倡的平等,視自由為敵人;而倘若和自由聯手,它能讓自由變得神圣不可侵犯。
在這些信教者身邊,我發現有些人與其說是期盼天堂,不如說是面對今世。他們之所以擁護自由,既因為他們覺得自由是所有高尚品德的基礎,又因為他們將自由看作所有福利的源泉。他們真心期望自由獲得權威,期望人們受到自由的恩澤;而且我清楚這些人之所以這么迫切地求助于宗教,是因為他們一定了解:沒有民情的權威就無法建立起自由的權威,而沒有信仰也無法形成民情。他們看到宗教加入敵人的陣營后,便停滯不前了。于是,有些人開始攻擊宗教,而有些人則不再擁護它了。
在過去幾個世紀里,一些身份低微和出賣自己的人大肆頌揚奴性,而一些獨立思考、品行高尚的人則為拯救人類自由進行著毫無勝利希望的斗爭。然而在我們這代,卻又時常看到一些出身高貴的人,持有與其高貴身份完全不符的觀點,他們反倒頌揚起奴顏婢膝來。與此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人將自由描述得天花亂墜,似乎他們已親身體驗到自由的神圣與偉大,并且大聲呼吁,為人類爭取他們自己都尚未弄清楚的一些權利。
不可否認,一些品行高尚、愛好和平的人,因為正派、沉穩、富有、博學,而被身邊的人推為領袖。他們對祖國滿懷真切的愛意,時刻準備為它做出巨大的犧牲。然而后來,文明時常遭到他們的敵視,他們未分清楚文明帶來的壞處與好處;在他們的意識中,只要是和“惡”有關聯的觀點,都同和“新”有關聯的觀點糾纏在一起。
在這些人身旁,我又發現另外一種人。他們利用進步的名義設法將人物化,一心追求不顧正義的利益、脫離信仰的知識以及沒有道德的幸福。他們自詡為現代文明的衛士,自視甚高地擔負起現代文明領頭人的重任,竊據他們不配擔當卻又落于他們手中的職位。
那么,我們目前處在什么狀態呢?
信教者在和自由斗爭,自由的友人在打擊宗教;高貴大度的人在贊揚奴性,卑躬屈膝的人呼吁獨立;城市開明的公民反對任何進步,而不愛國、無氣節的人卻自詡為文明與開化的使徒。
難道過去所有世紀都和我們這個世紀一樣嗎?難道人們看到的一直就是我們現在這樣的世界嗎?在如今這個世界,沒有什么關系是正常的,有德者沒有才,有才者沒有名,將愛好秩序和忠于暴君混為一談,將熱愛自由和輕視法律看成是一件事,良心投射到人們行為上的光并不耀目,所有事情,不論是榮辱還是真假,似乎都無所謂可或不可了。
我可以認為造物主造人就是為了讓人永遠在當今這種知識貧困中掙扎嗎?不可以這么認為,因為上帝已為歐洲社會安排了一個較為安穩、平靜的未來。我太了解上帝的意圖,但是我不可因為自己無法深入了解而質疑它,我寧愿懷疑自己的智慧也不愿質疑上帝的公正。
我所講的這場社會革命,世界上似乎有一個國家幾近它的自然極限。在這個國家,這一革命是以簡單的方法實現的;也可以說,這個國家未發生我們所進行的民主革命,就已獲得了這場革命的成果。
上冊目錄
緒論/ 001
【第一篇】
第01章 北美的面貌/ 002
第02章 英裔美國人的來源及其對未來的重大影響/ 011
第03章 英裔美國人的社會狀況/ 033
第04章 美國的主權在民原則/ 042
第05章 在敘述聯邦政府之前須研究各州的過去/ 046
第06章 美國的司法獨立及其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089
第07章 美國的政治審判/ 098
第08章 聯邦憲法/ 105
【第二篇】
第01章 為什么說美國是由人民統治的/ 175
第02章 合眾國的政黨/ 176
第03章 美國的出版自由/ 184
第04章 美國的政治社團/ 194
第05章 美國的民主政府/ 202
第06章 美國社會從民主政府獲得了哪些好處/ 242
第07章 “多數”在美國的無限權威及后果/ 261
第08章 美國如何削弱“多數的暴政”/ 279
第09章 有助于美國維護民主共和制的主因/ 297
第10章 概述美國境內三個種族的現況并展望其未來/ 344
結論/ 445
原著者注/ 452
下冊目錄
序言/ 001
【第一篇】
第01章 美國人的哲學方法/ 002
第02章 民主國家的信仰/ 008
第03章 為何美國人比其先祖英國人更喜好一般觀念/ 013
第04章 為何美國人不像法國人那樣熱烈追逐政治方面的一般觀念/ 019
第05章 美國的宗教是怎樣得以利用民主本能的/ 021
第06章 天主教在美國的發展/ 030
第07章 民主國家人民的思想緣何傾向于泛神論/ 032
第08章 平等是如何喚起美國人產生人可無限完善的理念的/ 034
第09章 美國人的例子/ 037
第10章 為何美國人在科學方面偏重實踐忽視理論/ 043
第11章 美國人以何種精神對待藝術/ 051
第12章 美國建筑的復雜性/ 057
第13章 民主時代文學的特性/ 059
第14章 文學的商業性/ 065
第15章 為何在民主社會研究希臘和拉丁文尤其管用/ 066
第16章 美國的民主是怎樣改變英語的/ 069
第17章 論民主國家的詩的部分源泉/ 076
第18章 為何美國的作家和演講家喜歡夸大其辭/ 083
第19章 略論民主國家的戲劇/ 085
第20章 論民主時代歷史學家的某些特有傾向/ 091
第21章 美國的議會/ 096
【第二篇】
第01章 為何民主國家愛平等甚過愛自由/ 102
第02章 民主國家中的個人主義/ 107
第03章 個人主義為何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時期來得強烈/ 110
第04章 美國人是如何以自由制度對付個人主義的/ 112
第05章 美國人在市民生活中對結社的運用/ 117
第06章 結社與報刊的關系/ 122
第07章 一般結社與政治結社的關系/ 126
第08章 美國人是如何以“正確理解的利益”的原則同個人主義斗爭的/ 132
第09章 美國人在宗教上如何應用“正確理解的利益”的原則/ 136
第10章 美國人對物質福利的愛好/ 139
第11章 物質享受在民主時代產生的特效/ 142
第12章 為何有些美國人醉心于唯靈主義/ 145
第13章 平等怎樣自然而然地將美國人分為諸多私人社團/ 236
第14章 對美國人儀表的若干考察/ 238
第15章 論美國人的嚴謹精神中的不嚴謹方面/ 243
第16章 美國人的民族自負心為何比英國人的輕浮/ 247
第17章 美國的社會面貌為何既變化萬千又步調一致/ 250
第18章 關于美國和民主社會中的榮譽感/ 253
第19章 為什么美國人多懷進取之心卻少有大志/ 266
第20章 關于某些民主國家中的求官謀祿問題/ 273
第21章 為何大規模革命越來越少/ 275
第22章 民主國家的和平和戰爭/ 288
第23章 民主國家的軍隊中哪些人最好戰、最革命/ 296
第24章 民主國家軍隊的復雜性/ 300
第25章 民主國家軍隊的紀律/ 305
第26章 略述民主社會里的戰爭/ 307
【第四篇】
第01章 平等使人愛好自由/ 315
第02章 民主國家關于政府的觀點利于中央集權/ 317
第03章 民主國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領他們走向中央集權/ 321
第04章 民主國家的中央集權/ 325
第05章 歐洲國家統治者最高權力的變遷/ 331
第06章 民主國家害怕何種類型的專制/ 343
第07章 以上各章的延續/ 349
第08章 主題總括/ 358
原著者注/ 362
在結束我的研究之前,我想最后一次綜述一下能夠顯示新世界面貌的各種特點,并且對平等給人們命運帶來的一般影響下一個判斷。然而,這項工作的艱巨性讓我覺得猶豫;在如此重大的命題面前,我感到自己的視野不夠開闊,自己的智力也無法勝任。
我試圖描繪和品評的新社會才剛剛誕生。時間還沒有讓它定型,導致它產生的大革命還在繼續,從我們今天的所見所聞中,還無法判斷哪些東西會隨著革命本身的結束而消亡,哪些東西在革命結束后還會長存下去。
這個新興的世界,還有一半正陷在舊世界的殘垣斷壁之中,在這個巨大混亂的世界里,誰也說不好哪些古老的制度和習俗能夠劫后余生或完全消失。
雖然發生在社會面貌、法制、人們的思想感情等領域的革命還遠遠沒有結束,但它所造成的影響卻比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生過的任何事情都要大。我一個時代接一個時代地往上回溯,一直追溯到古時候,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變化能跟現在的劇變相提并論。過去已經無法再為未來提供借鑒,精神正在逐漸墜入黑暗的深淵。
然而,在這個如此繁雜的圖景中,我已經目睹了一些初具輪廓的主要特征。我接下來就要談一談它們。
在我眼中,善與惡在世界上是平等分布的,雙方各占一半。巨富已經消失,小康之家卻在不斷增加。欲望和享受都在成倍增加,但是既不會出現巨大的繁榮也不會出現慘絕人寰的悲慘。每個人都有奮進之心,但胸懷大志的人卻不多。每一個人都是孤立而軟弱的,而整個社會卻是活躍而強大的。個人做小事,國家做大事。
精神將會失去力量,但民情卻很溫和,立法也非常仁慈。雖然不再出現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最高尚、最光輝的德行,但人們的日常習慣是淳樸的,暴力現象極少出現,殘酷手段更是聞所未聞。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人類的財富也越來越有保障。生活雖然不再光鮮華麗,卻也非常安逸和舒適。人們的享樂既談不上高雅,卻也不粗鄙。不再講究繁文縟節,也沒有低級趣味的喜好。既沒有學識淵博的大師,也沒有愚昧無知的平民。天才會越來越少,知識卻被日益普及。人們理性的進步是由眾人的微小努力積少成多的,而不是由某幾個強人推動的結果。文學作品中的曠世杰作雖然不會太多,但作品的數量和種類卻會大大增加。來自種族、階級、國家等領域的各種束縛將會消失,人類的大團結會越來越明顯。
如果讓我從這些特征中找出一些最普遍和最顯著的特點,我將會指出這個特點就是財產具有千百種不同的形式。極端現象會日趨減少直至消失;最高的東西將會逐漸下降,并且被中等的東西所取代;這些中等的東西比起世界上存在過的那些類似物品,顯得既不太高也不過低,既不光彩也不遜色。
我環顧一下這些中庸的眾生,就會為這種整齊劃一的情景感到悲哀,并且為這里已經不復在的社會感到遺憾。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和最卑賤的人并存,最富有的人和最貧窮的人并存,最聰明的人和最愚昧的人并存,我總是習慣將視線從后者身上離開而只看前者,而且前者讓我感到歡喜。然而,我知道這種歡喜來自我的弱點,當我在同時觀察周圍所有的一切時,只能從如此多的對象中挑選出最符合我心意的對象。而全能的上帝卻不會如此,他的目光會觸及全體事物,并且能同時將整個人類和每一個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自然會相信,讓這位造物主感到賞心悅目的,并不是個別人的窮奢極欲,而是整個人類的巨大幸福。因此,那些我認為是衰退的東西,在上帝眼中卻是進步的;讓我感到不快的事物,他卻非常喜愛。平等也許算不上崇高,但它卻是非常正義的,正是因為它的正義性才讓它變得美麗和偉大。
我希望自己能努力達到上帝的這個觀點,并且試著用這個觀點去考察和評判世上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斷言新的社會情況在所有領域都優于舊的社會情況,但很容易能看到它們是不同的。
貴族時代所固有的一些弊端和美德,和現代人的個性格格不入,因此無法在他們之間流傳。一些正當的愛好和惡劣的本性,在前者眼中是邪惡的,在后者眼中卻是合情合理的。有的思想是從一方的想象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的,卻被另一方的精神所排斥。這就好像兩個迥然不同的人,有著各自獨特的善惡和優越點。
因此,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能用已經作古的社會留下的觀點來評判新誕生的社會。這種做法是有失公正的,因為這兩種社會截然不同,毫無可比性。
要求現代人具有他們祖先所擁有的美德,也不是合乎常理的,因為祖先所在的社會狀況已經是過去式了,而它所衍生出的一切善惡觀點,也隨著它的崩塌而陷入混亂,以至于難以辨識。
然而,現在還無法充分了解這些情況。
我已然看見,大多數當代人正從貴族時代所產生的章程、觀點和思想中進行選擇。他們會放棄其中的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并想要將保留的那部分帶進新世界。
在我看來,他們的第二種想法,只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不應再保有身份不平等給人們帶來的那些特殊優待,而是要確保平等給人們提供的新好處。我們不需要讓自己和祖先相同,而是應當努力獲得自己所應有的幸福。
當我的論述抵達終點后,我全面地回顧了一下我曾深入研究的所有不同對象,這讓我既感到恐懼又懷有希望。我目睹了一些嚴重的危險,但它們是可以排除的;我目睹了一些重大的弊端,但我們可以對其進行避免或抵制。因此,我越來越相信,只要民主國家肯做,還是可以創造一個高尚而繁榮的社會的。
我知道,在一些當代人眼中,人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從來無法自己做主,必然會受到種族、土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受到難以克服和無法理解的力量的支配。
這種消極錯誤的觀點,會導致人們軟弱不堪和國家畏縮不前。上帝既沒有創造出完全獨立的人類,也沒有創造出全部是奴隸的人類。沒錯,上帝在每個人周圍都畫了一個他無法逾越的命運之圈,但是在這個廣袤的范圍里,人們還是可以變得強大和自由的。這同樣適用于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
平等是大勢所趨,已非各國的人力可以阻止。然而,平等是導致自由還是導致奴役,是導致野蠻還是導致文明,是導致貧困還是導致繁榮,這都取決于各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