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長期以來圍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國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決策咨詢和戰略研究,提出了許多重要咨詢意見和建議,為中央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國科學家思想錄”較為系統地對這些重要報告和院士建議進行了梳理和精編,記錄了廣大院士在科學研究基礎上服務國家科學決策的豐富思想,將對各級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公眾理解科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適合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相關企業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員及社會公眾閱讀。
1.國家科學思想庫系列產品,院士群體是國家重大決策的重要智囊團。2. 國家重大決策背后的院士建議,首次重磅推出。3. 內容涉及國計民生各個領域的重大問題:從1998年的大洪水到2003年的非典;從三峽庫區的環境保護到2005年汶川地震;從野生動物的保護到高鐵與磁懸浮之爭;從食品安全到大規模城鎮化等。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叢書序
前言
我國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王乃彥等
我國鑄造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李依依等
關于我國艾滋病疫苗研發策略的建議 曾毅等
建設微電子強國的建議 王陽元等
我國節能情況調研和對策的建議 徐建中等
關于我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若干問題和建議 陳可冀等
我國中遠期石油補充與替代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嚴陸光等
關于建設武漢城市經濟發展圈以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建議 葉朝輝等
我國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王乃彥 等
物理學是人類不斷認識自然界的重要基礎學科,物理學的研究及其應用一直是并將繼續是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為應對21世紀各種挑戰(如能源短缺、環境保護及大眾健康等),物理學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眾
所周知,20世紀初葉發生了以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標志的物理學革命。前者使人類對宇宙存在的歷史、時間和空間有了革命性的認識,產生了核能的利用;后者使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20世紀后半葉,正是由于一批物理學家、化學家進入生物學研究領域,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才導致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為人類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過程提供了堅實的物理基礎,也為農業、林業、醫學、環保等領域提供了新的發展途徑。21世紀新涌現的科學技術,如納米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能源開發以及生物技術等,都是由物理學基礎研究及其應用所驅動。
為促進物理學與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21世紀我國物理學的發展,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組織有關院士、專家成立咨詢組,就我國物理學與
其他學科交叉的主要相關領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完成了本文。我們認為,在我國需要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科學和技術的新時期里,要
加強物理學與材料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的交叉與融合,關注新的發展,及時抓住機遇。本文就強激光核物理、核科學技術和生命科學、量子納米科學、量子信息、理論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軟物質物理六個方面進行闡述,并提出建議。
一、強激光核物理
最近10年,激光技術有了顯著的進展,激光功率密度已超過1021 瓦/厘米2 ,
電場強度達到1.2×1012 伏/厘米,比氫原子中電子波爾軌道上的庫侖場大240 1
中國科學家思想錄 第四輯
倍。在未來10年中,激光功率密度可能會提高到1026 ~1028 瓦/厘米2 ,這樣高強度的激光將產生極高的加速電場(2×1014 ~2×1015 伏/厘米),可以將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高功率超短脈沖激光技術的發展,在實驗室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極端物態條件,如高電場、強磁場、高能量密度、高光壓、高的電子抖動能量和高的電子加速度。這種極端的物理條件,目前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內部、黑洞邊緣才能存在。在超強激光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