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十年的發展后,有賴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動,“全球通史”不僅突破了以國家為單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跨國貿易、商業網絡、比較政治等“跨國境”的初步研究,終于來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對于“關聯”與“互動”的強調。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所追求的,不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進而努力追問“全球史”何以呈現今天的面貌。他們以“傳承”與“交流”兩大主題,為紛繁復雜的世界歷史確定了焦點。既關注各文明社會獨有的發展歷程、文化傳統與文明成就,更傾注心力于它們相互交流、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斕的文明網絡,以系統、清晰、生動而具可讀性的方式呈現了人類社會的鳥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歷史的整體框架解析為七個大的時段,在每個時段,既展現社會的整體變遷,也描繪作為社會紋理的個人命運,從而成就了一種大小畢現的閱讀感受。本卷講述自史前時代至公元1000年的歷史,將這一時期分為“早期復雜社會”、古典社會的形成”“后古典時代”三大歷史階段。
◆ 最暢銷的全球史:近3000所歐美高校采用,讀者逾100萬
◆ 21世紀的新經典:當代全球史領軍者杰里·本特利執筆,全球史數十年發展集大成之作
◆ 真正的全球視野:立足文明間的交流網絡,徹底顛覆陳舊史觀
◆ 溝通歷史與現實:體例新穎,最大限度激發讀者思考
杰里·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為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世界史》雜志主編,中國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治史范圍廣闊,對近代早期歐洲文化史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歷史的研究與教育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赫伯特·齊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國夏威夷大學副教授,兼任《世界史》雜志編輯,專長20世紀歐洲的社會史與政治史。
第一部分 早期復雜社會(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1章 史前時代
第2章 西南亞的早期社會和印歐人的遷移
第3章 非洲早期社會和班圖族的遷移
第4章 南亞早期社會
第5章 東亞早期社會
第6章 每周和大洋洲的早期社會
世界局勢
第二部分 古典社會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7章 波斯帝國
第8章 中國的統一
第9章 印度國家、社會和對救贖的探求
第10章 地中海社會:希臘階段
第11章 地中海社會:羅馬階段
第12章 絲綢之路上的多種文化交流
世界局勢
第三部分 后古典時代(公元500—1000年)
第13章 伊斯蘭教國家的擴張
第14章 東亞地區帝國的復興
第15章 印度與印度洋區域
第16章 基督教的兩個世界
世界局勢
本特利是將西方傳統文明史體系與當代全球史觀成功“嫁接”的第一人。
——首都師范大學 劉新成
像杰里·本特利這個講得這么好的“全球史”故事,在當今世界是罕見的。
——北京大學 高毅
這是我見到的最好的一本世界史。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Bruce Castleman
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展現了他對歷史材料過人的組織和表述能力。這本書的視角很讓人喜歡,我的學生們也很欣賞書中使用的地圖、插圖等視覺資料。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對世界史的把握和處理恰到好處,內容全面綜合而又不失結構的平衡。
——Keith Pacholl(State 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
《新全球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本特利和齊格勒深入淺出的文筆。全書視野廣闊,論述內容紛繁,但敘述清晰簡明,在完整呈現復雜的歷史背景的同時,并沒有給讀者造成閱讀的負累。兩大主題是它的亮點,尤其是“交流”這一觀念頗具特色,讀者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系。
——Sherri West(Brookdale Community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