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原始數據集,本書作者考察了過去三個半世紀里戰爭的分布。和經典的認識不同,他指出,只有很少一部分戰爭是由安全或者物質利益所驅使的。相反,絕大多數戰爭是對于地位、復仇——試圖擊敗以前侵占自己領土的敵國以洗去恥辱——的追求。勒博認為,今天,戰爭不再能夠有效地服務于這些動機,其效能變得日益適得其反,而這一政治事實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他的分析幫助我們對未來的戰爭作更加詳細和令人信服的預測,同時也強調了不確定性。
國家之間為什么會有戰爭?這是一個古已有之的,但卻不那么容易解釋清楚的問題。本書作者通過建立以個涵蓋所有崛起國和大國的戰爭的數據庫,對其進行分析后,提出了關于戰爭起源的六個假設,并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的基礎上,把欲望、激情和恐懼看作外交政策的主要動機,其中,激情又被認為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本書通過對數據集的研究,較為客觀地考察了過去幾個世紀的戰爭分布,有助于我們對未來的戰爭作更加詳細和令人信服的預測。
理查德·內德·勒博,達特茅斯學院的詹姆斯·弗里德曼講座教授,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世紀教授。他有多部著作,其中《國際關系的文化理論》(劍橋大學出版社2008年)獲得了美國政治學會以杰維斯和施羅德命名的國際歷史和政治學圖書獎,并被英國國際關系學會授予蘇珊·斯特蘭奇年度圖書獎,《政治的悲劇視角》(劍橋大學出版社2003年)獲得2005年度亞歷山大·喬治政治心理與國際社會圖書獎。
中文版前言
前言和致謝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關于戰爭的理論
第二部分 歷史上的戰爭
第三章 理論和命題
第四章 數據集與發現
第三部分 未來的戰爭
第五章 利益和安全
第六章 地位與復仇
第四部分 結論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數據集
參考文獻